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產品的碎想(18.09.12)
好幾個月沒有更新了,因為這幾個月都閉門在家帶小孩。新手媽媽在上路摸索的過程中雖然大門不太出,但也有一些關於產品的細碎想法,現在補上:
1.全棉時代嬰兒棉棒:
全棉時代的東西質量是沒得說,嬰兒棉棒兩端是葫蘆形,用硬紙桿作為連接,這東西使用頻率還挺高,每天給寶貝洗完澡都會用它來擦紫草油。不過,很多時候只需要用其中一端就可以解決需求,那麼另一端自然是可以留著下次再用,但是中間的硬紙桿兒很難掰斷,需要專門用剪刀剪斷並且還需要費點勁才能剪斷,這就很不方便,所以有好多次塗方便就把只用了一端的棉簽扔掉了,心裡有些煎熬,覺得自己甚是浪費。
所以,商家在做產品設計的時候是否可以增加一個輔助從中間可以輕易掰斷的缺口,或者更換其他易折斷的材質呢?當然,這樣一個看似小小的改動從生產上來說可能就涉及到設備或者工藝流程的改動,不一定是小事了,廠家會權衡投入產出,所以這裡想到的也僅限於對這個小產品設計方面的小小建議。
2.小區果蔬店
今天帶著寶貝去打疫苗,去診所的路上發現小區內又新開一家果蔬店。算來這已經是小區內的第五家了,不得不感慨競爭激烈。果蔬店的江湖也上演著如宮斗般的上下位戲碼。最早只有一家叫家家利的,賣獨家生意自然是好到老闆手抽筋,隨著入駐率上升,陸續又進駐幾家新的果蔬店,這其中站穩腳的有兩家,其中陽光果蔬這家,靠著老闆小哥熱情嘴甜,且菜品賣相也新鮮逐步脫穎而出成為生意最好的一家,即便後來又陸續開了兩家便利店+果蔬的小店也沒能撼動它的扛把子地位。其實他家另個致勝的原因我認為跟他們聚焦品類也有很大關係,其餘幾家賣果蔬都有搭配其他品類,都是便利店+果蔬,唯獨陽光果蔬,只賣果蔬和調料用品,可以說相對更聚焦,因此老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對上架蔬菜水果的整理篩選,讓它們都有好賣相。
繞遠了點兒,今天新開這個家,老媽今天去光顧了,評價是:目前只是賣水果蔬菜,且老闆夫妻兩熱情有禮貌,還會招攬顧客,買了菜還贈送兩獼猴桃,老太太高興壞了。分析我們小區的情況,都是誰買菜?基本是過來照顧小孩的爺爺奶奶或者外公外婆,這部分人群他們對價格比年輕人更敏感,尤其是保證品質的同時還能確保好服務和額外贈品。可能陽光果蔬遇到勁敵了。。。所以我想,如果我是果蔬店老闆,我要怎麼做才能讓小店從競爭中再次獲得優勢呢?
我們小區是典型的剛需住房小區,大部分業主的小孩是0-36個月的寶寶,另外孕婦也很多,照顧孕婦的餐食以及小孩的飲食搭配其實讓不少老人傷腦筋,那麼做個膳食推薦怎麼樣?根據應季果蔬,在店裡標示出蔬菜的搭配和做法,不用多,確保每天能有一到兩款推薦即可,也不用天天更新,但一周更新1-2次也是需要的。也就是,我們的果蔬店也可以嘗試打造爆款!經營思維從單純的賣食材上升為賣膳食搭配,給顧客以健康飲食的預期和體驗。不用太專業,走親民路線,哪怕是提前想好幾句簡單的說詞口頭推薦也是不錯的,在小區這種營銷環境中,話語溝通交流會比張貼的文字更有人情味。
推薦閱讀:
※《用戶體驗要素》讀後感
※產品面試問題梳理
※互聯網簡訊-20180416
※《我不是葯神》火了,這背後的故事才是真正的痛點!
TAG:產品經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