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1368年9月12日,大都更名為北平

聲音資源載入中...

北京是一座有著三千多年歷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著不同的稱謂,大致算起來有二十多個別稱。

燕都,據史書記載,公元前

1122

年,周武王滅商以後,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時為燕國都城而得名。戰國七雄中有燕國,據說是因臨近燕山而得國名,其國都稱為「燕都」。

幽州,遠古時代的九州之一。幽州之名,最早見於《尚書·舜典》:「燕曰幽州。」兩漢、魏、晉、唐代都曾設置過幽州,所治均在今天的北京一帶。

南京,遼太宗會同元年(

938

年),將原來的幽州升為幽都府,建號南京,又稱燕京,作為遼的陪都。當時遼的首都在上京臨潢府(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巴林左旗林東鎮南)。

大都,元代以金的離宮今北海公園為中心重建新城,元世祖至元九年(

1272

年)改稱大都,俗稱元大都。

北平,明代洪武元年(

1368

年),朱元璋滅掉元朝後,為了記載平定北方的功績,將元大都改稱北平。

北京,明永樂元年(

1403

年),明成祖朱棣永樂皇帝取得皇位後,將他做燕王時的封地北平府改為順天府,建北京城,並準備遷都城於此,這是正式命名為北京的開始,至今已有

600

余年的歷史。

京師,明成祖於永樂十八年(

1420

年)遷都北京,改稱京師,直至清代。

京兆,民國二年(

1913

年)廢順天府,翌年置京兆地方,直隸中央,其範圍包括今天的北京大部分地區,民國十七年(

1928

年)廢京兆地方,改北京為北平。

「北平」一詞,最早源於戰國時燕國置右北平郡。西漢時北平屬廣陽國,東漢復為廣陽郡,均與右北平隔著漁陽郡。《史記·李將軍列傳》有「(李)廣居右北平」。西晉時,右北平郡改稱北平郡,轄地不變,這是北平歷史上第一次出現在行政地區名中。

明朝洪武元年,即

1368

9

12

日,大都更名為北平府,取「北方安寧平定」之意,北平又一次成為北平的名稱。後明成祖朱棣遷都,作為明朝的都城於明朝永樂十九年(

1421

年)改名為北京,與南京對應,形成「南京北平十三司」,此為今名之始。

清朝宣統三年(

1911

年)辛亥革命後,民國元年(

1912

年)

1

1

日,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定都南京。同年

3

月,袁世凱將臨時政府遷至北平,北平再次成為首都。民國伊始,北平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

1914

年),改順天府為平津地方,直轄於北洋政府。這一時期,北平新建了有軌電車系統,和一批現代的文化教育機構,如北平大學、燕京大學、清華大學、輔仁大學、協和醫學院等。

北伐戰爭後,中國的首都回遷南京。撤銷平津地方,改名為北平特別市。民國十九年(

1930

年)

6

月,北平降格為河北省轄市,同年

12

月復升為院轄市,相當於今日的直轄市。這一時期,北平雖不再是首都,但在教育方面仍有關鍵優勢,擁有國立的北平大學,清華大學等著名高校,被國際人士稱為「中國的波士頓」。

民國二十六年(

1937

年)七七事變後,北平被日軍佔領,將北平改名為河北省北平市。民國三十四年(

1945

年)日本宣布向同盟國投降,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同年

8

21

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接收河北省北平市,並恢復原名北平。

1949

年月

1

31

日,北平和平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勝利結束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全殲國民黨軍隊

154

萬人,完成了中國歷史上革命與反革命決戰的偉大任務,中國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尤其令北平人民額手稱慶的是,在各方人士的通力合作下,中國人民解放軍兵不血刃,和平接管了古都北平。

1949

9

27

日改稱北京市,北平走入歷史。

北京城建成已有三千年的歷史,可謂歷史悠久。自遼、金、元、明、清至今均作為國都。今天的北京城與歷史上元朝、明朝的格局基本相似,它的早期規劃是從元朝開始,

1267

(

至元四年

)

開始營造,中都城址和規劃主要由劉秉忠負責,以金代的瓊華島離宮

(

現在北海公園

)

為中心,

1271

(

至元八年

)

開始造大內即皇城,第二年改中都為大都,並正式定都。忽必烈稱帝。

元大都的設計思想,完全是按照《周禮》所規定的「匠人營國,國方九里,旁三門,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的原則設計的。大都坐北朝南是一個規則的長方形。它的南牆在今天北京城東西長安街南側,北牆在德勝門外的小關一帶。現在學院路以西的薊門煙樹和北面小月河水系旁的北土城,均已建成元大都遺址公園,土垣遺迹宛然可尋。東、西兩側基本與明代的城牆相吻合。城圍為二萬八千六百米,共有十一門。皇城在城的南部,皇城北面是海子,海子又叫積水潭,是對北海、南海、積水潭的總稱。海子東岸有中心閣,閣西有石,上刻「中心台」,這是元朝的中心點。它構成了全城的基準。

明朝的都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建成的,大將軍徐達,在攻佔元大都後,感到其城圍太廣,不便防守,遂將北城牆向南移五里,並將原城牆全部用磚包砌起來,使其更加堅固。現在西直門外還殘存元大都的城遺址。明洪武初年在壓縮元朝都城時,為了滅掉元朝的「王氣」,將元朝故宮拆掉了。這項破壞性的工作為後來有計劃地營建北京提供了前提條件。永樂十五年

(1417

)

開始大規模興建北京。明永樂帝即位後,由於朱棣本人曾被封為燕王,他對北平的地理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便在

1403

(

永樂元年

)

將北平改為北京。

1420

(

永樂十八年

)

修建的宮殿完成,並正式定都北京。營建北京都城,永樂皇帝以朱元璋在鳳陽建的明中都為藍本,再追溯起來應是以南京宮殿為楷模。鳳陽的中都主要籌劃者是李善長和湯和二人。所以北京城最初設計者也應是其二人。

推薦閱讀:

今天小年,祝福,送給我最在乎的你!
今天農曆九月十九,恭迎觀世音菩薩出家日
青衫老祖:今天聊聊日本
溫儒敏:今天我們為什麼需要魯迅

TAG:歷史 | 歷史上的今天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