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書=能力?
證書和能力之間的關係一直在各種各樣的考證群里引發熱烈的討論,對我來說證書能夠一部分體現能力,但卻不能完全的劃等號.可是從另一方面來講,有證書也能給自己多一個選擇.
記得之前朋友問如果不開車,那麼學駕照有什麼用呢?我聽到的最好的回答是,有了駕照我可以選擇開車or不開車,主動權在我;可是如果沒有駕照,我只能選擇不開車,我就丟了主動權.
最近加了一些ACCA和CFA的考試交流群,群里大家似乎都在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證書的作用在哪裡,對找工作的幫助究竟有多大.這個問題似乎對我們這些剛剛畢業,或者即將畢業的應屆生來說,是一個很糾結的問題.
似乎每一個行業都有不同的證書,老爸是工程師,從小到大看著他忙著評職稱發論文,到現在在電機行業里排得上名頭;媽媽是醫生,現在也在糾結著評職稱的各種事情.當然,如果我決心走會計這條路,從會計從業資格到初級會計師到高級,也都是要一步一步拼著經驗和資歷向上走的.
可是提到會計金融這方面,似乎職稱的考慮更少一些,更多的是現在流行的各種高大上的證書,從CPA到ACCA,CFA到FRM,各種證書都有很多的人在考,也有更多的人在問,考這些證書究竟有什麼用.
先說說自己吧,已經考完了ACCA、FRM,今年6月考的CFA三級,有朋友也在問我是不是但凡有個證就想考一考.最初開始考ACCA,是因為本科的專業,一路下來是覺得萬事既然已經開頭,就不要半途而廢,這不是我的風格,所以也就堅持下來了.對於之後開始的CFA和FRM考試,其實也是全憑個人興趣.
最初選專業選的是會計,也就開始了ACCA的考證之路,而最初選專業的時候並沒有對各種專業都有所了解,之後接觸了會計和金融,慢慢的發現自己對金融的興趣更超過了對會計的興趣,所以在讀研之後不顧爸媽的反對轉了金融,也開始了對CFA的備考.也糾結好久之後還是考了FRM,主要是在備考CFA和研究生的學習中發現自己對風險這方面更感興趣一些,還是想多學些關於風險管理的知識.
好了言歸正傳,說說考證到底有沒有用.周圍有朋友秉承著證書代表能力的信念,大學時候我看到她就一直在考證.除了我們一起考的ACCA,她一陣子在考會從,一陣子又是證券從業,還有銀行從業,再加上注會,以我對她的了解,似乎除了會計的兩門考試,她把能考的從業資格考試都考了一個遍,本科的時候還去考了專八.
記得有一次問她,她只是覺得證書代表能力,對應屆的畢業生來說,沒有工作經驗,就只好用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那個時候自己其實就在思考,證書是不是真的像朋友說的那樣,證書就等於能力呢?本科畢業之後出國讀研,一步一步的根據自己的興趣去選擇自己要去考哪些證,去補足自己對一些知識的疏漏,也開始慢慢的意識到,並不是想朋友說的,證書=能力.
首先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很多企業的招聘廣告里,很多都會寫上比如考過CPA或者CFA的人優先考慮.或許就是因為這些招聘信息,讓太多的應屆生迷失在了考證的路上.可是說說個人看法,證書其實跟學歷一樣,對應屆生來說,沒有工作經驗,除了實習經歷,很難給企業一個評判能力的標杆.
所以對企業來說,在沒有辦法去評判一個面試者的能力的時候,就會用一些條件來進行初步的篩選.比如211和985高校的畢業生出去求職就要比普通學校的學生容易的多,手裡有相關行業證書的學生求職也要比沒有的容易很多,所以才會在招聘條件裡面有那麼一條.
從個人角度來說,自己的興趣和自己對未來的規劃讓我一步一步的慢慢去考證,並沒有像那個朋友那樣,盲目的考過了若干的證書,卻對自己未來的規劃迷茫而不可知.如果考證最初的目的是抱著讓自己手裡有幾張有競爭力的證書,那麼最有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考完之後大部分知識都會還回給老師或者書本,所以太多對目的性並不能帶給自己更多的能力.
記得在一個群里,一個女生曾經說過,不管是我們考的CFA或者其他什麼證書,就像駕照一樣,有多少人拿到了駕照,可是依舊只是本本族,基本不會開車.也有人雖然沒有拿到駕照,可是開車技能不比一些本本族差(當然現在沒有駕照是不能上路的).可是這話說的有理,證書和能力並不能完全劃等號,很慶幸現在的我做出的一些選擇,都是遵從自己的內心和興趣在做的,也很慶幸自己從中也學到了很多東西.
最後總結一句,證書的作用其實並不能簡單的概括,它可以作為能力的一種代表,但是並不能完全的和能力劃等號,有時候也是給自己多一個選擇的餘地.可是前提是,通過考證並不只是讓自己手頭上多了一份證書,而是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推薦閱讀:
TAG: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Institute | CFA考試 | CFA報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