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了,單田芳
點擊上方
「有書」,
看看有多少位朋友關注
帶你讀完52本好書
2000萬閱讀愛好者關注
回復【早安】 送你一張專屬祝福卡片
聲音資源載入中...
文 | 有書君 · 主播 | 楊槍槍
有書君語:
昨天下午,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
老先生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
他一生評三俠、書五義,說水滸俠義,講隋唐豪情,生前給無數人帶來歡樂。
如今斯人已逝,但是在聲音世界裡,他永遠鮮活,永不離去。
「預知後事如何,再也沒有下回分解……」
單大俠,慢走。
他是個又潮又有趣的老頭兒
在大多數人眼中,老藝術家的形象應該是氣質端莊,不食煙火,性格甚至有些古板。
然而真實生活中的單田芳,脫下了長衫,拿起了手機,這位評書界的一代宗師,卻十分接地氣。
追劇發微博,研究知識付費,把自己的人生活得痛快瀟洒、淋漓盡致,是個一等一的「潮」老頭兒。
2010年的9月,當時微博剛剛興起2年,許多活躍在時尚風口的演藝明星尚未入駐,當時已過七旬的單田芳就開通了自己的微博。
單田芳寫微博,從不說「拯救國學」這樣的泛泛之言,他只說自己的真情流露,只講最質樸諧趣的言語。
77歲的單田芳,打字速度慢得出奇,但這並不妨礙他成為大齡微博達人。
今日親朋聚會,高興!發個微博記念下;
出門遛心愛的小狗,更高興!
家裡新買一輛好車,他就像孩子得了新奇的玩具,要和網友們一起分享幸福。
有一年單田芳去瀋陽,五里河體育場正巧是劉德華的演唱會,一張票一兩千塊還買不到。
劉德華開口一笑,舞台下的瀋陽婦女喊得嗓子都啞了,據說當場暈倒了20個。
單田芳只能自嘲說:
「別說錄400套書,錄1000套也不好使。我說這麼多年的評書,我說得再精彩,我一說底下躺下一個,從來沒有。」
聽評書的人越來越少,他就破天荒地把自己的評書做成了錄像帶、電台專用帶和電視劇。
更以77歲高齡,在微博上和年輕人互動,一字一句地講述評書的美,讓年輕人從心裡愛上這門藝術。
單田芳在微博上自嘲是「勞碌命」:
這個市場競爭現在如此激烈,要是沒有我在電台坐鎮,沒有我一套書挨著一套書這麼錄,沒有我們多年的努力,恐怕評書不那麼好過。
能把評書事業支撐到今天,我覺得我立了點兒功。
「亂世求生,就是最重要的一門學問」
單田芳是地地道道的世家出身,祖輩父輩都是書曲藝人。
但是,舊社會的藝人沒有地位,父親不想他在延續被人瞧不起的行當。
因此從小就教育他: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起誓發願要讓他接受好的教育,上好的學校。
父親不止一次的對單田芳說:「你可不能再干說書這一行了。只要你把書念好,花多少錢家裡都願意。」
小時候的單田芳十分淘氣,捅婁子、惹禍、不懂禮數、不好好學習他樣樣都干過。
單田芳和他的家人
父親對他期望高,自然也就十分嚴厲。抽嘴巴、打屁股、罰跪都是家常便飯。父親手重,單田芳身上常常帶傷。
單田芳明白父親的苦心,也暗自下決心將來要做一名老師、工程師或醫生。
因此哪怕是受了委屈,也從不會頂撞父親。
但是,命運常常會跟我們開玩笑。1951年,單田芳父親因罪被捕,母親和父親離婚,遠走他鄉。
一個家庭的經濟支柱就此倒下了,心靈和經濟的壓力讓他喘不過氣。
此時,正在東北工學院讀書的單田芳不得不輟學,說評書謀生。
單田芳說:「亂世求生,就是最重要的一門學問」。
1956年大年初一,單田芳首次登台演出,22歲的他有了第一筆收入。
自此以後,他的觀眾越來越多,也讓他更想把評書說下去。
對於自己「陰差陽錯」走上評書之路,單田芳曾痛苦萬分、萬念俱灰。
最不能叫人原諒的是這一切都與父親的願望背道而馳,因此心中有愧。
如今,一晃幾十年過去了,單田芳不再後悔選擇了說書的行當,反而更多的是釋懷,是感恩。
他說:「抱怨不如寬容,這也是善待自己,人要活得像玻璃,能把髒東西擦掉。
」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有人做過調查:
每7個中國人,就有1個人聽過單田芳的評書。13億中國人中,他的聽眾有足足2億人。
從藝六十餘年來,單田芳先生共錄製了廣播和電視評書110部,共計12000餘集,節目時間約6000餘小時。
如果他的評書每天播一回,可以一直播到2036年。
讚頌忠孝仁義,剖析兵法權謀,指點江山話春秋,論評興亡誰手?
所謂著作等身,他的作品,從反映商周時期的《封神榜》到眼下的改革題材的評書,完全可以構築成一部中國歷史評書演義。
如今,「單田芳評書」已經成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符號。
2004年,單田芳先生被北京曲藝家協會特聘為名譽主席;
2010年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繼承人;
2012年,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終身成就獎。
「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他的評書享譽海外。
一生嘗遍甘苦,書中說盡情仇,百部經典傲神州,聽眾聞聲靜候!
單從受眾的廣度來說,評書無疑是受眾最廣泛的藝術形式之一,但就是這樣有廣泛基礎的群眾藝術,現在卻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
現如今,除了單田芳之外,還有不到10個能說評書的人,能說長書的就更少了。
和其他行業不同的是,評書演員越老越值錢。
今天還活躍的評書演員基本上都在60歲上下,四五十歲的評書演員如鳳毛麟角。
評書是經驗、閱歷堆積出來的一個人,這人出來了,這書也就出來了。
年輕人閱歷有限,走的路還沒人家過的橋多,說出來可信程度不大,別人也只能聽故事,聽不出其中的內涵。
評書,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
多年來,單田芳始終保持著這樣的作息習慣:早上4點多起床,10點左右錄完兩三段書。下午,再開始準備第二天的書。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正如單先生所言:「人生,不過一個熬字。
」
熬出頭了,就成功了,熬不出頭,繼續回爐「改造」。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是絕大多數功成名就者的選擇,但是單田芳卻選擇了繼續「熬」。
「既然我是這個文化遺產的傳承人,那我就得責無旁貸地把這門藝術傳下去。但光靠我哪行啊,再不收幾個弟子,傳承下去,就沒有時間了。」
2010年,他舉行了開課授徒,一共收了27個弟子。
「我沒能力辦個評書學校,但辦個培訓班還是可以。學這門手藝都是要有口飯吃,光看電視學不來,得有老師教授,政府不扶植,個人要辦個學校很難。」
奉命於危難之間,此等勇氣,不只是出於熱愛,更是一種文化傳承者發自肺腑的責任感。
「我熱愛評書,評書不僅是我的職業,也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2017年年底,上台已經需要人攙扶的單田芳說,自己已是「說不出話來,快要死的人了」,但依舊要堅持錄書,貢獻自己最後一份力量。
他的這份能量也曾感染了相聲大咖郭德綱。單田芳說,其實我和郭德綱很早就認識了。
1996年,郭德綱常去我家裡串門,說實話,郭德綱還年輕,水平還行,還要繼續磨練,要保持藝術常青。
真沒想到,單田芳和郭德綱之間還有這樣的淵源。
據說,當時郭德綱對曲藝非常感興趣,所以他經常去一些「大家」的家裡偷學技能,這其中就包括單田芳。
一個是評書界的鼻祖,一個是相聲界的大咖,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做到極致,倒也有了這一段惺惺相惜的情誼。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酸甜苦辣,方為人生
昨天聽聞單田芳先生去世的消息,覺得格外沉重。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劉蘭芳在回憶與單田芳交往點滴時說:
單田芳先生藝術精湛、工作勤奮,他把畢生的心血全用在了評書藝術上,創作播出了一百餘部評書作品。
對評書藝術做出了卓越貢獻,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評書的傳承人,他的去世,是評書界的損失。單田芳先生千古!
是啊,曾有人這樣形容單田芳先生:一人一桌一摺扇,俯首說書六十年。
而今先生忽作古,驚覺世間又少賢。
在單先生的評書里,嬉笑怒罵,皆成文章;酸甜苦辣,方為人生。
正如單先生所言,我這一生苦辣酸甜,坎坎坷坷,苦樂悲歡、五味雜陳......
回想一下,總算做成了一些事情,還是欣慰比遺憾多,美好比辛酸多。
現在唯有更加珍惜時光,盡量走得更遠一些。
可惜,單先生並沒有實現他的承諾,如今的他,還是要功成身退了,這一退,就是一個時代的隕落。
至於評書後事如何,也只能聽單老來世和我們再一起分解了。
作者:有書君。
有書,讓閱讀不再孤單,2000萬閱讀愛好者都在關注的公眾號,關注公眾號:有書。本文原創首發於有書,轉載授權請聯繫有書主編,微信號:youshuzhubian。
主播:
楊槍槍,
有書籤約主播。
媒體人。每晚9點和你說晚安,用聲音治癒每一個孤獨患者。公眾平台:小楊說事兒。微博:楊晨太沉。音樂:
Mrest - ??? ??
推薦閱讀:
※評書大師單田芳今日病逝,下回再無分解了
※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濱州風水雨堂聽易之說名道姓——單田芳
※尋常可親,道盡苦樂 | 單田芳老先生千古
TAG:單田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