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6個娃的美國媽媽,家庭教育用這招獲奇效

生6個娃的美國媽媽,家庭教育用這招獲奇效

來自專欄妙面爸英語10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妙面家和幾個家庭在桂林陽朔旅行學習,期間向美國的Tina女士討教了家庭教育的方法經驗,受益匪淺。Tina是美國實踐在家上學的先驅。現已年逾60的她,6個孩子從小學到高中全部都是在家教育,基本沒有讓其他人教,孩子們目前全部成年就業且都很優秀。她的經驗方法對中國在家上學有重要啟示,同時對在校生的課外學習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一家6個孩子在家教育,每個的年齡和學習程度都差異不小,Tina在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情況下請不起老師只能自己教,若使用傳統的課程大綱一個人教根本不現實。媽媽只有一個頭一雙手,連生活管起來都焦頭爛額,怎麼樣可以輕鬆帶著6個娃輕鬆高效地學習呢?早在近40年前,Tina就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就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學方法。

核心理念

Tina推崇的核心理念是:教孩子如何學。重點是要讓孩子真正熱愛學習、擅長學習,就不需要家長事事教孩子學,從而把家長從教中解放出來,讓學生從自學中自己成長。

基本方法

她6個孩子年齡不一,但是採用同樣的學習內容,運用的是主題式教學/學習法,英語叫做Thematic teaching /learning。

比如6個孩子在一個月共同專門學習「天氣」這個主題,或花一個學期甚至一年學習「星系」這個主題。

好處優勢

主題式學習的好處有:

1.重視實用。在用中學,以問題為核心學,以研究為方式學。

2.大大提高學習思考表達能力。自主搜索整理資料,大大提高孩子和家長提出問題、處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過程中又提高孩子與家長的團隊意識和溝通表達能力。

3.打通不同學科。橫向和縱向地貫通各個學科,形成跨學科的思維能力。

4.建立深度自信。深度的學習研究讓孩子有強烈的專家感、成就感和深層認知,具有很強的滿足。

5.符合幾千年來專家的研究探索傳統。主題式學習是高等學府論文寫作的根本模式和通用方法,能讓孩子成為研究型人才。與中國傳統教學模式到大學甚至研究生階段才開始獨立研究的做法相反,我們的孩子可以從幼兒園就開始做研究。這是從亞里士多德到牛頓再到愛因斯坦一貫以之的學習研究方法。亞里士多德散步的逍遙學派教學,異曲同工的孔子的子在川上曰式的熏陶,到耶穌的門徒訓練,雖然學生們年齡、水平、悟性和興趣點都不同,但都可以從中大大獲益,都是主題式教學的典範。

6、滿足不同孩子的需要。由於資料搜集整理和討論展示都是孩子根據自己的需求在家長的引導下主動進行的,因此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難度總是適合孩子自身。孩子搜集整理的資料正是他們自己感興趣的,就不需要家長強迫學習。這對於家裡有多個孩子的家庭是個很大的福音。

7.家長和學生同步興趣知識增長。家長在參與過程中,與孩子同步獲得強烈的興趣和豐富的知識。一旦孩子的學習興趣覺醒,孩子就會如饑似渴地自主學習;家長內在探索欲的覺醒,讓其越來越成為合格的引導者。孩子學家長不學,家長沒興趣學卻強迫孩子學,這是家庭教育的重大障礙,主題式學習法可以有效克服這一點。

8.能一門深入。主題式學習不會讓標本式的教科書肢解學習內容,課程本身血肉豐滿,深度下挖、廣泛聯繫,對學習興趣低下的學生格外適合,對學習興趣強烈的學生如虎添翼。

9.對家長知識能力要求不高。家長具備探索勇氣的前提下,本人不一定要事先擁有相關知識,在主題確立後可以與孩子一起面對未知來探索,一起同學,這樣會提高家長的自信,也可以有效減少部分家長的驕傲情緒,能提升和和諧親子間的關係。

10、符合螺旋式課程的原理。主題式學習就類似一個彈簧,從上往下看,似乎是同一個內容;但是從側面看,卻有不同的水平和高度。

從頂上看,主題式學習的是同一個內容;從側面看,即在資料搜集和處理過程中,不同孩子所處的高度不同。同一個內容,卻可以滿足不同孩子甚至家長的學習需求。

主題式學習是所有孩子和家長一起成長的真正好方法。

基本流程

基本流程是:確定任務、查找資料、整理資料、形成作品、討論展示。

操作案例

一、確定任務

和孩子一起討論確定大家最感興趣的主題。比如一起研究weather(天氣)。

二、查找資料

確定weather(天氣)這個主題後,開始一起搜集資料。主要有如下幾個類型的資料。

1、網站

bing.com等引擎上搜索。例如在搜索結果上,有網站weatherforkids.org,是專門給孩子學習天氣知識的,圖文並茂。

對每一種天氣現象都有精確的定義和豐富的相關知識。

通過這樣的知識型網站,就可以給主題式學習搭建一個整體的科學框架。

2、書籍

書籍主要有教科書(textbooks)和科普書(popular science books)兩類。根據偉大教育家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教科書和科普書形成了兩個大綱。再加上筆記書,形成三個視角。教科書形成骨頭,科普書形成血肉,筆記書則形成神經。這裡借鑒了三視角的王德生博士的「骨頭肌肉神經」三維讀書法,筆記書則是妙面爸總結歸納的一種學習方法,這個具體以後再寫專文詳述。

(1)教科書

Tina女士告訴我們,課本的優點是能快速形成整體概念。找到相關的教科書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有效建立知識框架。

我們知道天氣這個知識主題,中國的學校教學體系里,是放在地理這個科目下的。以下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級(初一)的課本。孩子即使有閱讀學習全英文課本的能力,各門學科建議還是要同時閱讀中文資料,因為我們要學習本國文化,要培養雙語能力。特別是中國地理歷史,更需要學習中國的課本和資料。

與傳統的學校學習不同,主題式學習中,我們不需要由頭到尾讀完,只需要就其中主題相關的內容(例如「天氣」),給孩子進行閱讀。

對照下英文版的教材閱讀也十分有好處,關於天氣的知識是美國的教學體系是放在科學(science)科目下的。以下是美國田納西州的科學教材。

教科書的缺點也很明顯,就是不得不在短短的篇幅里塞進了大量的名詞和知識點,卻缺乏必要有趣的背景知識和豐富詳實的填充內容。在國外,這個問題是用閱讀大量的參考書目來解決的(也符合霍姆林斯基兩套大綱的思想)。這就要涉及到以下要提到的科普書。

(2)科普書

科普書籍,就是以淺顯的、讓公眾易於理解、接受和參與的方式向普通大眾介紹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倡導科學方法、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的書籍。它常常結合了科學和文學各自的特徵。科普書正是決定家長和孩子學習趣味的關鍵。為什麼這麼說呢?科普書的英文名字popular science books(流行的科學書籍)告訴了我們最簡單準確的答案:流行的書籍,通過了市場經濟的嚴格檢驗,一定是充滿趣味性的。

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來查找科普書籍,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研究。噹噹京東淘寶上,也有大量的內容豐富的科普書籍可以購買。既包括傳統意義上的科普圖書,也包括科普類的報紙雜誌。

(三)視頻

視頻是主題式學習中最讓人興奮的一個內容。因為它直觀、有趣味。國內的愛奇藝、優酷和騰訊視頻,央視影音特別是它的科學頻道和紀錄片頻道,都可以善加利用;國外的youtube網站、美國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BBC和discovery發現頻道也是很好的學習資源。

視頻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紀錄片(Documentary),包括真人秀類的紀錄片,《荒野求生》(Man vs. Wild);另一類的趣味視頻(fun video),往往可以通過關鍵詞搜到最熱的視頻。

在以上的資料中,要以教科書、科普書和紀錄片這三大資料為核心,而以網站和趣味視頻為輔助。因為各類網站和熱門視頻,其權威性和知識性普遍沒有經過嚴格篩選,如果以這些為主題,就容易精力分散,常常有竹籃打水一場空之感。而教科書、科普書和紀錄片是經過嚴格檢驗並且將精華凝結固化的,知識含量高,信息可信度高。

二、處理資料、形成作品

處理資料的過程,建議使用妙面爸開發的「拓展筆記法」進行,具體方法以後發文。在資料處理完畢以後,就形成了作品。作品可以是ppt、主題書和視頻等多種形式。

形成的作品不一定要多麼深刻獨特,但一定要有趣。以下是妙面爸研究天氣時學畫的天氣塗鴉(weather icon doodles),覺得有些萌,大大增長了相關主題的研究興趣。

對於作品,接下來我我們就要進行討論展示。

三、討論展示

由於主題式學習很少受年齡和學習程度的制約,可以幾個在家甚至在校家庭設定一個共同主題,規定固定時間在線上或線下開展討論和展示。可以用以下幾種模式。

1、孩子自主討論

2、家長引導下的討論

3、孩子上台展示

這種展示既可以是線下的,也可以是線上的。見一個主題式學習群,大家共同確定一個主題,對於線下難以組織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方法。

4、自媒體(傳統媒體)發表學習成果

互聯網這個時代,對於Topic based learning(主題式學習)或Peoblem based learning(問題導向學習)而言,學習資源是很豐富的。互聯網查找資料,購買書籍和組織討論無比便捷,正是主題式學習的時代!還不行動起來嗎!

你覺得主題式學習法好嗎?有什麼好的經驗,也可以盡情分享。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妙面爸。我是每早5點起床、每10天讀完一本200頁英語原版書,當過10年警察、由30歲聾啞英語逆襲成為現場翻譯的妙面爸。女兒叫妙妙,兒子叫面面,所以叫妙面爸。可加個人微信:miaomianba01,歡迎大家關注微信服務號「妙面爸英語」妙面爸和微信訂閱號「妙面爸」,一起成為英語達人!

推薦閱讀:

原創英文球評(五)Thanks for the surreal 10 years, Spain.
日常基礎表達,你都能正確使用嗎?
雙向式英語學習法扶忠漢先生演講全文?2(英語)
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發音的區別

TAG:學習 | 教育 | 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