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70歲的爺爺有點牛!網易新聞、鳳凰網都在報道!

這個70歲的爺爺有點牛!網易新聞、鳳凰網都在報道!

4 人贊了文章

網易新聞、鳳凰網、中華網......這些超厲害的媒體居然不約而同的報道了同一位爺爺!

我仔細研究了一下,發現這位爺爺在教育小孫子方面確實很有一套。如果你也有隔代教育的困擾,不妨來跟這位爺爺取取經吧!

(數據來自滴滴)

報告顯示,38.3%的職場人每周加班3-4次,54.2%的職場人表示每周加班2-3小時。此外,有25.5%的受訪者每天加班,身體力行「生命不止,加班不息」。

從全國來看,北京以絕對優勢佔據「最能加班城市」的第一名。上海和深圳不相上下,緊隨其後。位列第四和第五的則分別是杭州和廣州。

對未婚職場人來說,這份數據意味著辛苦,但對職場爸媽來說,這份數據意味著隔代教育。在北京,7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在廣州,50%左右的孩子接受隔代教育。

作為中國特色,隔代教育是一個並不陌生的話題,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年輕父母更加獨立有想法,接觸到更多科學育兒理論;老人們有經驗也不缺乏基本知識素養;由爭議孫輩如何撫養育而產生的家庭矛盾也隨之升級。

為什麼同樣是出於對下一代的愛,卻走向兩個南轅北轍的極端?隔代教育,作為多數職場爸媽不得以而為之的選擇,又該如何打破僵局?

來自鄭州的這位70多歲的爺爺,教育3歲小孫子Daniel的經歷,可能會給您一些啟發。

由於父母身體原因,Daniel由70多歲的爺爺奶奶撫養長大,但是小Daniel絲毫沒有老人帶大的嬌氣,而且在學校表現優異,堪稱「別人家的孩子」。

本報記者也採訪到了Daniel的爺爺,爺爺告訴我們,和年輕爸媽相比,老人帶孩子有優點也有缺點,在隔代教育的團隊作戰中,雙方首先想明白自身優勢和不足,互相彌補,這樣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比如老人閱歷豐富,性格更加沉穩,在引導孩子方面更有耐心;而年輕父母更跟得上世界的節奏,懂得科學育兒。

爺爺提到,自己從圖書館、公眾號、微信讀書上,看了很多育兒方面的書,這些書中的知識讓他受益匪淺。其中有一本書中說,3歲的孩子,已經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語言能力,但是對一些抽象的概念還是有些模糊,這就需要用孩子能懂的語言和方式耐心講解,比如講故事、適當挫折教育、親身體驗教育法等。

(拍攝於鄭州USKid中美雙師學堂)

今年剛入春的時候,Daniel特別喜歡玩水,怎麼也勸不住。雖然有時候難免著急上火,但爺爺還是耐住性子,採取了「曲線救國」。找一個暖和的中午,把Daniel帶到小區的水池邊,告訴Daniel可以玩,但是有危險,一定要小心。

果不其然,Daniel沒一會就差點掉進水池裡,衣服都濕透了。回到家換過衣服之後,爺爺告訴Daniel,剛才就是發生了危險,如果爺爺不在身邊,Daniel不僅衣服濕透,還會受傷流血。這時候的小Daniel馬上理解了,不僅自己不再去水邊,每次和其他小朋友路過水池,還會主動告訴大家「有危險,千萬不要過去!」

爺爺特彆強調,很多老人明白,要和孩子講道理,但是,講道理是建立在孩子能理解的基礎上。如果只是告訴孩子這樣做危險,而孩子不知道危險是什麼,他當然不會乖乖聽你的。

孩子成長不同階段又有不同的對策,在隔代教育中,更需要老人了解孩子的心理和成長過程,科學育兒。

中國人常說「隔輩親」,因為年齡和血緣的關係,老人很容易對自己的孫輩更加疼愛,但把握不好度,就會變成溺愛。Daniel的爺爺告訴我們,他和Daniel的奶奶這方面觀點一致,對小Daniel不嬌慣、不包辦。

(拍攝於鄭州USKid中美雙師學堂)

當Daniel哭鬧著想要玩具時,爺爺不是一味的滿足,而是給Daniel出選擇題。「你覺得這個玩具,適合大孩子玩,還是小孩子玩?」通常情況下Daniel會說小孩子,這個時候爺爺就會告訴3歲的Daniel,你已經是一個大孩子啦,我們可以去做更多更好玩的事情,成功把孩子的注意力轉移走。

雖然是個小技巧,卻能通過選擇,讓孩子意識到是非對錯。這一點在孩子的成長中也十分重要,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孩子畢竟很小,我們給出2-3個選擇,讓孩子在某個範圍內選擇即可。

爺爺建議,盡量多讓孩子從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件事該不該做,千萬不要變成孩子的「代辦者」、「服從者」,從生活瑣事到思考問題都代辦到底,各式各樣的願望全部滿足。這樣不僅是溺愛孩子的一種表現,還容易使孩子形成依賴性和懶惰性。

除此之外,爺爺奶奶的隔代教育觀也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Daniel家,爺爺奶奶擔起教育孩子的主要責任,爸爸媽媽身體力行的給孩子足夠的愛,非常和諧。不過,團隊作戰,難免發生衝突。

爺爺提到,男人帶孩子嘛,比較隨意,孩子不吃飯,那就不吃了,等他餓了,自然就知道以後要按時吃飯。但奶奶會追著喂,雖然爺爺有意見,但是也不會當著孩子的面說什麼。爺爺表示,家裡的每個人都是愛孩子的,但是各有各的教育方式。如果有爭執,雙方私下討論一下,就好了。爺爺奶奶經常私下討論這些具體的事情,但一定不會在孩子面前發生爭執。

可以看出,Daniel的爺爺奶奶一直在努力跟上這個世界轉動的節奏,雖然已經70多歲,但為了能跟上3歲小孫子的節奏,兩位老人零基礎學英語。

「得和孫子有共同語言嘛!孫子那麼喜歡學英語,以後我們還要和孫子一起出國呢!」爺爺笑稱。「有時候下班,我告訴同事,我得去送孫子學英語,一些同事不理解,這麼小的孩子,學什麼英語。我不贊成他們的觀點。在我和Daniel的奶奶看來,就像吃飯一樣,孩子成長需要營養,那為什麼不早點提供給他?況且不僅是在學英語,也是在學一種思維方式,學怎麼和老師、同學的相處,這是家庭沒辦法提供給孩子的。」

USKid中美學堂的老師也告訴記者,Daniel的閃光點非常多,上課十分積極,每次都衝到老師的面前爭著回答問題;也非常願意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好吃的、玩具。爺爺也很欣慰,「他以前不是這樣的,自己的玩具,其他小朋友摸都不讓摸,現在不僅樂於分享了,還懂得照顧人了!很多壞毛病也改掉了,像之前愛賴床,起不來,現在一說要去上英語課啦!馬上就起來了,一點都不拖泥帶水。」

說到在學校的表現,Daniel的爺爺還提到,在上周末的親子活動中,Daniel對著爺爺大喊「爺爺,我愛你,也愛奶奶!」讓他十分感動。畢竟自己和Daniel的奶奶已經年過七旬,不知道小Daniel長大後還記得多少小時候和爺爺奶奶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

也許,只能從爺爺奶奶給小Daniel的日記中,尋找這份幸福,回憶爺爺奶奶對他的教誨:做一個忠厚的人,愛學習的人,用強大的心,面對這個世界。


隔代教育是當代社會家庭大多要面對的問題。怎樣的隔代教育才是好的?意見不合又應該如何磨合呢?更重要的是,怎樣的教育最有益孩子,看完Daniel爺爺的經驗之談,想必各位心中也有了答案。

教育孩子關鍵不在於誰帶,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畢竟這世間沒有哪位父母想錯過孩子的成長,但職場父母又能怎麼辦呢?加班出差、通勤時間長,經常回到家孩子已經睡了。想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資源就必須犧牲陪伴的時間。所以,不得不求助老人。

老人在撫養和教育孩子方面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平和的心態和耐心讓他們能帶給孩子更多的安全感。但和孩子旺盛的生命力相比,老人難免會感到勞累。父母一定要對老人的付出以及充分的肯定和尊重,對長輩做適當讓步。在孩子小時候,長輩的支持是女性重返職場的關鍵,互相理解至關重要。

所以,隔代教育的關鍵主要在於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我們可以根據自身家庭情況,確定教育孩子的第一負責人,以及各自分工。即使父母有老人的幫忙,也要多和孩子交流、 溝通。如果發生衝突,不妨避開孩子,好好談談, 多溝通交流新的教育理念、方法。

畢竟,世上既沒有完美的父母,也沒有完美的育兒方法。即使是我們親自帶孩子,也難免出現意外。所以,當老人辛苦幫我們帶娃時,別忘了對他們多一份感激,少一份苛求;對自己多一點要求,少一點借口。

來源:USKid中美雙師學堂 by智課教育

推薦閱讀:

請珍惜我們的孩子
為什麼講了那麼多道理,孩子依然作業磨蹭、成績斷崖式下跌?
高質量的陪伴:陪伴卻不干涉,你做得到嗎?
教孩子的學問(第7集)混亂的家庭教育

TAG:隔代教養 | 爺爺奶奶 | 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