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裝備》:真理的三對翅膀
來自專欄心理學·哲學·批判性思維15 人贊了文章
一些哲學系的小夥伴問,自己數學和邏輯學都學得不太好,這又拖累了學習哲學的進度,有什麼簡單的解決方案嗎?
於是,我又去亞馬遜上找了找,看看有什麼針對性的好書。非常幸運,幾秒鐘內,我就找到了David Papineau教授的Philosophical Devices:Proofs,Probabilities,Possibilities,and Sets,由牛津大學出版社於2012年出版。
我買的是英文平裝版,整體讀下來,本書對於高中生來說都不難。而且,它不僅對於學習哲學有幫助,對於學習批判性思維,提升自己的邏輯思考能力,都有幫助。我和作者David Papineau教授一樣,都認為本書的內容差不多都受過教育的人應該知道的常識。
本書標題Philosophical Devices中的Devices,差不多就是工具、裝備、設備的意思。
玩電腦遊戲,不斷打怪升級,就能拾取怪物掉落的裝備,或者去武器商店裡購買更好的裝備。這些裝備能提升你的攻擊力或者防禦力,幫助你更好的打怪升級。這本書就算是思想的裝備,你一旦將其安裝進自己的大腦後,往後的思考生涯會變得更加便利。
全書共12個章節,分為了4個部分。第一部分討論集合和數。第二部分涉及分析性、先驗性、必然性這些哲學家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第三部分討論概率,包括主觀概率、客觀概率、相關、因果。第四部分則是元邏輯學,簡單談論了一下命題邏輯和謂詞邏輯、句法和語義、一致性和完全性以及哥德爾幹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本文沒有空間也沒有時間為大家呈現整本書的詳細內容,就讓我挑一個第二部分的有趣知識點,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不同的真理。
一提到「真理」,人們可能準備沐浴更衣一番,再繼續思考接下來的話題。諸位大可不必,哲學家們常說的真理,只不過是「真句子」而已。
「2018年8月25日下午6點2分,位於北京某地某房間內的茶几上有43本書。」這句話就是真理。
「2018年8月25日下午6點3分,位於北京某地某房間內的茶几上有42本書。」這句話也是真理。
因為剛剛我把一本書從茶几上挪到了書桌上。
真理並不是什麼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東西,我們可以脫下它的外衣,仔細審視一下它的樣貌。但真理也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哪怕是騙子也得先知道真理,然後才能說出與之相反的假話,刻意騙人。
在哲學家看來,我們要區分出3對真理:
1.語義學區分:分析真理與綜合真理。
2.認識論區分:先驗真理與後驗真理。
3.形而上學區分:必然真理與偶然真理。
分析真理就是那種僅僅依照所使用的語詞的意義,就可以知道它是真的。比如「寡婦就是喪夫之婦」、「單身漢就是成年未婚男子」、「三角形有三個角」、「四邊形有四條邊」、「如果小明是小強的血緣哥哥,那麼小強就是小明的血緣弟弟」……
綜合真理就是所有不是分析真理的真理。它們之為真,不僅僅涉及語詞的定義,還包括一些更多的原因。比如,「2018年8月25日下午6點2分,位於北京某地某房間內的茶几上有43本書」,光是分析這個句子中的語詞意義,還不足以判斷它的真假。我們還需要調查這個世界的實際狀況,調查我的小茶几在這個時刻上究竟有沒有這麼多數量的書。
先驗真理就是不依靠經驗觀察就能知道它為真的真理,就是那種哪怕你閉著眼睛,堵著耳朵,只要靠頭腦使勁想,就可以想明白的真理。「三角形有三個角」就是一個先驗真理,你不用真的去觀察現實世界中的三角形有沒有三個角,你光是瞎想就能明白三角形是真的有三個角。
後驗真理則是需要經驗觀察才能明白的真理。「2018年8月25日下午6點2分,位於北京某地某房間內的茶几上有43本書」這個真理,是我花了一點時間,一本一本書地數,才搞明白的真理。
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看似最簡單,前者就是必然為真,不可能為假。後者則是偶然為真, 有可能為假。比如,「四邊形有四條邊」這是必然的,四邊形不可能沒有四條邊。而「巴黎是法國首都」則是偶然的,法國也可能把別的城市定為首都。
現在,問題來了:分析真理、先驗真理、必然真理,這三個東西是不是同一回事?綜合真理、後驗真理、偶然真理,這三個東西又是不是同一回事?
如果是同一回事,那為什麼哲學家這麼閑,要給它們取三個不同的名字?如果不是同一回事,那它們為什麼看起來這麼相似,沒啥區別?
康德認為,這個世界上存在先驗綜合真理,就是那種不需要依靠經驗觀察,且同時不依靠語詞的意義,如此為真的真理。比如,「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這就康德眼中的先驗綜合真理。
光是分析「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這幾個語詞,似乎無法判定這句話是真是假。所以這個真理不是分析的,而是綜合的。
但這個真理也不是後驗的,因為我們也不是通過經驗觀察來搞清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不是180度。我們不是用量角器去測量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三角形,然後發現它們的內角和都是180度。我們是在頭腦中思考和推理,如此搞清楚了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度。
大家覺得呢?你們認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算是先驗綜合真理嗎?
如果考慮到曲面三角形的話,三角形的內角和就不是180度了。但如果不把曲面三角形算作三角形的話,那麼「三角形」這個詞的定義中就包含了「內角和為180度」,所以這就不算是先驗綜合真理,而是先驗分析真理了。
所以,本書作者並不相信先驗綜合真理的存在……
讓我們再來看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由於克里普克(Saul Kripke)的影響,許多哲學家認為存在後驗必然和先驗偶然真理。
先來看後驗必然的例子,「氫原子核外只有1個電子」這個真理被看作是後驗必然真理,物理學家是通過調查和研究才發現這個真理,所以它是後驗的,但它又確實是必然的。原子核外不止一個電子的原子就不是氫原子。
先驗偶然的例子,克里普克用的是國際米原器的例子。在1889年到1960年期間,「一米長」是由一根鉑銥合金的棒子來定義的。如果我們指著那根棒子說,「這根棒子有一米長」,那這就是一個先驗的真理。不需要精確的測量,我們就知道這根棒子的確是一米長。這根棒子如果熱脹冷縮了,那麼一米的長度就會跟著它的變化而變化。但是,這個真理又是偶然的,因為當初製造棒子的生產者也可能把這根棒子生產得更短一點,這樣一米長實際上就不是這麼長了。
後驗必然和先驗偶然的例子,都很有爭議。這說明「偶然」和「必然」這兩個概念本身就模糊不清。為什麼說「這根棒子有一米長」是偶然的呢?
現在,我們一般用「可能世界」來定義「可能(偶然)」和「必然」。說一個命題可能是真的,就是說它在某些可能世界裡是真的。比如「有的小狗喜歡吃西瓜」。說一個命題必然是真的,就是說它在所有可能世界裡是真的。比如「1+1=2」。說一個命題是不可能為真的,就是說它在所有可能世界裡都是假的。比如「1+1=2=3」。
「可能世界」是什麼?這是個既複雜又簡單的問題。複雜是因為大家沒有對可能世界的本質達成共識,簡單是因為任何普通人都能正常使用這個概念。可能世界至少就是想像出來的一個虛構世界,它要受到邏輯和定義的約束,不能有邏輯矛盾。除此之外,對可能世界更嚴格的要求則是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其他就沒有什麼要求了。
可能世界和科幻電影中的平行宇宙有一點相似。有些可能世界和我們這個宇宙一模一樣,此時此刻也有一個和我長得一模一樣的人,坐在電腦前打字。有些可能世界和我們這個世界有了些許差異,那個坐在電腦前打字的人,雖然名字和人生經歷和我一樣,但性別剛好相反。這就是許多文藝作品中提到的「性反轉」。還有些可能世界則很冷清,它們沒有形成太陽系和地球,也就沒有人類文明了。
如果某個真理在這種可能世界中是可以想像的,那麼我們就說它是可能的。如果它的否定是不可想像的,那我們就說它是必然的。美人魚是可以想像的,方形的圓則是不可想像的。
以上就是對本書中的一個有趣知識點的介紹:真理的語義學區分、認識論區分以及形而上學區分。我們就稱之為真理的三對翅膀。沒記錯的話,現存的所有動物,無論是昆蟲還是鳥,最多只有兩對翅膀,從未有三對翅膀。只有一些神話傳說中的天使才有三對翅膀。這麼看來,真理似乎像天使一樣美妙和神奇,如果它存在的話。
另外,如果你覺得以上分析細節太過細緻,那還是按「三對翅膀」的比喻,將分析、先驗、必然看作同一側,綜合、後驗、偶然看作另外同一側,兩側並不相交。暫時不要考慮什麼先驗綜合真理或者後驗必然真理之類的奇怪東西。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認真想小助手微信號:Reason-A
推薦閱讀:
※書單來了 | 20本人文社科書,帶你一起讀世界
※中國歷史中的第一位間諜,幫助少康復國,名垂青史
※汪天艾︱隱秘的共生:2017年的五種西語人文新書
※關於讀書,請你丟掉對書本的敬畏感
※日讀:面朝大海 春暖花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