詳談美軍步兵分隊戰鬥(1975)——營連排班進攻篇
來自專欄 Solid The Originator132 人贊了文章
本文/本系列文章摘自某老教參,以供各位有興緻了解冷戰期間雙方在一場戰鬥/戰役期間如何戰鬥,突進,取勝的讀者參照。
美軍步兵分隊進攻戰鬥的主要特點:
1、依賴以及強調火力支援
美軍十分強調火力優勢的作用,認為火力優勢是進攻戰鬥的先決條件以及取勝的根本保證。要求分隊在進攻戰鬥中「以最快速度取得火力優勢並在進攻的過程中將優勢予以保持」。
美軍進攻時,通常於衝擊前半個小時-一個小時實施空中以及火炮的火力準備。步兵分隊向目標衝擊時,坦克,裝甲運輸車,步兵戰車以及步兵火器將不間斷地對目標實施射擊。衝擊過程中遇到對方堅固火力支撐點或反衝擊時,便召喚空、炮火力進行壓制。如衝擊受阻,則步兵分隊後撤,重新實施火力準備,爾後再發起衝擊。美軍在著名的越南戰爭中,通常在一個「掃蕩區(Sweep Zone)」內建立多個「火力基地(Fire Base)」,一般在十分鐘內便可以對周圍步兵進行火力支援。此外,還將廣泛使用火力強,突然性高,速度快的武裝直升機直接支援。
2、大量使用裝甲運輸車和運輸直升機實施快速機動
美軍認為,火力與機動(Fire & Maneuver)相結合才能夠取得戰鬥的勝利。要求進攻分隊充分利用支援火力,機動兵力,突然發起進攻,迫使對方在不利的地形,不利的時機上戰鬥,或誘使對方形成火力突擊的有利目標。
進攻時,美軍廣泛使用APC和直升機進行快速機動。乘車進攻時,通常到衝擊出發線附近下車,徒步發起衝擊;當實施核突擊或對方反坦克火力薄弱時,則直接乘車衝擊奪取目標。
3、強調疏散配置,集中突擊
美軍認為,在現代條件下作戰,步兵營集中配置,將會是對方(尤其是蘇聯)突擊火力尤其是戰術核武器的有利目標。因此要求步兵營以連分散配置。但同時,美軍認為,進攻戰鬥成功的關鍵在於集中使用優勢兵力,因此,強調分進合擊,在達成戰術目標後即又立刻分散以減少敵軍反擊突擊火力造成的損失。
4、強調進攻主動性與銳勢
美軍多個步兵條令指出主動權是戰鬥勝利的重要條件其一,並規定:一旦發起進攻,應竭盡全力取得並保持進攻銳勢,直至奪取目標為止。為此,往往要求分隊指揮官大膽而積極地使用優勢兵力,運用多種戰術手段,在對方意料不到的時間地點,突然發起進攻。
美軍認為,火力準備可以加強進攻銳勢,行動的快速性可以增強進攻分隊的突擊力量。要求分隊在能夠順利發展的方向,儘力加速向前,避免齊頭並進。當遇到對方支撐點難以啃下時,應儘可能從側翼繞過,或以部分兵力鉗制,主力繼續進攻,並適時使用預備隊保持進攻銳勢。
5、強調步坦協同
美軍在進攻戰鬥中,要求分隊根據地形、敵情以及任務靈活進行戰鬥編組,營連編組的主要是步兵坦克合成的特遣隊/戰鬥隊。當地性適合坦克行動時,通常編成以坦克為主的特遣隊/戰鬥隊。當不適合坦克行動時,則反過來以步兵為主。
進攻期間,美軍重視步兵與坦克之間的協同與相互支援。當地形順應坦克時,則為坦克以強大火力殲滅地方裝甲目標、工事、障礙物中開闢道路的形式支援步兵。當不順應坦克時,則以步兵為主力,與敵方反坦克單位作鬥爭以支援坦克。
----步兵班的進攻
步兵班通常在排之編成內實施進攻,其任務是:奪取對方火力點、掩體等工事,消滅或俘獲其中有生力量。一個步兵班的進攻正面約100米。
進攻戰鬥中,步兵班的主要戰鬥隊形分縱隊與橫隊。班組在接敵運動中多採用縱隊隊形,單兵之間距離根據地形、敵情和能見度等條件而定,通常為2-7米。
在遂行衝擊與奪取目標時,則採用橫隊隊形,單兵間隔5-10米。戰鬥中,一個10人步兵班通常編為兩個組。
·戰鬥實施
步兵班通過距離敵方防禦前沿1000-1500米的進攻後,在上級火力掩護下,利用隱蔽地形迅速向衝擊出發線,即距敵方前沿100-150米處運動。到達後立刻做好衝擊準備。火力延伸後,班組以散兵隊形立刻向目標發起衝擊,並對已發現目標以及一切可隱藏敵方處,如灌木叢,樹樁,地褶等進行設計。班長(Squad Leader)通常在散兵隊形之後適當的位置指揮戰鬥;自動步槍手(Autorifleman)負責掩護全班正面;擲彈手(又稱榴彈兵,即Grenadier)則殺傷敵方集團人員。在距離目標約30米時,加大火力密度,全班迅速朝目標衝擊。
當遭遇對方堅強抵抗時,則以F&M的方式奪取目標。此時,班的兩個組分別承擔火力組與機動組。當火力組進行全力掩護的同時,機動組從側翼逼近目標。當機動組進攻受阻,則就地改為火力組,而火力組則開始機動。如此交替,直至奪取目標。
----步兵排的進攻
步兵排通常於連的編成內實施進攻,擔任連的第一梯隊或者預備隊。排若配屬適當的兵力,可以獨立遂行偵察與境界任務。排進攻的正面為300-500米,任務縱深為1000-1500米。
進攻時,排可能得到連屬迫擊炮或者坦克的加強。
·戰鬥隊形
步兵排徒步進攻時的戰鬥隊形有縱隊,前三角,後三角,梯次和橫隊等五種。
--縱隊
通過狹窄地形,公路機動以及可視度底下,夜間條件下需要快速運動時採用。
--前三角
在情況不明、地形複雜、能見度差以及需疏開行動時所採用。前端排可以起到偵察的作用。
--後三角
與前三角相反,在已經查明對方的兵力部署和通過較長距離的開闊地時採用
--梯次(又稱為階梯隊形)
在暴露明顯的翼側和通過開闊地時採用。
--橫隊
在衝擊、搜索、與通過短距離開闊地時採用
既然有徒步步兵排進攻隊形,那就一定有機械化步兵進攻隊形,通常有縱隊、梯次、前三角、與橫隊等四種,其特點與徒步步兵基本一致。
戰鬥實施
步兵排徒步進攻時,通過進攻處發現後,在火力掩護下進發衝擊出發線。此時,排內建制支援火力對目標進行壓制,排屬機槍與無後坐力炮伴隨步兵班逐次躍進。遭遇敵方炮火壓制時,應及時視情況繞開集火區域。遭遇敵方輕武器還擊時,則應使用自身以及召喚上一級支援火力進行壓制,掩護排前進。到達衝擊出發線時,即迅速展開,火力準備完畢後即可開始衝擊。
排乘車進攻時,通過進攻出發線後,通常以縱隊前進,遇到叢林以及城鎮時應下車通過;遭遇敵方警戒分隊的抵抗但又不影響完成任務時,則從側翼繞過,保障快速進攻。
排通常到達衝擊出發線附近下車,而後徒步衝擊;當實施核突擊,或對倉促轉入防禦之敵進攻時,則不下車,直接乘車衝擊。衝擊過程中,利用車上機槍與機炮對任何可疑目標進行設計。對方依託工事進行抵抗時,步兵即下車,裝甲運輸車則退入隱蔽地帶支援步兵戰鬥,直至攻佔目標。
----步兵連的進攻
步兵連通常在營的編成內實施進攻,擔任營的第一梯隊或者預備隊,其將運用F&M相結合的方法消滅或俘獲對方。必要時還可以獨立遂行任務。進攻正面為1000-1500米,任務縱深從1500-2000米到3000-4000米不等。
連在進攻戰鬥中,可能得到一至二個坦克排和一個陶式導彈班以及部分工兵的加強。連武器排和坦克排通常會集中使用,有時也會部分地加強給步兵排。
戰鬥編組與戰鬥隊形
步兵連的戰鬥編組通常由營確定。連根據營長命令可編成以步兵為主的戰鬥隊,或步坦數量對等的戰鬥隊,也可能從連內抽調一個排配屬給坦克連,編成以坦克為主的戰鬥隊。
連的戰鬥隊形通常有三種:
①以兩個排為第一梯隊,一個排為預備隊。採用此種隊形的時機是:敵情已經查明並且需要強大的正面火力時。
②以一個排為第一梯隊,兩個排為預備隊。採用此種隊形的時機是:進攻正面狹窄,側翼暴露、敵情不明以及進攻目標較為深遠。
③三個排列成一個梯隊。採用此種隊形的時機是:營成縱深梯次配置,在寬大正面上進攻和防禦之敵已經被火力壓制時。
戰鬥實施
步兵連從集結地域向進攻出發線運動時,要求各排準時通過進攻出發線,連通常不在進攻出發線上停留,直接發起進攻。運動中各排成疏開隊形。武器排優先於各排前進,預先佔領發射陣地,掩護各排前進。
通過進攻出發線後,在上級火力的掩護下,迅速向衝擊出發線運動。到達衝擊出發線後即完全展開,炮火延伸後即開始衝擊。衝擊受阻時,即召喚營級火力以及更上級空炮火力進行壓制;如實施核突擊,則充分利用核突擊效果,從行進間直接發起衝擊,一舉攻佔目標。
步兵連配屬有裝甲運輸車時,可實施乘車進攻。這時,步兵以躍進方式跟隨坦克前進。各種火器壓制對方的反坦克兵器,並及時向前轉移,支援步兵前進。乘車步兵到達目標附近下車時,在坦克的引導下迅速發起衝擊,奪取目標。隨後即進行整頓穩固(Seize & Entrench),選擇防禦或者繼續進攻。
步兵連配屬有坦克分隊時,坦克與步兵協同進攻的方法通常有三種:
①坦克和步兵沿同一路線進攻。此時,坦克和步兵以不同速度或者同一速度在同一路線上實施進攻。異速時,坦克先以火力支援步兵前進,當步兵抵近衝擊出發線時,坦克反過來前出引導步兵衝擊。同速進攻時,步兵可在坦克之間或之後行動。美軍認為,此種方法便於指揮、協同與相互支援。
②坦克與步兵各自沿著一條路線進攻,對目標進行分進合擊。美軍認為,這是最理想的方法,能夠發揮坦克的突擊能力,易於達成突然性,並可迫使對方同時在兩個方向上作戰。但美軍條令指出,採用此種方法時,一旦進攻受挫,各路進攻分隊容易被對方各個擊破。
③坦克在原地以火力支援部並進攻。當地形不便於坦克運動,或者對方反坦克火力太強以致坦克無法伴隨步兵前進時,則採用此種方法。美軍認為此種方法最不理想,不利於坦克充分發揮突擊能力。
----步兵營的進攻
在美軍當中,步兵營通常在旅的編成內實施進攻。主要任務是以F&M手段消滅對方有生力量,奪取重要地區和目標。此外,因為可以實施有限規模的獨立戰鬥以及擔任遠程偵察,營又是美軍編製中的最小戰術單位。
營對有預備防禦之敵進攻時,進攻正面為2000-3000米;任務縱深由最初的3000-4000米到最後的6000-8000米不等。
營可以擔任旅的第一梯隊或者預備隊了在主攻方向上或者助攻方向上實施進攻。主攻時,可以得到1-2個坦克連,1個105榴彈炮連,1個地面偵察排以及1至2個工兵排的加強,擔任助攻時,也可能從營內抽掉一個步兵連給其他營使用。
·戰鬥編組
營根據任務、敵情、地形、現有兵力和機動空間等因素決定戰鬥編組。旅給營配屬一個或者數個其他戰鬥兵種或者戰鬥支援兵種的連級分隊,編成營特遣隊。通常,一個步兵營至少以一個建制連為主,配屬一個坦克連或者一個工兵連或者一個炮兵連,編成一個營特遣隊。
--以步兵為主的營特遣隊:一般用於徒步進攻,當對方反裝甲能力較強,障礙物較多,以及巷戰時,常採用此種編組。
--以坦克為主的營特遣隊:通常用於乘車進攻,在擴大戰果時,或者對方擁有大量裝甲兵以及己方需要巨大突擊力,殺傷,機動能力時,常採用此編組。
--步坦兵力等同的營特遣隊:再難以根據對方態勢確定比重時,取相等值,採用此編組,以隨機應變。
·戰鬥隊形
營戰鬥隊形有橫縱隊兩種以及上述兩種隊形的變通樣式。
--縱隊:縱隊隊形是營以連編成的縱隊沿著同一條軸線進攻,即一個連接地前進。採用此種隊形的時機是:對方情況不明,抵抗薄弱,正面狹窄,目標深遠,能見度不良,以及準備核突擊。美軍認為,此種隊形能夠使營長靈活地使用兵力,並可保留大量的戰鬥分隊,一邊在情況發展時用以投入戰鬥。縱隊隊形的缺點是:正面火力弱,調動預備隊需要較長時間。
--橫隊:橫隊是營在進攻時第一梯隊使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並排前進。採用此種隊形的時機是:當先頭部隊需要具有最大戰鬥力時。美軍認為,此種隊形使得營長能夠迅速前調預備隊,便於發揚火力,缺點是縱深較淺,不好控制。
當情況不允許採用單純的縱橫梯隊時,則採用變通樣式,比如左右階梯式,楔形與反楔式。
·建制配屬兵器與使用
--重型迫擊炮:營屬M30 107迫四門,通常集中使用,擔任全般支援,配置在距離對方防禦前沿1-2公里的有利地形上
--反坦克火器:營屬TOW或者法制ENTAC反坦克導彈發射系統6部,主要擔任反坦克火力支援。營可將大部分反坦克兵器加強給第一梯隊,用在坦克威脅方向,一般直屬營部,用作全般支援。
--「紅眼」防空導彈:營屬紅顏導彈發射筒5具,集中使用,擔任營區防空。
--坦克:一般將大部分坦克加強給第一梯隊,一部分編入預備隊;有時候則反過來,用以擴大戰果。
--炮兵:一般在上級獲得炮兵火力支援。當營遠離旅主力,可能得到旅炮兵部隊加強。
·戰鬥實施
①由集結地域向衝擊出發線的運動
進攻前,營疏散地配置在集結地域內,完成進攻前各項準備工作。完成進攻準備後,按照上級規定的時間向進攻位置移動。值得注意的是,營通常不佔領進攻位置,從行進間直接發起進攻,必要時才稍作停留。由進攻位置向前運動,通常是在火力掩護下實施。為了達成突然性,有時可能不會實施火力準備,如核突擊。
②衝擊
營第一梯隊各連在火力延伸後,迅速通過衝擊出發線,向指定目標發起衝擊。此時,各直瞄火器將以最大火力壓制對方支援衝擊,並適時轉移火力;進攻分隊在坦克的協同下,邊前進邊射擊,快速接近目標。當發現目標時,即以支援火力進行壓制,掩護步兵從側翼接近目標。當進攻受挫時,立刻查明情況,迅速召喚支援火力壓制對方,再進行衝擊。在態勢占絕對優勢情況下,直接乘車衝擊。
③縱深戰鬥
第一梯隊各連遇到對進攻影響不大而又不能迅速攻佔的堅固支撐點時,儘可能繞過。對影響進攻而又無法繞過的支撐點,則先以空炮火力進行壓制,而後從多個方向攻取。
如營第一梯隊的一個連遭到對方核火力殺傷,則用預備隊連予以替換,被替換的連隊可能配屬給其他連隊以繼續進攻或留作預備隊。如營有一個連以上的兵力遭遇核火力殺傷,上級可能改變營的任務。
當對方實施反衝擊時,營根據情況適時準備抗擊。如反衝擊兵力不大,不足以影響完成任務時,以部分兵力牽制,主力繼續前進;如反衝擊兵力較大,營無力擊退時,則迅速轉入方守等待支援。
戰鬥中,營預備隊通常採取躍進方式,在第一梯隊之後1-2公里處向前運動,以便及時投入戰鬥。營預備隊一般是用在發展順利的方向上。預備隊進入戰鬥後,營即編成另外的預備隊。
營攻佔制定目標後,即進行鞏固和整頓。鞏固和整頓通常包括:設置警戒、調整部署、制定火力計劃、整頓組織、補充人員彈藥、前運後送、派出偵察分隊與對方保持接觸,擾亂對方,獲取情報,隨時準備抵抗反衝擊。
ネイティブフェイス - 上海アリス幻樂団 - 單曲 - 網易雲音樂
推薦閱讀:
※德意志第三帝國的陸軍佩劍
※一千萬陸軍:日本全面侵華前的總兵力驚人
※納粹元帥:掛在屠戶掛肉鉤上的——陸軍元帥維茨萊本
※突發!俄陸軍中將在敘遇襲身亡!俄美翻臉一觸即發
※清末碎影:送禮的慈禧、坐轎的陸軍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