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評審也存在貧富不均?你被剝奪了幾次參與同行評審的機會?

同行評審也存在貧富不均?你被剝奪了幾次參與同行評審的機會?

來自專欄機器之心17 人贊了文章

選自Nature,作者:Inga Vesper,機器之心編譯

本周二,AI 頂級會議 AAAI 2019 投稿結束,大會共接收了創紀錄的 7745 篇論文。在我們感嘆人工智慧火熱的同時,很多學者也開始擔憂論文評審的質量。然而,在論文數量爆炸,評審人壓力陡增的同時,有人發現同行評審機會似乎本身也不夠公平。最近,一份「全球同行評審現狀報告」引起了 Nature 和 Science 的共同關注。

這份對同行評審情況的最大規模的調查《Global State of Peer Review 2018》指出:發達國家的科學家的同行評審次數和提交論文比遠超新興國家研究人員。這意味著來自中國、印度和伊朗的學者在提交大量論文的同時,受邀評審論文的機會卻要比西方國家的同行低得多。

報告鏈接:publons.com/community/g

近年來,人工智慧會議的論文接受數量屢創新高。引發了很多著名學者的關注與討論。在 AAAI 2019 大會論文接收截止之後,南大教授周志華對於大會論文接收質量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該報告調查了全球 11,000 多名研究人員,也發現「評審疲勞」與日俱增,編輯不得不邀請更多的評審人來完成每一次評審。每次評審需要邀請的評審人數量從 2013 年的 1.9 增加到 2017 年的 2.4。

《Global State of Peer Review 2018》由 Publons 網站完成。該網站跟蹤學者的評審情況及其對科學期刊的其他貢獻。作者使用了 2018 年 5 月至 7 月的調查數據,以及來自 Publons、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和 Scholar One Manuscripts 資料庫的數據。

該報告指出,儘管全球出版物總量增加,尋找同行評審人也變得越來越困難。

Publons 董事總經理 Andrew Preston 表示,儘管與發達國家相比,來自新興國家的同行評審人數量較少,但後者的數量在迅速增加。「同行評審滯後於出版,因此新興國家要趕上來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具體數據

研究表明,科研領先國家(如美國、英國、日本)的研究者作為同行評審評議的文章數量是自己提交文章數量的近 2 倍;相比之下,中國、巴西、印度和波蘭等新興國家的研究人員評審的文章數量是自己提交文章數量的約 0.6 倍(見「不均衡貢獻」)。

圖源:Global State of Peer Review 2018

與發達經濟體的科學家相比,新興經濟體的科學家更有可能接受同行評審的邀請,評審速度也更快。但是他們的評審結果通常也比較簡短。

該報告稱,新興經濟體的科學家可能較少參與評審,因為編輯的人際網路和科學重心仍然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

2013~2017 年,美國貢獻了近 33% 的同行評審,發表了全球 25.4% 的文章。相比之下,新興國家僅貢獻了 19% 的同行評審,而發表文章數量佔了全部文章的 29 %。

中國表現突出。在這一時期,中國貢獻了 13.8 % 的科研論文,但同行評審僅占 8.8%。該研究稱,即便如此,中國科學家在 2015 年進行的同行評審數量也超過了英國。

同行評審的一些數字

(數據來自 2013-2017 的《Global State of Peer Review》)

  • 全球每年花在評審上的時間為 6850 萬小時
  • 平均評審時間為 16.4 天
  • 寫一個評審報告的平均時間為 5 小時
  • 一份評審報告的平均長度為 477 字
  • 10% 的評審人負責 50% 的同行評審
  • 41% 的受訪者認為同行評審是其工作的一部分
  • 75% 的期刊編輯表示工作中最難的一部分是找到願意審稿的人
  • 71% 的研究者因為文章超出其專業範疇而拒絕評審邀請
  • 42% 的研究者因為太忙而拒絕評審邀請
  • 39% 的評審人從未接受過任何同行評審培訓

中國的加入可能會改變局面,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社會學家 John Walsh 說道。

他認為,考慮到富裕國家和貧窮國家在科研資金和成就之間的巨大差異,二者同行評審活動的區別「其實非常低」。「中國尤其明顯,」他認為,「如果你把中國排除在外,那麼局面將大不相同。」

該研究顯示,2013-2017 年,來自新興國家的同行評審數量增長了 193%。Walsh 說,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同行評審為研究者提供了一些福利,通常包括可數月免費獲取該期刊,以及有機會在最新研究發表之前提前看到。

評審邀請

Preston 稱,該研究的主要信息是新興國家的科學家很想做同行評審,但是卻沒有像其他研究者那樣收到很多同行評審邀請。這也是是期刊發現文章同行評審越來越難的原因。

這與人們的經驗相一致。印度賈朗達爾 ICAR 中央馬鈴薯研究所的一名昆蟲學家 Mohd Abas Shah 說,他在國際期刊上發表了五篇文章,但整個職業生涯中僅收到四個同行評審的邀請。「同行評審提供了在同行中培養聲譽的機會,而且可能促進與同行的合作。」他說道,「更少的同行評審意味著失去這些機會。」

該研究推薦的解決方案是,科學家應該「廣撒網」,尋找潛在的同行評審機會。

期刊編輯也可以發揮作用,更多地考慮研究者的語言技能,與新興科學地區的期刊建立聯盟,阿根廷國家農業科學院生態學家 Juan Corley 說道,他同時也是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st Management 的編輯。

「我們需要增加期刊編輯和編委會成員中來自新興經濟體的研究者。」他說。該研究發現研究樣本中來自新興經濟體的編輯不到 4%。

原文鏈接:nature.com/articles/d41


推薦閱讀:

PID:基因優質男VS物質富足男,女性如何擇偶? | 唧唧堂論文解析
規範議論文寫作詳解
論東漢詩體的流變-古代文學-論文網
論文:補腎活血法在婦科疾病中的臨床應用---中大網校臨床醫學論文網

TAG:人工智慧 | 論文 | 學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