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領導一罵就辭職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那些被領導一罵就辭職的年輕人,後來怎麼樣了?

來自專欄林夏說8 人贊了文章

網上有個著名的表情包,說的是,不要隨便罵年輕人,有可能你一罵他們就隨便辭職了。

要罵就罵那些拖家帶口,背著房貸的中年人。他們不敢隨便辭職。

一:我們為什麼想要辭職?

領導太傻逼了;這份工作沒有成長性;工作中沒有成就感;努力做事的人得不到認可,倒是天天忙著寫PPT彙報工作的人升職加薪;老闆總是覺得自己工作量不飽和,見不得自己閑著;上級主管什麼都不懂,明顯的外行指揮內行;自己做的不是真正可以幫別人創造價值的工作,而是把一件沒用的商品賣給了一個不需要他的人……

可是,辭職了之後,問題就解決了嗎?

二:如何找到讓自己有激情的工作?

隨便在知乎上找一個職業規劃課程。就會發現這些課程總是離不開為你做性格測試,好像每個人生下來就有一個「天選的職業」,只有做那件事,一個人才會成功。「要追隨自己的激情」,這種想法很危險。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文藝復興時代出生的「天選程序員」,最後都去做什麼了?

為什麼建國的時候出了那麼多的將軍,90年代的時候出了那麼多的外貿人才,最近一二十年出了那麼多互聯網人才?

因為時代發展的需求,才造就了人才,沒有什麼人是天生就要做什麼的。與其想著這個世界能不能給你施展才華的舞台,不如去想一想,自己能為這個世界帶來什麼?

個人的力量真的很渺小,如果你不能完成時代交付給你的使命,那麼你就註定成為這個時代的邊緣人。

不要迷信激情,激情是只是精通的副產品,一個人寫文章,如果越寫越好,發在知乎上有人點贊,發在百家號上有收益,自然就會越來越喜歡寫文。

與其想著自己的「天選職業」是什麼,不如想著怎麼把手頭的事情做好。

三:其實你根本弄不明白自己喜歡做什麼

大部分的人在踏入社區真正開始工作之前,其實並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樣的工作。

一家公司能知道自己最後靠什麼盈利嗎?

有一種思想叫「精益創業」,一家公司從A點出發,想要到達對岸B的點,但是在做的過程中發現此路不通,最後調整了自己的戰略,最後達到了對岸的C點。

諾基亞一開始並不是做手機的。騰訊一開始是做社交的,也沒想過要在遊戲上盈利。同道大叔,一開始並不是做星座的。日本的著名遊戲公司光榮(koei),一開始是賣染料的。

一家公司尚且如此,作為個體,從一開始也很難規划出自己未來的每一步。

人對自己的認知,總是從實踐中來,被迫做了銷售,發現其實自己並沒有社交恐懼症。

找不到工作,誤打誤撞做了新媒體,發現其實自己是可以寫東西的。

以為自己是個溫柔的人,談了戀愛之後才知道,自己也有讓戀人傷心難過的時候。

與其拍腦袋規劃,不如先去實踐,去試錯。

四:完美的規劃可遇不可求

知乎上有一個大V,父母都是銀行高級職員,他小時候和父母探討過,金融的本質是什麼?最後得出的結論是,效率和風控。

於是他大學的時候就學了金融,每個寒暑假都去銀行實習。

大學畢業的時候,去了一家擔保公司上班,對的,他沒有直接去銀行,因為他覺得金融的本質是風控,直接進銀行,進不了核心崗位,而是選擇通過擔保公司跳槽到銀行的風控部門,然後又從銀行跳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

但是這樣的故事說出來有意義嗎?又有幾個人有這樣的父母,可以為子女規劃好每一步呢?這等於是父母幫孩子把行業裡面的坑全部都踩了一遍,設計了一條最優路線。

你願意和父母做同一個行業嗎?他們是行業中的高級人才嗎?更多的人,其實是高考的時候隨便填了一個專業,然後稀里糊塗念了4年。

他過的很好,但是沒有學習的價值,因為開了掛的人你羨慕不來,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

五:你的工作真的沒有價值嗎?

自己的工作都是簡單的重複,沒有什麼意義和價值,沒有成長性可言,所以就要離職?

這不是工作的問題,而是因為你自己沒有大局觀。

就比如知乎上有一個賬號,叫做「知乎小管家」。每周都會發布運營周報,告訴大家本周的站務處理情況,有多少垃圾信息被清理刪除,有多少無建設性的問題被摺疊,等等。

寫周報,發布運營數據這件事,能不能算是很簡單的工作?好像隨便請一個實習生就能做。請比不上活動運營,一次活動能帶來幾萬用戶;也比不上新媒體運營,可以寫出10W+。

但是這樣的工作就沒有意義了嗎?

別把寫周報的小管家不當APP運營呀,每周整理這麼多APP運營數據和案例,是不是可以從運營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後嘗試著提出一些活動方案,以此來讓數據更好,更活躍?或者是做一些精華內容聚合,然後做內容外推?

不能從簡單的工作中找到意義,皆是因為自己的修為還不夠,不能從大局思考問題所致。

再舉一個例子,大約在2015年的時候,微信圈裡面有一個特別火的活動,叫做「萌寶投票」(後來這個活動被做爛了)。當時最先做這個活動的,是360兒童手錶的一個實習生,他每天的工作就是給準備好的微信公眾號內容排版,然後發布。他覺得這樣的話如何能體現自己的價值呢,既然自己做微信推送,是不是可以想著搞一個活動來吸粉?因為他之前運營過一個校園公眾號,搞過一個校花大賽,所以他就把那個校花大賽給複製移植過來,做了「萌寶大賽」。之後他的職位就得到了提升,再後來……開始自己做了……

六:只有聚焦才能使人成長

在網上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個逃犯,被逼的走投無路,隱姓埋名,換了身份,去工地上搬磚,最後成了包工頭,有了自己的建築公司。

一個搬磚的都能成功,是因為他天賦異稟,比別人都聰明嗎?

不,因為他成了黑戶,只能搬磚,退無可退,沒有別的出路,最後在建築行業有了突破。

反觀我的一個朋友,大學的時候學的工科,輔修日語考了N2,畢業之後做線下實體店的運營,後來又想去做設計,最後又跑去做運營,你能說他有什麼積累嗎?因為總是換自己的方向,最終一事無成。

七:努力積攢職場資本

努力搬磚的目的是什麼?是積攢自己的職場資本。

什麼是職場資本?

那些能讓你有更大產出的東西。

比如知識,經驗,技能。

現在流行「知識付費」,只要花上幾十幾百塊,就好像能學到很多東西。但只是聽的時候覺得很爽,覺得自己懂了很多,但是不管是運營、編程、寫作,都是一門手藝。不經過自己的實操,根本就是學不會的。

還有案例和經驗分享。

這是讓別人覺得,你能有更大產出的東西。

如果你不能讓別人相信你有,那麼其實你就是沒有。

而成功案例和經驗輸出,就是塑造個人品牌絕好的東西。

沒有任何積累的盲目跳槽,只會讓一個人從一個坑裡跳到另一個坑裡。

八:設計師如何轉行賣化妝品

可以報一個培訓班,學習關於化妝品的知識?

然後就放棄了自己的十年設計經驗,依靠自己幾個月的培訓,和別人競爭?

有一個成功案例是這樣做的:憑藉自己的設計才能,轉入化妝品電商做運營設計,做推廣圖,海報圖,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學習電商運營知識,最終成功轉型。

真正轉行成功的人,都是帶著自己原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上路,除非是剛畢業的學生,否則不要輕易嘗試零基礎轉行,不如好好想一想,如何更好的發揮出自己原有的優勢。

九:從自己能做的事情做起

據說有一個華為員工,給任正非寫了一封萬言書,信中詳細的針對華為運營管理和公司戰略等層面提出了很多意見。

然後任正非回復:如果此人沒有神經病,建議辭退。

林夏我也覺得,這樣的人不辭退留著過年?

是不是經常覺得領導是個傻逼,經常讓自己做很多不合理的事情?因為你只看到了AB,而你的領導知道,這件事的影響因素有ABCD,而C和D是他沒有告訴你的。在進入決策層之前,做好自己手頭的事情,當自己做的越來越好,慢慢的就可以承擔更多的事情,也就可以改變更多的事情。

大家都加油吧,今年經濟不景氣,不要隨便換工作了。

至少做滿一年啊喂!

個人微信號:yzhc1990


推薦閱讀:

北馬賽後感之二:從自證預言到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幾載夢春秋,一朝當幾何
你自以為是的極限,只是別人的起點 - 讀後感
如何堅持每天寫一篇文章
生活雖然一地雞毛,但依然要歡歌高進…

TAG:同事相處 | 職業規劃 | 個人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