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木寶貝分享】從未出過國的兒子被同學嘲笑,他一句話反讓同學

【積木寶貝分享】從未出過國的兒子被同學嘲笑,他一句話反讓同學

1 人贊了文章

昨天,兒子新學期第一天上課,我特意請了假,早早去接他放學。

兒子跟幾個小夥伴在學校旁邊的小公園玩了一會,聽他們聊起自己假期去了哪裡旅行。

不聽不知道,一聽嚇一跳。

早就聽說親子游之間出現了「鄙視鏈」:

去歐美的鄙視去東南亞的,去東南亞的鄙視去港澳台的,去港澳台的鄙視國內游的,在國內游的鄙視去近郊的……

可沒想到,這些鄙視鏈也出現在了孩子們的聊天內容中。

  • 同學A說,我暑假去了馬爾地夫,那裡的海比三亞不知道漂亮多少倍!
  • 同學B說,我暑假和爸爸媽媽去了香港,香港迪士尼樂園特別好玩,還買了很多進口玩具和衣服
  • 同學C說,我暑假去了希臘、英國、法國等歐洲6個國家,比你們去的地方可遠多了!

    ……

一路上,他們幾個都在炫耀自己看到的風景、有趣的經歷,只有我兒子默默地聽著,沒開口。後來,他遭到了小夥伴的嘲笑:「你這個土包子,這些地方是不是都沒聽說過啊?」

當時,我還真為兒子捏了一把汗,不知道他會怎麼應對這種嘲諷。沒想到,小傢伙淡定地說:「你們說的這些地方,我都沒去過,不過我知道的可不見得比你們少!」

他問同學A:「你知道馬爾地夫在什麼洋上面嗎?太平洋、大西洋還是印度洋?」同學A支吾了半天,搞不清楚。

他得意地說:「馬爾地夫在印度洋上,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島國,也是亞洲最小的國家。」

然後,他又問同學B說:「你知道香港是哪一年被英國殖民的嗎?台灣又是哪一年從祖國分離出去的?」

見同學B也說不上來,他又問同學C:「你去了那麼多個歐洲國家,那你知道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哪國人嗎?昆蟲學家法布爾是哪國人?物理學家牛頓又是哪國人?」同學C也一時語塞。

隨後,他對這些問題一一做出了回答,知識量瞬間碾壓了其他幾個同學,連我也在心裡為他暗自叫好。

我知道,他之所以能夠讓自己的局勢反轉,多虧平時養成了愛讀書的好習慣。

很多人都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並非如此。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教授曾經說過:意義幫助記憶,如果孩子之前對旅行的地方沒有了解,那這樣的旅行就很難讓他增長見識。

她還拿自己孩子的故事做例子。在她兒子小的時候,因為經常要去國外參加會議,他們夫婦帶他去過歐洲很多國家,看過很多國外景觀。可她後來發現,孩子把10歲以前的旅行經歷基本上都忘光了,唯一記得自己去過荷蘭——他們當時住在一個荷蘭教授家,早上起來發現大人都走了,他肚子餓了,就把桌子上的一塊魚給吃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對孩子來說,一個,魚是他生活中很熟悉的事情,容易記住;二個,他餓了的時候,沒有大人幫助,自己就找食物吃了,這是一件讓他覺得有意義的事情,所以他記住了。而其他的景觀,即使再美、再神奇,也會因為和他沒發生什麼關聯,而很難留存在記憶中。

同樣地,同學A、B、C雖然到了很多國家,但因為之前沒有提前「做功課」,他們對旅行地的記憶,也就只是停留在「吃了什麼、玩了什麼」上面,不見得比沒去過那裡的孩子知道得更多。

那麼,孩子到底需要什麼樣的旅行呢?

① 對於小孩子,家附近的公園就是最好的親子游場所

對於年齡小(3歲前)的孩子來說,他們喜歡玩沙子,並不在於是在家附近公園裡的沙灘玩,還是在馬爾地夫的海灘玩;他們在乎的,只是和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感覺,至於是哪個地方的大自然,並不是那麼重要。

② 帶孩子旅行,請保持自己對旅行的熱情

「我們花了這麼多錢,帶你出來玩,你還不好好玩,我們都累死了!」

如果在旅行中,你常常掛在嘴邊的是這種話,那就在家呆著吧。不管是多大的孩子,旅行不是為了參加朋友圈的攝影展,也不是為了增加和朋友的談資「我娃去過哪哪哪」,我們帶孩子旅行,是為了讓孩子享受旅行的過程,同時讓他從行萬里路的過程中有不同的體驗。

如果你覺得,帶孩子旅行只是單方面地為他付出,自己並不享受這個過程,那麼孩子自然也享受不了這個過程,更談不上所謂的「從旅行中認識世界」。

③ 帶孩子旅行前,請提前做好功課

不管怎麼樣,在帶孩子出去旅行之前,可以通過書本或者視頻等方式,讓孩子先對旅行地的特色(景觀、地理、歷史、文化等)有所了解。

這樣,當孩子帶著這些知識在真實的旅遊景點遊覽時,眼前的景觀就會和他了解到的知識發生關聯,他的大腦神經將產生更多的連接,他將有更多的收穫。


推薦閱讀:

3個學習法則,幫助家長解決孩子英語啟蒙問題
別讓任何人打亂你孩子成長的節奏
讓孩子受益終生的十個習慣,從現在開始培養
一個談戀愛和教育小孩都容易犯的錯誤
送給孩子的好玩伴,360兒童故事機 啟蒙版

TAG:同學關係 | 兒童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