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核心SCI、SSCI、CSSCI?如何選擇自己的期刊?

什麼是核心SCI、SSCI、CSSCI?如何選擇自己的期刊?

什麼是北大核心、南大核心?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統計源期刊?

SCI、SSCI、CSSCI?

你了解得夠全面嗎?

論文科普

來源 | 網路

北大核心

北大核心是學術界對某類期刊的定義,一種期刊等級的劃分。它的對象是:中文學術期刊。北大核心是根據期刊影響因子等諸多因素所劃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學圖書館聯合眾多學術界權威專家鑒定,國內幾所大學的圖書館根據期刊的引文率、轉載率、文摘率等指標確定的。確認核心期刊的標準也是由某些大學圖書館制定的,而且各學校圖書館的評比、錄入標準也不盡相同,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較權威的一種。是除南大核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以外學術影響力最權威的一種。

歷史

《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由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網和北京大學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發布中文核心期刊目錄。1992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錄總覽》,1996年推出(第二版),2000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2008年推出(第五版),2011年推出(第六版),第七版(2014年版)於2015年9月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南大核心

南大核心是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組織評定的,兩年一評。通過對全國所有符合兩月以下出版及非一刊號多版的人文社會科學各學科學術性期刊,進行他引影響因子分析,指某刊在統計當年被CSSCI來源期刊文獻引用該刊前2年所登載的文章的篇次(不含該刊自引)與前2年該刊載文量之比;總被引頻次指某刊被統計當年被CSSCI來源期刊文獻所引用該刊創刊以來登載的文章的總篇次(含該刊自引)。結果最靠前的的刊物,就是南大核心來源期刊。

南大核心影響力

目前南大核心來源期刊,受到了學術界的廣泛認同。從影響力來講,其等級屬同類劃分中國內最權威的一種,入選難度高於北大核心。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簡稱CSCD)。創建於1989年,收錄我國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學、地學、生物學、農林科學、醫藥衛生、工程技術和環境科學等領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優秀期刊千餘種。目前已積累從 1989 年到現在的論文記錄3714291 條,引文記錄 38942322條。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內容豐富、結構科學、數據準確。系統除具備一般的檢索功能外,還提供新型的索引關係——引文索引,使用該功能,用戶可迅速從數百萬條引文中查詢到某篇科技文獻被引用的詳細情況,還可以從一篇早期的重要文獻或著者姓名入手,檢索到一批近期發表的相關文獻,對交叉學科和新學科的發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參考價值。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還提供了數據鏈接機制,支持用戶獲取全文。

歷史沿革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具有建庫歷史最為悠久、專業性強、數據準確規範、檢索方式多樣、完整、方便等特點,自提供使用以來,深受用戶好評,被譽為「中國的SCI 」

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是我國第一個引文資料庫。曾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1995年CSCD出版了我國的第一本印刷本《中國科學引文索引》,1998年出版了我國第一張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檢索光碟,1999年出版了基於CSCD和SCI數據,利用文獻計量學原理製作的《中國科學計量指標:論文與引文統計》,2003年CSCD上網服務,推出了網路版,2005年CSCD出版了《中國科學計量指標:期刊引證報告》。2007年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與美國Thomson-Reuters Scientific合作,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以ISI Web of Knowledge為平台,實現與Web of Science的跨庫檢索,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是ISI Web of Knowledge平台上第一個非英文語種的資料庫。

統計源期刊

統計源期刊全稱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CSTPCD的數據來源,以文獻引文數據為依據,選擇多項指標進行綜合篩選,收錄自然科學類。

「統計源期刊」全稱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亦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目錄每年都會出現在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中。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國家科技部委託,從1987年開始對我國科技人員在國內外發表論文數量和被引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並利用統計數據建立了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CSTPCD),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重視和廣泛好評。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是CSTPCD的數據來源。通過中國科技期刊綜合指標評價體系對期刊學術質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對收錄期刊的範圍進行調整。

遴選標準

統計源期刊的選刊標準有17項,它們是:(1)總被引頻次;(2)影響因子;(3)年指標;(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賴斯指數;(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係數;(10)來源文獻量;(11)參考文獻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數;(14)地區分布數;(15)機構數;(16)國際論文比;(17)基金論文比.

影響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兩年發表的論文在統計當年被引用的總次數與該刊前兩年發表論文總數的比值.通常,期刊影響因子越大,說明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醫藥類統計源期刊

(1)科技「核心期刊」實行三年動態管理:三年評定一次,一次評定三年有效。這對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個動態激勵機制。也給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評定辦法的進一步改進留有一定空間。

(2)嚴格科技「核心期刊」學科領域總量指標限制:同一學科領域最多一兩種「核心期刊」,寧缺勿濫,使評定出來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該學科領域的風向標作用。

(3)確保學術專家對科技「核心期刊」評定的權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門的組織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評定動態專家委員會,某個學科領域的科技期刊的學術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學學術專家說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門獨家評定。每次期刊評定,專家委員會人員應該有所調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後門」,以保證科技「核心期刊」的學術質量。

遴選辦法

(1) 遴選範圍。創刊5 年以上的公開發行的科技期刊;按國家有關規定,期刊社必須滿足采編人員數量和質量規定的科技期刊;優先考慮我國優勢學科和特色學科的科技期刊,優先考慮具備集約化發展趨勢、由全國性學術社團或科研機構主辦的優秀科技期刊。

(2) 遴選指標體系建設。

(a) 定量指標:一是根據來源期刊的引文數據,進行規範化處理,計算各種期刊總被引頻次、影響因子、即年指標、被引半衰期、論文地區分布數、基金論文數和自引總引比等項科技期刊評價指標,並按照期刊的所屬學科、影響因子、總被引頻次和期刊字順分別進行排序。二是知名度指標,包括被國內外要資料庫,特別是與專業相關的重要資料庫收錄情況;被國內外重要文摘期刊收錄情況;被國內重要圖書館,特別是與專業相關圖書館收藏情況。

(b) 定性指標:一是編輯隊伍考核。對編輯人員從數量到質量進行嚴格審核,這是保證期刊質量的持續提升的基礎。執行主編或常務副主編必須具備該專業期刊高級職稱或相當於該職稱的學術水平,並在本專業有持續的在研項目,使其學術水平有不斷的提高。其他編輯人員的知識結構、年齡結構和必要的數量都要有所要求。二是期刊編輯部要有良性的經濟循環和較高的社會效益考核。三是期刊在評定期內的獲獎情況,以及期刊中論文獲獎情況。

評價

從1980年起,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簡稱中信所),受國家科委委託每年對SCI、EI、ISTP收錄的中國論文、對被選作統計用的中國科技期刊上的論文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統計結果作為國家正式統計數字向社會發布。被中信所選作統計用的中國科技期刊簡稱為統計源刊或統計源。統計源每年約1200種左右,而且每年有所變動,統計源期刊的選擇確定因照顧了學科及地區平衡,學術水平要求高於中文核心刊。

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4月或10月分兩次給當年經過多項學術指標綜合評定而被收錄的期刊頒發收錄證書,中國科技信息所每年年底(11月或12月)都會在北京向媒體召開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結果發布會」。2006年12月已是 「第十四屆」發布會了,會上公布了本年度科技論文統計結果及相關信息。中國科技論文的統計與分析作為本次發布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同時也公布了上一年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目錄。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並非終身制,有效期三年,三年後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將對其進行重新評定,遵守「優入劣汰」原則,因此「統計源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越來越被各學術單位和科研機所接受,用它作為科研論文的學術水平的評價指標之一。我國現有期刊9000多種(其中醫學期刊1940種),截止2006年底公布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約1652種期刊,其中醫學類期刊約519種。

區別

統計源期刊與核心期刊均能反映與某一專業有緊密聯繫的期刊,但在概念上、內容上又有一定的區別。後者包括社會(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兩大類,採用多指標綜合篩選的方法,制定出核心期刊排名表..前者僅收錄自然科學類,以文獻引文數據為依據,選擇多項指標進行綜合篩選,再根據期刊論文引用情況列出排名順序..兩者用不同的方式、從不同的角度為讀者提供參考價值比較大的一些期刊,為單位和個人訂購、收藏、閱讀、投稿擇刊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核心期刊所涵蓋的期刊數量多,讀者面廣,但收錄的生物、醫藥學期刊較源期刊少,且由於4年出版1次,有一定的時差,所以不能完全反映當年的期刊狀況.而源期刊則收錄生物、醫學期刊較多.由於每年公布1次,所以能較客觀地反映期刊的當年情況.

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如何正確評價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已引起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而被SCI、SSCI收錄的科技論文的多寡則被看作衡量一個國家的基礎科學研究水平、科技實力和科技論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評價指標。那麼,究竟什麼是SCI和SSCI呢?

SCI

SCI即《科學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簡稱ISI)創建的,收錄文獻的作者、題目、源期刊、摘要、關鍵詞,不僅可以從文獻引證的角度評估文章的學術價值,還可以迅速方便地組建研究課題的參考文獻網路。SCI創刊於1961年。經過40年的發展完善,已從開始時單一的印刷型發展成為功能強大的電子化、集成化、網路化的大型多學科、綜合性檢索系統。

SCI從來源期刊數量劃分為SCI和SCI-E。SCI指來源刊為3500多種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碟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簡稱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擴展庫,收錄了5600多種來源期刊,可通過國際聯機或網際網路進行檢索。SCI涵蓋學科超過100個,主要涉及農業、生物及環境科學;工程技術及應用科學;醫學與生命科學;物理及化學;行為科學。

SSCI

SSCI即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來對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社會科學論文的數量進行統計分析的大型檢索工具。1999 年SSCI全文收錄1809種世界最重要的社會科學期刊,內容覆蓋包括人類學、法律、經濟、歷史、地理、心理學 等55個領域。收錄文獻類型包括:研究論文,書評,專題討論,社論,人物自傳,書信等。選擇收錄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為1300多種。

CSSCI

科學引文索引是從文獻之間的引證關係上,揭示科學文獻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引文的統計與分析,可以從一個重要側面揭示學科研究與發展的基本走向,評價科學研究質量,為人文社會科學事業發展與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

由南京大學研製成功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是國家、教育部重點研究項目。2000年該項目完成了CSSCI引文資料庫的構建工作,相繼研製成功了CSSCI資料庫網路版和光碟版。經過數年的努力,現已開發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數據並在國際互聯網上和國內電訊網上向社會各界提供多種形式的查詢服務,取得了明顯的社會效益。該項成果填補了我國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空白,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將CSSCI數據作為全國高校機構與基地評估、成果評獎、項目立項、人才培養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標。CSSCI資料庫已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100多個單位購買使用,並將CSSCI作為地區、機構、學術、學科、職稱、項目、成果評價與評審的重要依據。

作為我國社會科學主要文獻信息統計查詢與評價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種信息查詢、檢索途徑,可以為社會科學研究者提供國內社會科學研究前沿信息和學科發展的歷史軌跡;為社會科學管理者提供地區、機構、學科、學者等多種類型的統計分析數據,從而為制定科學研究發展規劃、科研政策提供科學合理的決策參考。目前南京大學CSSCI資料庫已向社會開展服務,服務項目有網上包庫(包庫機構在限定的IP地址範圍內的任何一台計算機上、任意時間段使用CSSCI資料庫)、網上查詢(非包庫用戶通過網路查詢CSSCI資料庫);委託查詢(用戶委託南京大學代為查詢CSSCI資料庫,出具查詢報告)、手機查詢(中國移動手機用戶通過發送手機簡訊形式查詢CSSCI資料庫),詳情可登錄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網站(cssci.com.cn)查詢。

另外:至於是否可以發表自己的文章,這個取決於文章的質量水平。

更多論文寫作和修改問題也可下方評論or私信我——學術期刊推薦

收集大家的問題,發文章來給大家解答!

發表於——2018.9.12

推薦閱讀:

成為ssci的reviewer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期刊 | SCISSCI | 學術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