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打綠《冬 末了》(1)

蘇打綠《冬 末了》(1)

來自專欄十二樓4 人贊了文章

各位好,我是十二樓的張小姐。

成長於我而言就是聽懂之前沒有聽懂的音樂,再一次理解和感悟曾經聽懂的音樂。

我長久以來堅持一個觀點那就是:內地音樂只是在不斷的和港台和世界拉近差距,雖然也有大量精良的製作的音樂,但是道路總是漫長的。

我認為原因有二:

1、相對完整的產業體系(這讓新人或者地下團有出頭的可能)

2、相對寬鬆的創作環境。


我是在內地長大的樂迷,無法準確說出台灣音樂是在什麼時候轉型的,但是有一些感受很明顯。來說一下:09-13年受到日韓和新傳播媒介的衝擊,傳統音樂行業處在衰敗階段,各大經濟公司開始轉型。

以台灣金牌大風公司為例,金牌大風的支柱產業是唱片業,在衝擊下,高層管理者變動,從唱片公司轉變為多樣發展的娛樂公司。

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獨立音樂人樂團等原創音樂開始發力。那些曾經不主流、被忽視的群體,逐漸走向台前來,成為衰敗中的新力量。

蘇打綠,這個老牌的台灣知名團體,影響了許多人。我第一次知道這個團體,是我初中時期(2009年)《小情歌》和《無與倫比的美麗》風靡一時,這是我第一次接觸樂團。內地的樂壇,很少出現組合或者團隊,任何的藝術都會隨著創作者的成長和經歷慢慢蛻變。今天我們來談一談蘇打綠15年發行的《冬 末了》

蘇打綠「韋瓦第計劃」靈感來源於古典音樂大師韋瓦第(維瓦爾第)的《四季》交響曲。即:每個季節對應一個城市、一個風格、一個主題。一共以春夏秋冬和四個不同的城市和題材來建立一個完整的專輯系列。

在經歷了人員服役等一系列變動之後,蘇打綠在15年末交出了整個系列的最後一張專輯《冬 末了》,這張專輯顛覆了我對蘇打綠之前的清新、陽光細膩且天馬星空的印象。我萬萬沒想到,蘇打綠的跨度竟然如此的精彩。簡直是神專!神專!

《冬 末了》,德國柏林錄製,這張專輯以交響音樂結合流行音樂,難度係數很大(這張專輯翻唱率非常的低)。其次是這張專輯的選題非常多角度且深刻:二戰、人為災難、婚姻平權等(這是蘇打綠整個計劃中唯一一張內地沒有發行的,原因是ZZ敏感)

整張專輯的基調:灰藍色。可以說是一張非常漂亮的句號。

因為我並不屬於蘇打綠的狂熱粉絲,所以我無法將這張專輯和其它蘇打綠的作品做聯繫和對比。並且我盡量將我所能理解的音樂部分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我只會著重的寫專輯中的某幾首歌並且會分章寫出來。

前方高能,會有大量的音樂術語,注意流量。


《痛快的哀艷》

強烈建議大家看MV來理解

在分析這首歌之前我想先做一個簡單的音樂知識普及

作為整張專輯的第一首歌,《哀艷》一上來就將主題和框架牢牢抓住。交響樂的好處在於能夠表現莊嚴肅穆和張力的氛圍以及豐富的音樂色彩,這是流行樂無法體現的。在這裡要提一下這首歌超級大的交響曲部分是樂團的鍵盤龔鈺琪編寫的。

全曲走向(從突出的角度):交響樂—流行—交響樂、流行—交響樂(鋼琴)。

先看交響樂:

開始的20秒交響樂看作整首歌曲的開篇引子和主題,在歌曲中重複四次,分別是:

開頭的前40秒,單獨(前20秒)和流行樂配合(後20秒)

2:25秒-2:40作為兩段歌曲的連接橋段

4:37-5:30主題變奏及主題呈現烘托出歌曲最後的氛圍

全曲終止的鋼琴

在歌曲的整體進行中,交響樂作為整首歌的基礎,從沒有離開過歌曲,只是在不同的時間運用了不同的聲部。在歌曲進入人聲和流行樂部分時,交響樂主要以提琴組和木管組為主。這樣的好處在於:樂器的聲音不會喧賓奪主同時又維持了整首歌的張力和豐富的音樂色彩。有助於推動音樂的進行,使其不會離開主題太遠。

再看流行樂

流行樂作為全曲中的主旋律,所有的交響樂都為其服務,圍繞其展開。

最後的鋼琴

這個是我最喜歡的部分,所有的樂器停止只剩下鋼琴和人聲,類似於發泄之際的平靜,從聽覺上給人一個大的落差,預示全曲的終結也給聽眾以想像的空間。

最細節的地方

0:55時的色彩樂器:豎琴(很有星空感)

1:52秒的貝斯(很想命運的低語)


《痛快的哀艷》,是是吳青峰大二時期的作品,充滿了壓抑和無奈,雖然沒有歇斯底里的控訴但卻讓人不寒而慄,整個星群,無人不病?沒人能離開,祈禱上帝也只好兩手攤開。青峰的才華除了他的文字和學歷,更多的應該還來自於他的敏感和悲天憫人。

這是張小姐第一次寫交響樂的內容,有不準確的地方,請留言指出,謝謝喲

公眾號:透明的黑暗(十二樓)

知乎專欄:十二樓

推薦閱讀:

蘇打綠:我們從不知道什麼叫放棄,除非被困住或者死去
蘇打綠所有歌詞及創作背景(繁體)
明日之子蔡維澤的冷與熱

TAG:蘇打綠 | 音樂 | 音樂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