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宿州古城,尋找宿州僅存的古建築

走進宿州古城,尋找宿州僅存的古建築

來自專欄這裡是宿州2 人贊了文章

古建築,狹義上來講是古代的建築,古人所建的建築物,廣義上則指古典建築,中國人自己的建築,既然是中國人的建築,當然現代人也可以建,對於某些人來說古建築只能修復,不能重建,那麼歷朝歷代重建的名勝古迹多了去了,古人不重建,怕是你也見不到什麼雷峰塔、黃鶴樓了。

宿州是千年古城,自唐朝設州以來到清朝末年,因古代交通不便,淮河南北分治,宿州一直都是安徽淮河以北東部的中心。那麼我們就走進宿州古城尋找僅存的古代建築或古典建築。

宿州州北古城牆

蘇軾的《乞罷宿州修城狀》寫道:「宿州自唐以來,羅城狹小,居民多在城外。本朝承平百餘年,人戶安堵,不以城小為病」。宿州宋朝為上州,宿州知州周佚準備修建宿州外城,結果被蘇軾一紙《乞罷宿州修城狀》給搞砸了,還差點取消了當時已經動工的靈璧撤鎮建縣工程。所以宿州古城規模和唐朝時期差不多。

「羅城,外大城也。子城,內小城也。」蘇軾《乞罷宿州修城狀》的羅城自然值得是宿州的外大城,而子城就是州衙,如果不是蘇軾,宿州古城就形成了內外三城、兩河護城、一水穿城的格局。而州北的那段僅存的老城牆應該就是保護州衙的一段城牆。

地藏廟

宿州市地藏廟坐落在宿州市老城區中心位置,始建於北宋(1069年),據傳:地藏比丘金喬覺,攜白犬善聽航海來華。時值盛唐中興,地藏比丘在各地游化數年,途經宿州地,於開元末年(741年)來到安徽省九華山。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

今宿州地藏廟已重建,就坐落於宿州故城隍廟(城隍廟已於1998年撤地建市後拆除)的附近,有人說:在市區建寺廟,周邊都是居民樓,不擾民才怪、護城河邊下的路太窄,遇到高峰期,將嚴重影響交通,寺廟的建成必將引發小商小販在此擺攤設點,影響城市形象,大批的遊客帶來垃圾以及環境的影響,地藏廟、地藏王菩薩是閻王的同事,這廟,不如大雄寶殿吉利!!

古宿州城廟宇眾多,而如今只有一個地藏廟,按說,此地應是宿州的歷史文化核心所在,反觀周邊古城,如壽縣、滁州、商丘等,護城河以內哪有這麼多對本土歷史文化毫無概念的居民?你怎麼看呢?

文廟

市第一小學內的學宮,又稱孔廟、文廟,亦稱黌學,於元朝至元十一年知州左禹始建,元末兵廢。明洪武三年知州吳彥中於舊址重建。宿州孔廟的規模曾經相當宏偉,由各種建築組合而成,計大成殿5間、東西廡各6間,大成殿後面為明倫堂3間,明倫堂的兩側為東西齋房各3間,明倫堂背後為尊經閣3間。今只存大成殿。文廟兩邊的兩巷因石雕而得名,東邊名曰青龍巷,西邊名曰白虎巷。

福音堂

位於宿州市大河南東街66的福音堂,建築風格獨特,設計獨具匠心,是全國罕見的故宮式教堂建築,由美國基督教北長老會創建於1908年,經歷過抗日戰爭,挺過了文革,是皖北地區保存較完整的中西結合建築群體。賽珍珠曾在此居住。

福音堂所在的大河南街,是宿州最有名的街,雖然不如插花廟巷、書院巷、青龍巷等有詩意,名字普普通通,當你站在大河南街往北看,根本沒有所謂的大河,而是一棟棟現代化的居民樓。

原來,在大河南街北的地下,是隋唐大運河通濟渠段遺址,也就是古汴河,是從北宋帝都汴京流過來的大河!這條千年古街被稱為富貴街,是古代很多達官貴人的居住之地,如清朝末年曾拜江北提督的宿州人雷震春衣錦還鄉之時,雷震春感激那位由於自己落魄離家時替他葬母的族叔,給族叔在城西小河南街西頭路南舊宅處,建造了規模相當可觀的府第,自己則在東門內建造了宏偉壯麗的府第,宿州人稱雷家「東公館」、「西公館」,今雷震春公館基本找不到古迹。

這條河上原有世界上第一座大型木拱橋——埇橋,是開封《清明上河圖》虹橋的藍本,這裡曾經舟車會聚,商賈雲集,是北宋極為繁華的大城市,而現在這條街上的青磚瓦房基本上被拆完!作為古汴河安徽段唯一一座州城(古泗州在盱眙洪澤湖下),老城區卻無規劃,遠不如今淮北境內的一個鎮的規劃——柳孜鎮大運河遺址。

宿州老鄉們,了解更多的宿州歷史、發展、資訊、新聞、吃喝玩樂,搜索關注微信公眾號:這裡是宿州

微信id:suzhousuguo


推薦閱讀:

中國古建名辭彙編——營造篇(二)
古建築構件——柱礎
秉承對繪畫古建築的熱愛,他付出了一生

TAG:古建築 | 古城 | 宿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