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哥本哈根到墨爾本,探訪三處採光極佳的自然居所

The Thatch House

稻草屋

JACOB LONGBAEK & TRINE KORSHAGEN

稻草屋,1960 年建造

KORSHAGE, 丹麥

撰文:Anna Perling

攝影:Wichmann + Bendtsen

 

「我們到這裡來,是想換成另一個人生活。」談及Korshagehus時,屋主Jacob Longbaek是這樣說的。這座避暑小屋是他的岳父、丹麥著名建築設計師Erik Korshagen親自設計的。「在城市裡,或在工作期間,你通常不會允許自己去深思『我是誰』之類的問題。但這兒就是完美的冥想之地。」小屋坐落於半島上的Korshage小鎮,距離哥本哈根一個半小時的車程。1998年,Jacob和Trine繼承了這座家產。每年夏天,他們都會回到這裡度假,享受森林裡的清寂,仿若與世隔絕,不聞世事,只有自然之音,頂多能聽到附近海岸線上的海鳥飛翔時的鳴叫。

Korshagehus小屋極具特色,像古老童話里才有的森林木屋,掩映在森林裡,別有一番情趣。鋪蓋稻草的斜屋頂、抬高的地板層都明顯受到日本建築的影響,也一直被視為當地的歷史保護建築。Jacob夫婦不能改變小屋的外部格局,但他們說,建於1960年的這棟小屋受到很好的保護,各方面都維持在良好的狀態,根本不需要改建。

 

B?rge Mogensen FDB系列扶手椅圍繞松木餐桌擺放

暖心的餐室和整座避暑小屋都是

丹麥著名建築師Erik Korshagen設計的。

「小屋初建時,各個房間都是不帶房門的,完全是敞開式。」Jacob介紹說,「屋子外面還有一條木棧道,將小屋整個兒地圍起來。原初的設計是這樣考慮的:這是一座夏季使用的避暑小屋,所以你理應儘可能地待在室外。」屋子內部很陰暗,這是因為大幅度傾斜下來的屋頂延伸下來,離地很近,幾乎籠罩了整座小屋,這也帶來一個顯著的優點:敦促居住者儘可能享受戶外生活,所以,Jacob夫婦會盡量走出小屋,事實上,只要邁出門就能直接邁進森林裡去。

 

那麼,待在屋子裡是什麼感覺呢,Jacob是這樣描述的,「你坐在暗處,望著明亮的日光,那感覺就像進了電影院——景觀是明亮的。」置身於大自然的環抱中,冥想也彷彿得到了恩准,就連那幾級高得不同尋常的門階也能帶來特殊的感受。「地面被抬高了,這會帶給你一種身在船上的錯覺,好像你正航行在森林的綠色海洋之中。」他說,「你所在的世界裡只有你自己——錨放下去了,但船沒有被固定住。你可以隨時飄遠。」

 

Jacob相信,當我們擁有一個空間,想添加創意元素和個人風格的時候,簡潔就是最好的背景。「如果你只保留幾件單純、簡潔的傢具,就會需要一件搶眼的裝飾物,甚至,可以是一些稀奇古怪的東西,越有裝飾性,越能吸引注意力,就越能製造視覺上的焦點。正是這類物件最能凸顯個人色彩,房間才會被賦予個性。這時候,你打開房門就可以說,『啊,我到家了!』相反,千篇一律的裝飾很難締造出家的感覺,如果你的房間和千百人的房間都裝飾成一個樣兒,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屬於你的家了。」

 

The Evergreen Cottage

常綠木屋

MARIE WORSAAE

獨體小屋,建於1900 年代

哥本哈根,丹麥

撰文:Brianna Kovan

攝影:Peter Kragballe

 

「這座房子的存在感太強烈了,讓我覺得自己很謙卑。我有幸住在這裡,成為建築物及其歷史的一部分,這讓我受寵若驚。」Marie Worsaae是丹麥針織品牌AIAYU的擁有者之一,現在,這棟老屋就是她的家,坐落於哥本哈根的Frederiksstaden區,這個地區的很多老房子都具有歷史保護價值。Marie的家介於城市和海港之間,附近有許多外形不規整但很好玩的建築物,常常讓人聯想到巴洛克晚期的風格。「房子是在市區里,但因為靠近海港,所以很通風,也很平靜。」Marie說,「我很喜歡獨自待在這裡。」

 

Marie的父親幫她製造的「耶穌誕生塑像」。她說,

「我們家並不是特別虔誠的信徒,

但我們都非常喜歡歷史故事。」

家如其人。Marie的家居布置很能反映她輕鬆隨和、崇尚極簡的個性:不帶冗餘裝飾的白牆,看著就覺得心神安定,開放的空間則很雅緻,讓人深感慰藉。哪怕喧鬧的城市街道就在不遠之地,哪怕她的社交生活也很豐富多彩,這樣的小屋卻能提供寶貴的獨處時空,不受塵世干擾。具有包容力的居所,能讓居住者回歸真正的自我。她很享受去當地的市集和麵包店採買,熙熙攘攘,很有人情味,但忙完了日常瑣事,她會渴望回到這個避風港般的小家,充分享受一個人的生活。「我會覺得,這個城市裡只有我自己,沒有噪音,只聽得到鳥鳴和鄰居家傳出的樂器聲。」

 

哥本哈根的冬季很漫長,白晝漸漸縮短,奪走了陽光,因而,Marie打心眼裡喜歡大大的玻璃窗,彷彿能抓住寶貴的天色,讓柔和的陽光灑滿她的小世界。每個房間在設計時都考慮到了採光的需要,窗子用心良苦,傢具也很容易挪動,便於調整,這樣一來,居所空間可以圍繞陽光的變化加以簡單改造,即便是在丹麥的冬季里,室內空間也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她是用一個藝術策展人的眼光來裝飾這棟小屋的,同樣,也刻意強調了歷史感。Marie意識到自己正在融入這棟建築的歷史,也願意把她自己的生活特色、個人的歷史瞬間引入這個空間:她最喜歡的傢具和裝飾品都很有紀念意義,蘊含了摯愛之人的點滴回憶,譬如:那幾把古斯塔夫座椅都是叔叔留給她的遺物,它們總會讓她想起過往的瞬間,那都是她人生中最重大的轉折點。

 

關於家居裝飾,她給大家的建議是:「要有耐心,不要貪快,家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不應該迅速拼湊出來。如果你走進一個家,能立刻感覺到主人裝點時的耐心和用心,就能更好地領悟到這個人的心氣和人生閱歷。」

 

The Community Hall

議事廳

GEORGIE & AL CLEARY, PINO DEMAIO,

VIRGINIA MARTIN & BABY WREN

老議事廳,建於1922 年

墨爾本,澳大利亞

撰文:Anna Perling

攝影:James Geer

 

Cleary家的Georgie和Al是兄妹,也是事業上的合作夥伴,他們搬進澳大利亞墨爾本市的這座老議事廳,並把它當做了家。在建築師朋友Jen Berean和Quino Holland的協助下,他們花了兩年時間改造了這棟老房子。「這原本是失修的老屋,但我們偏偏就愛這一點,因為這給了我們一個親手建造自己家園的好機會。」Al說,她甚至在改建期間給建築工人打下手,每天都在工地上幹活,活像個進取的好學徒。話是這麼說,其實這對兄妹才不是門外漢呢,他們並不是第一次改建房屋。「十幾歲的時候,我們家住在玫瑰園,家裡人買下了一棟搖搖欲墜、差點兒被拆掉的破房子,架在卡車上,搬回了家。」

 

空可樂瓶都是他們在加固地基時從土裡挖出來的。

現在, 這對兄妹一起經營時尚品牌Alpha60,Al的伴侶Virginia Martin、Georgie的伴侶Pino Demaio和20個月大的寶寶Wren也住進了這個大家庭。在這個老房改建項目里,光的問題成了重中之重。他們推倒了一面牆,安上了直通花園的對開門,光線和新鮮空氣都能加倍湧入;他們還挪走了一道樓梯,因為它擋住了光線很好的一扇窗。

 

走廊里的畫,由Alex Penfold和Rob McLeish創作。

磚牆、房梁和門都是原配的。

每當購買或重裝家居時,Georgie和Al都會牢記一條至理名言:「靈活應變,享受過程。」他們確實很能應變:先是搬回來一雙泡沫塑料制的白色耐克鞋,超大尺寸,古靈精怪地凸現在房間里;又搬來了一台舞台用的大鋼琴,但不是擱在房間里,而是懸掛在天花板下面;然後,又搬來了一副鯨魚骨架,那是Pino的父親找到的……後來,這些不合常規、超大尺寸、讓人過目難忘的物件就成了他們家的標誌物,來客無不驚喜。他們也確實很享受這個過程,裝飾上的奇思妙想充滿戲劇性,彷彿回聲,應和了老屋的前世餘韻。「我們買下這棟房子時,屋子裡還有個舞台呢。」Al說,「別人告訴我,以前這裡有歌舞表演。」這棟老房子建於1922年,還曾經作為中醫院的營業場所。「有一天,有個女士來敲門,她對我說,我們家是風水寶地,很有福氣,聚集了很多正能量。」

 

這棟老房子位於Westgarth區,離市區很近,附近還有一家迷人的老電影院和一家有機雜貨店。「我們喜歡住在這裡。」Georgie也這樣說。他們喜歡敞開家門,迎接賓客,也珍惜自家人團聚的時光。Al說,「大人們圍在爐灶邊煮飯燒菜的時候,Wren會連唱帶跳地跑來跑去,這種情形特別有家的感覺。」

編輯:Chris Wu 吳濤

#秋季新刊 《印刷物特輯》現已正式發售#

訂閱雜誌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

未經KINFOLK授權,均不得轉載。

轉載請聯繫郵箱:copyright@huashengmedia.cn

推薦閱讀:

?半醒半醉半自然,半俗半雅半隨緣
防癌自然療法手冊
千千萬萬不能做的事情就是,讓自己的恐懼和焦慮過分蔓延。船到橋頭自然直,下個月將會有一些出人意料的發展,會對你當下的情況帶來比較大的改變。(月運)佩妮2016年2月星座運勢(完)
懷孕生病感冒 吃藥還是自然好?

TAG:自然 | 墨爾本 | 採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