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中的男人不「堅強」

男人中的男人不「堅強」

來自專欄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97 人贊了文章

若想真正堅強,須先看到自己的虛弱;若想真正剛毅,須先呵護自己的傷痛;若想真正鏗鏘,須先哭出自己的腐爛創傷

剛剛在復讀比昂的《從經驗中學習,Learning from Experience》英文原版。「悲傷「 這個詞突然閃現在我的腦海中。此時此刻,「悲傷」一詞給我帶來的情感衝擊和靈感讓我決定暫時放下手裡正在閱讀的片段,並就此來寫寫對關於「悲傷」的感想。

我們的社會中有這樣一個典型的「好」男人。從小爸爸,媽媽和社會告訴他:「男人要堅強,男人不哭!」,「好哭的男人是沒用,懦弱的!」。 小時候的他非常聽爸爸媽媽的話。爸爸媽媽不管說什麼,他總覺得他們是對的(即使有表面反抗,但是因為習以為常,他無意識地總覺得爸媽說的是對的)。於是他慢慢學會了不哭。

小時候的他身體比較虛弱,總是需要去醫院打針。他聽到其他的孩子因為害怕打針在醫院哭泣。而他的父母告訴他說:「別人哭是沒用的表現,我們堅強,我們不哭!」。於是他把縈繞在眼圈和喉嚨里的悲傷(傷感)硬生生地「吞咽」了回去。

他從小就是一個情感非常豐富和敏銳的孩子。因為考試成績不好,他常常會痛哭流涕。但每次哭泣,爸媽會數落他說:「哭泣的男人是娘娘腔,沒出息!」。於是他再一次地把悲傷壓抑在了心靈深處。

在他身上發生的類似例子數不勝數。摔跤把皮擦破了,不能哭;和別人打架打輸了,不能哭;累了,焦慮了,不能哭。久而久之,他變成了一個不哭的「好孩子「。因為不哭,他經常被爸爸媽媽和社會誇獎為一個「堅強」的男人。

但他的內心深處並不感到堅強。久而久之,他模模糊糊地發現自己的人格不太正常。因為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傷感,他發現自己完全失去了哭泣的能力。當和相處多年的好友道別時,本因熱淚盈眶的他感覺不到絲毫傷感。當親人去世時,本應理所當然痛哭的他感覺不到一絲哀傷。每當創傷性事件發生的時候,他感覺不到任何悲,但只感覺得到痛。其他時候,他唯一隱隱約約能感受到的只是麻木和無名的不適。當不適到極點地時候,壓制的不適與傷痛會轉變成憤怒。隨之,他會把這種憤怒發泄在自己,老婆和孩子身上。他發現他在意識層面感覺不到,埋藏在心底的腐爛傷痛讓他活得極度的壓抑。失控的發泄是他唯一不選擇死亡,苟且偷生的方法。


我們是否捫心詢問過:一個不哭但自虐,虐老婆小孩的男人是否是一個堅強的男人?為什麼「堅強「這個詞在我們社會裡造就出了一個如此扭曲的男人形象?

在當代社會中,「吞咽」 和壓抑悲傷的男人被視為一個「堅強「的男人一個否認創傷的社會被我們視為一個「頑強」的社會。這些話彷彿在說:「一個好男人(或好社會)是沒有哀傷的」。喜怒哀樂本是人之常情,是健全人格的表現。但為什麼這麼理所當然的哀傷在我們社會裡,是不應該擁有的,是被壓制的? 對孩子說「不能哭!」 這個鋒利短語的背後到底在表達些什麼?

對孩子說「不能哭「的父母是殘酷的剝奪性父母。他們剝奪的是孩子天生經歷,容納,消化悲傷,痛苦的能力。 哭泣其實是孩子和痛苦磨合,共存的工具。這種哭泣的能力是孩子在經歷傷痛時與生俱來的保護傘。哭泣的過程讓孩子體會到了傷感的獨特滋味,並經歷了痛苦本身。要孩子不哭是在剝奪他們經歷自己痛苦的權力。感受過和被經歷後的痛苦是被消化的痛苦。悲傷過的傷痛才不會腐爛在心中,最終變成無名的麻木,不適和隱隱作痛。而對孩子說 」不能哭「 其實是父母在發泄他們掠奪孩子解決自己痛苦能力的衝動。

注釋:對抑鬱症的一種解釋是:經歷,處理和消化傷痛的能力的喪失。 當傷痛無法被處理並積壓內心時,它就會以抑鬱的癥狀表達出來。

父母對孩子的剝奪多半是無意識的。我相信沒有一個精神正常的父母是希望剝奪自己的孩子的。但是父母的人格缺陷導致了他們對孩子哭泣和處理憂傷能力的無意識掠奪。我在這裡希望在意識層面點名的是:父母的人格缺陷會導致他們逼迫自己的孩子「堅強」,不哭。看見自己的缺陷是父母面對自己沒有被解決的創傷和隨之以來改變的起始點。

有句俗語說得很好:「過於強調的東西,其實是及其缺失的東西」。過於強調「堅強」的父母(或社會)的背後是無法被容忍的不堅強或脆弱(虛弱)。脆弱感是經歷和容納創傷的能力缺失的表現。剝奪孩子哭泣能力的父母的背後往往是曾經剝奪他們哭泣能力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因為父母的哭泣能力被他們的父母剝奪了,他們會感到自己人格極度虛弱與不穩定。因此,他們對孩子與生俱來的哭泣能力無意識地感到嫉妒恨。 哭泣給孩子帶來的是坦然,情緒穩定和真正的堅強。真正的堅強是去面對,經歷脆弱和創傷,而不是以否認的態度來逃避這些負面情感。父母由於自己的情緒不穩定和脆弱而對孩子的情緒的穩定性產生了嫉妒。於是,父母進一步無意識地希望掠奪孩子的哭泣能力,以此來彌補他們自己的能力缺失或虛弱感。

注釋:我在上面所談的可能在有些讀者眼裡顯得非常荒謬。我想說的是:我所上述的是人類無意識的情感邏輯。意思是說我們人類並不對我們自己全知全能。事實是,我們對我們自己的很多情感並不了解。 荒謬感有時也許是一個人不願接受情感現實所做出的防禦。精神現實太痛苦了,所以你會用荒謬感來防禦現實帶來的痛苦。當然上述解析絕對不是唯一正確的解析。

從更深層次的角度來看,「不許哭「, 」不能哭「, 」要堅強「 的背後還有另一層剝奪。換句話說:這些話剝奪的不僅僅是孩子處理,經歷痛苦本身的能力。它們進一步剝奪的是孩子的憐憫之心。憐憫之心是孩子在哭泣後找到的,傷痛背後的意義。哭泣讓孩子意識到遭受挫折和創傷的自己是非常可憐的,不幸,值得呵護的。對自己的憐憫感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會一方面保護ta自己,另一方面發育為對他人的憐憫和共情。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往往會觀察到:不哭的男人不僅對他自己是殘酷的,而且對他的孩子和老婆也是不懂得共情的。

我最後想說的是:雖然我以男人為中心書寫了這篇短文。但其意義也可以衍生到我們整個社會中。 一個無法經歷,容納傷痛的社會是一個殘酷,野蠻的社會。一個無法哭泣的社會是不可能有憐憫之心和共情能力的。

總結來說:不管是個人還是社會。如果ta不能從痛苦經驗中學習,ta永遠是扭曲,不健全的。表面的 「堅強」 的背後永遠是無力的虛弱。

微信公眾號:亦弛心理

本能,情感,直覺

ID: yichi_psychology


推薦閱讀:

解密網購服裝的男性顧客
男性患有疝氣有什麼危害
男性60歲 查一查前列腺癌
更年期男性失眠的解決方法

TAG:男性 | 心理 | 創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