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標驅動的需求評審度量應用

目標驅動的需求評審度量應用

來自專欄構建高效的軟體測試知識體系2 人贊了文章

作為靜態測試的評審,其主要目的是測試人員儘早參與儘早發現盡量多的缺陷,避免在後續階段出現更多的缺陷。從這個意義而言,儘早參與評審可以作為缺陷預防的一種有效手段。但在評審實踐過程中,其效果並不是令人滿意。

本文將從評審過程中收集與分析度量入手,闡述一個好的評審應該去收集和分析哪些度量,以評估評審效果是否滿足了要求。評審過程中需要收集各種度量,以確保:

1.評估評審對象的質量;

2.評估評審過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3.評估評審的投資回報率;

但在評審實踐過程中,針對評審收集度量數據往往會處在兩個極端:一種是幾乎沒有評審度量數據,評估和監控只是憑感覺;而另一種是羅列一堆度量數據,看得你眼花繚亂,好像告訴你 - 你自己看著辦吧,喜歡哪個你就選擇哪個。這也是大家覺得討論度量時的第一種感覺:度量好遙遠,和我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針對度量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

度量(量化的結果)不是目的,而是監控與管理的手段!

因此羅列一堆度量數據沒有啥用。我們需要做的是將相關的度量數據進行收集和分析,以發現當前我們所處的狀態,並與你的目標進行比較:假如當前狀態與目標之間出現較大的偏差,此時採取必要的應對手段就是必需的,即作為監控與管理的手段。因此,合理的度量應用應該是目標驅動的!更多關於目標驅動的度量應用,可以參考(Goal - Question - Metric)GQM(以後有機會寫篇文章詳細描述),GQM的層次結構圖如下:

回到評審上面,根據上面羅列的3個目標,我們就可以有針對性的收集與分析度量數據,從而可以更高效對它們進行評估、監控和管理(本文只是提供了建議收集的數據,並沒有對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僅供參考。具體的還需要你根據實際情況做調整,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畢竟測試是基於上下文的)。

1.評估評審對象的質量

評估評審對象的質量,主要從3個方面進行數據收集與分析,分別是:

1)評審檢測缺陷密度 = 檢測的缺陷/頁數,或者檢測的缺陷/KLOC;

2)評審遺漏缺陷密度 = 遺漏的缺陷/頁數,或者遺漏的缺陷/KLOC;其中遺漏的缺陷數目,可以來自項目前期根據KLOC之類估算得到的需求階段的缺陷數目,減去當前檢測缺陷數目;或者作為項目結束之後一段時間,統計得到的需求階段的缺陷數目與當前缺陷檢測數目之差;

3)缺陷集群:根據需求評審中發現的缺陷在不同功能模塊的分布,可以幫助選擇後續的測試重點,也可以作為將來過程改進中根本原因分析的輸入;

2.評估評審過程的效率和有效性

評估評審過程的效率,可以收集與分析下面的數據:

1)評審效率 = 頁數(或KLOC)/時間(或工作量);

評估評審過程的有效性,可以收集與分析下面的數據:

1)缺陷檢測百分比DDP = 評審發現的缺陷數/總的缺陷數;

2)缺陷遺漏百分比DOP = 評審遺漏的缺陷數/總的缺陷數;

3)評估評審對象質量的一些度量,也可以作為評審過程有效的參考輸入;

3.評估評審的投資回報率

評估評審的投資回報,可以收集與分析下面的數據:

1)評審質量成本分析 = 缺陷數目/成本(或工作量);對於不同階段發現缺陷的質量成本分析,就可以幫助分析評審的投資回報率,同時也可以獲取通過評審能夠解決的項目時間;

關於更多軟體測試和思維能力的分享,可以關注我的知乎文章:鄭文強;或者個人網站:鄭文強的專欄。


推薦閱讀:

癌症病患常見之生理變化及心理需求
關注寶寶的四種心靈需求
鍛造鋁合金車輪發展需求、特點、現狀、前景
金准:「智慧旅遊」應著眼滿足遊客需求

TAG:需求 | 產品需求 | 度量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