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變味」該怪誰?攀比讓人苦不堪言
關於教師節,我們常可以聽到很多各種各樣的評論。這些評論從來褒貶不一,尤其是這幾年,,對它有質疑的聲音越來越大,很多人抱怨:「教師節變了味!」
從教師節來到前幾天,小編就注意到,部分購物平台將一些商品標註為「教師節」禮物,其中很多是價格不菲的奢侈品,這些商品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有網友說,購物網站的這種行為,是在助長送禮和攀比的不良風氣。
其實,鍋也不完全在商家,家長之間的攀比也「功不可沒」。
家長攀比的其實是焦慮
每年教師節臨近的時候,「送禮」就成了一些家長最關注的話題。甚至有一些家長心態失衡,盲目攀比。
一份有關教師節送禮的調查報告稱,43.09%的家長迫於壓力送禮。52.41%的家長對教師節送禮持中立態度,約四分之一(24.82%)的家長對教師節送禮持支持態度,其中認為送禮能體現尊師重道的人群佔比竟為11.03%。而認為不應該送禮的人群佔比19.31%,極力反對送禮的人佔比僅3.45%。
家長們之所以會在送「教師節禮物」時攀比,是因為他們內心有很深的焦慮,怕送的禮物不夠「貴重」,老師就會對自己的孩子,不夠關注,甚至輕視。抱著「送禮老師就會多照顧一些」的心態,家長們就開始了沒有盡頭攀比。其他本身不焦慮的家長,也只能跟風。在這種風氣之下,很多人被裹挾進攀比的漩渦中,給很多經濟條件一般的家庭帶了巨大的壓力。
老師過節並不輕鬆
教師節,家長們忙著給老師準備禮物,那老師們,是不是就能開開心心地,等著過節收禮物了?
答案似乎是否定的,很多教師似乎並沒有那麼期待過教師節。
某機構對32座城市,近萬名教師調查顯示:所有教師均表示曾經收過教師節禮物,禮物形式多樣。92%的老師表示會退還價值較高的禮物;40%的老師會將鮮花、卡片等禮物放在辦公室;25%的老師則表示會將有紀念意義的禮品帶回家保存。但很多老師表示:有些家長過分熱情,拒絕接受後還是不停的往老師身上丟、包里塞。內心感到崩潰的。
很多老師表示,這些禮物不但沒能讓他們覺得「開心」,甚至反而讓他們倍感壓力。大部分老師,並不指望收家長們送的「大禮」。他們更希望的是,家長照顧好孩子的生活,引導孩子形成健康積極的人生觀,不給老師添堵等等。
究竟該送老師什麼教師節「禮物」
一份「教師節禮物」,為何會讓老師和家長們都覺得苦不堪言。根本原因,還是家長們對教育資源不平衡的憂慮,加上盲目攀比,讓送「教師節禮物」,失去了本來的意義,成為了一場無休止、無上限的「競賽」。但是,老師們想要的未必就是天價的禮物。家長們,嘗試送下面的這些禮物,可能會收穫更好的效果呦~
一、禮物未必越貴越好
如果孩子能在家長的引導下,自己動手製作精美的工藝品,作為老師的教師節禮物。不僅更低碳、環保,而且更能表達孩子的心意。同時,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鍛煉了做手工的能力,又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感恩教育。
二、教會孩子尊重老師
家長們要從自身做起,尊重老師的勞動。在平時生活中,不在孩子面前,隨便否定老師的教學方法,或者說老師壞話。用自己的行動,潛移默化地培養孩子尊重師長的好習慣。
三、多跟老師溝通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遇到問題時,家長們應該多跟老師有效溝通,而不是不問原因就責備老師。
四、讓孩子幫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師節當天,家長們可以鼓勵孩子為老師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幫老師收拾教具,給老師倒杯熱水等。這樣不僅會讓老師感覺受到尊重,還能培養孩子的勤快。
外國的教師節能否給我們啟發
一、印度
印度的教師節是每年的9月5日,按照當地傳統,這天學校里的教學工作由高年級的學生承擔。印度人相信,這樣不僅能讓老師得到休息,也能讓高年級學生體驗老師工作的辛苦和偉大。學校還會專門組織人員,對這些「代課老師」的表現進行打分,並選出「最佳老師」。老師們這天也會到校,但是迎接他們的是一系列的感謝活動,他們會收到很多賀卡。
二、德國
6月12日是德國的教師節。這天德國的學生也會送老師禮物,但德國老師不會在意禮物的價值。很多德國學生會給老師送巧克力,老師們也很喜歡這樣的禮物。老師收到禮物後,會專門寫信表示感謝。
三、法國
法國比較特殊,因為它沒有明文規定教師節的存在,但教師在法國的地位很高。平時會有學生送老師禮物,很多老師也會收,不過他們不會收錢。法國老師也很特別,他們不喜歡跟學生走得太近。
四、智利
智利的教師節是10月16日。這一天,家長會操辦相關的活動,來給老師們慶祝節日。智利的家長們會組成家長會,大家通過投票表決,確定要花多少錢給老師辦慶祝活動,每個人繳納的金額都相同。當天,家長會會派人給老師們送蛋糕和禮物。
推薦閱讀:
※【處世哲理】人際交往中少用10個詞
※信任破裂——信任關係的修復及策略
※「塑料姐妹花」與「塑料親戚」
※跟不喜歡的人打交道, 聰明人自有一套辦法
※我該如何改變這麼爛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