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工作是掉在地上就碎的玻璃球嗎?
來自專欄無人喝彩6 人贊了文章
1.玻璃球工作
詹姆斯·帕特森在其小說《蘇珊日記》中對生活與事業的權衡及其重心做了一番巧妙的比喻:「如果把生活想像成一場五球雜耍遊戲,這五個球分別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誠信。你把球拋到空中,遊戲就開始了。有一天,你會發現工作是一個橡皮球,如果掉到地上,它會彈回來;而其他的四個球——家庭、健康、朋友、誠信——都是玻璃做的,一旦掉了下來,就會磨損、破裂甚至摔個粉碎,到時再後悔已來不及了。」
當玻璃球掉到地上的時候,會破裂,會摔個粉碎。當我們失去工作的時候,工作能不能回到我們的手中,往往在開始工作之初就已經初露端倪了。
讓我們仔細觀察下四周,總是會有些人,只能死死抱著自己手裡的工作,不敢輕易放手。雖然他們不肯承認,但他們內心知道,他們知道他的工作已經不是一顆彈性十足的橡皮球,而是一顆脆弱的玻璃球。一旦掉到地上,迎接他們的就是失業,就是末路。他們內心充滿了恐懼,徒勞對抗著世界的變化,卻從不謀求改變自己。
2.脆弱的穩定
2018年6月13日,一段高速公路收費站員工微笑服務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這名員工一直面帶露出8顆牙齒的標準微笑,動作一絲不苟,甚至轉身、抬手都帶著" 機械舞" 的喜感。
看到這樣的新聞,我首先想到的並不是收費員的敬業,而是另外一則收費員新聞,2018年1月,唐山市取消路橋收費,有收費員站出來反對,哭訴道「 我36歲了,除了收費啥也不會『』
當36歲的收費員夢想著在這個穩定的工作上安穩的過上一輩子的時候,現實的巴掌已經拍在了臉上,她還試圖向對方哭訴自己的痛苦,自己的逝去青春。但這毫無意義,已經來不及了。
塔勒布在《反脆弱》中分析了大量的案例之後,得出一個結論:「 越穩定的越脆弱」
玻璃球是很脆弱的,穩定的工作是脆弱的。
當一份工作開始趨於穩定,能讓自己滿足的時候,工作開始逐漸成為一顆玻璃球。當掉下來的時候,一切都會失去掌控。
3.驛站還是終點?
梯子上的橫木並不是用來休息的,只是為了在一隻腳邁向更高一格時,另一隻腳可以落一下腳。
——托馬斯·亨利·赫胥黎
對待工作,是主動迎接挑戰,還是消極被動的推進。對自己的人生,是有計劃得行進,還是過一天算一天。種種態度,初始的起因都是自身,但「收費員們」不這麼想。
一份穩定的工作,就是一個舒適區。有些人會把舒適區當做終點,試圖安穩下來,止步不前。而成功人士,那些期望成功的人,會把舒適區當做人生中一個驛站,一段假期。
對渴望成功的人,工作是圍繞著假期的兩段時間。而對於渴望輕鬆的人來說,工作是兩段假期之間的難熬時間。
當穩定的工作成為自己的終點,事業的終點已然悄悄到來。現實之錘一旦落下,脆弱的玻璃殼被徹底粉碎之後,才恍然發現自己裸身站在凜冽寒冬之中,但為時已晚。
4.堅持的紅利
博學的人會花時間學習,技藝精湛的人會花時間錘鍊技術,成功的人會花時間做事,富有的人會花時間賺錢。
時間是最公平不過了,每個人都擁有24小時,無視時間的逝去的人,道路勢必越走越窄。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大量信息的衝擊,微信,微博,抖音,今日頭條,每時每刻都不停的在消耗著我們的時間。每天刷刷刷,到底花費了多少時間?
不要試圖騙自己,說「我在裡面學到了很多」。
無數的成功人事,試圖用案例告訴我們,思考,模仿,實施,寫作,做事,錘鍊自己,才是成功之路,才是真正的學習。書看再多,小視頻看的再多,不做輸出,是毫無意義的。
學習,專註,執行力,開放的心態,計劃,思考,關於成功的關鍵字,我們可以列出很多。但最重要不過的,依然是堅持。
人生是場長跑,最終決定你跑多遠只是你的堅持和耐力。
一個35-36歲的人,上班時間至少超過十年。固守在公司的格子間里,手拿著保溫杯,以養老的心態,熬過一天又一天。
當這樣年齡失去工作之後,不學習,不努力的人將被重新拋入到失業大軍中,不得不從市場上重新去投簡歷和年輕人去競爭。結果如何,可想而知。
從複利角度來說
一年10%的能力增長,如果第一年是1,十年大約是2.6倍
一年20%的能力增長,如果第一年是1,十年大約是6.2倍
一年30%的能力增長,如果第一年是1,十年大約是13.8倍
就按單利計算,十年後也是一開始的2倍,3倍和4倍。
每年30%的增長,不管是不是複利,都會比每年10%多處好多倍。對於那些收費員們,固守不變的人,甚至是倒退的人來說,那就是巨大無比的優勢。正是這些優勢讓他們手中的工作成為一顆彈性十足的橡皮球,不在擔心找不到工作。
現實生活中是單利和複利是混合出現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會複利計算,什麼會單利計算。保持增長,不管是能力,技術,財富,將會把我們打造成獨一無二的,錘鍊出一個別人拿不走的身份和身價。
5.讓工作來找你
人生永恆的問題絕不是我們將要做什麼,而是「什麼」是我們要做的。重要的事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我們所做的所有重要的事也決定了我們成功與否。不可否認的是,「工作來找你」恰是意味著我們人生某個階段的成功之處。
讓工作來找你,而不是你去找工作。
森林中的大樹生存技術很簡單,需要強壯的樹根和茂密的樹冠。強壯的樹根深深扎入泥土,悄無聲息的站穩,吸收養分。樹冠向上生長,衝破天際線,像巨傘一樣張開,吸引陽光。作為個人發展同樣如此。
首先,確認自己的根基,並深深的扎入。
不管任何時候,都不能停下來。如閱讀對於作家,技術知識對於程序員,醫學專業知識對於醫生,種種如此,我們職業根基的出發點所在的土壤,不停的深入,不停的深入,扎的比任何人都要深。
其次,「能被人看到」。
對於藝人來說,「被人看到」就是一種本事。對於其他職業來說,「被人看到」也是同樣是一種能力。大樹長的越大,越高,能被看到的機會就越大。現在社會,提供了太多「被人看到」的機會。 Linkedin,知乎,簡書,抖音,今日頭條,朋友圈,微信群,加上自古以來就存在的口碑相傳。簡單的來說,我們擁有極多極多的刷「聲望」的方法。只要能讓人記住你的一個兩個特質,職業能力,就是「被人看到」。
最後,建立人脈。
人脈是一個「古老」的辭彙,相對於年輕的互聯網來說。關於如何建立人脈,有很多文章和書可以參考。我在這裡稍微提點下,建立人脈的關鍵在於,1.能從對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2,思考自己如何幫助對方或者與之合作,而不是試圖從對方身上得到什麼。簡單的說,你比對方厲害,你才是對方的人脈。
以上三點,足以能讓工作主動來找你。
6.我的工作是一枚橡皮球
前幾天,我去保險公司去辦理一個業務,當坐在寬敞的大廳之中,等待著美麗的業務員幫我辦理保險手續的時候,我突然意識到一個問題。不管我走到哪裡,去辦理什麼業務,接待我的都是年輕人,剛剛畢業不久的年輕人。如果我失去工作,如果和她們這些年輕人去競爭,100%是找不到工作的。
不管是時間和精力都是沒法比的。我唯一的優勢,只是比她們先行,比她們多了很多時間先行出發。她們還沒開始跑步的時候,我已經跑了好多年了。
我的同事,我的很多同事,我不想在這裡講她們的故事,他們有些人出發的比我早,有些人和我一起出發,更多時間裡,他們站在原地沒有動。在漫長的等待中,一個個的年輕人從他們身後出發,越過他們,超過他們,然後甩開他們大步向前。
他們依然在原地,抱怨這工作,抱怨這環境,抱怨這世道。卻從未反思過自己。
幸運的是,我選擇了一個不錯的職業,這幾年也頗為努力,積攢了不少口碑。當我沒有工作的時候,從來是工作來找我,而不是我去找工作。
方法也簡單,也就是三點。1,深入學習專業知識,2,樹立形象,傳播形象,3,努力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學習專業知識。這是我作為程序員,從未停止過的事情,這是我職業的出發點,沒有技術知識,一切的一切都是鏡中花水中月,虛幻泡影而已。
樹立形象。通過提供專業的技術服務,不管是同事,朋友家人,甚至是其他人介紹來的陌生人。用自己的行動,明明白白的告訴對方,我是一名技術專家。
傳播形象。則有太多方法了。我比較推薦寫作。習作,通過技術寫作,專業寫作,通過網路,通過各種平台,通過朋友圈來進行形象傳播,讓別人看到你,在這個時代很重要。
幫助他人。關於這點,我想說下,我和一名律師之間發生的簡單故事。
很多年前,我認識王律師的時候,他並不是一名律師,他是某個區工商所里的一名普通公務員。因為他們有個內部OA有點問題,轉輾幾次之後,找到了我。於是我去了幾次,幫忙修復了下系統,和他互相留了個聯繫方式。
五六年以後,王律師有一天突然聯繫我,說要做一個人主頁,律師的個人主頁。這事對我不難,我答應了,拿了很少的錢,幫他做好了。
隨後大概四年之後,我有個鐵杆好友,需要一個專業的律師,安排一次私下的見面,問訊一些棘手的問題。問我有沒有認識律師。而我只認識一名律師,王律師。我電話打過去,他依然還是記得我,隨後做出了諮詢安排。
我和王律師之間的故事,是我所有認識中的人中,極具有代表性的。我們之間是典型的人際關係中的弱連接,是一種極弱的連接。但是他是律師,我是技術人員,各自在自己的專業發展,互相提供專業支持。
而類似的,通過偶爾認識的,完全不熟悉的陌生人轉過來的委託,也時常發生。雖然大部分委託,只是喝了次咖啡,提供了一些技術諮詢就結束了。但也有些委託,慢慢會變成長期的,源源不斷的委託。如同滾雪球一般,當我服務好第一次委託,就會有第二次委託,第三次委託,第四次委託。這些長期的委託,只要有所需要,可以隨時成為我的下一份工作的開始。
我的工作是一顆橡皮球,當我失去它。
它會彈起來,重新回到手中。
那麼,你的工作呢?
它會回來嗎?
-------------------------------------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賀嘉老師
也同時發布在自己寫著玩的公眾號:ninebag
歡迎關注。
推薦閱讀:
※喬布斯點醒如何追求成功和幸福,原來有時候我們真的錯了,不要...
※出格挑戰,背負10年罵名,33歲拿到綠卡並結婚,她說……
※不是因為看到希望努力,而是努力了才看到希望
※鑫聚財:年齡不是公司不錄用你的理由,沒特長才是
※職業規劃師解析:人工智慧時代,你的職業是否也會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