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抖音

如何看待抖音

來自專欄自●視界8 人贊了文章

以下為在峰瑞分享會的講稿


講稿

從 ROI 出發,首先科普下內容推薦分發產品的底層邏輯,希望提供一個平台視角供大家參考。

這兩年 「增長黑客」 的概念炒得蠻火的,但無論是增長黑客、還是精細化運營,本質都可收斂為 ROI 的計算。換句話說就是算帳,產出能不能匹配投入。快速發展的頭條系產品始終在追求 ROI 的優化:只要 ROI 合適就會持續加大資源投入,力爭抓住時間紅利,讓產品的規模快速增長。而當 ROI 不再合適的時候,就重新考量投入和調整方向。

在具體的產品迭代和運營過程中,ROI 也比較適合成為衡量標準。業務的最後產出業績,是通過種種產品運營動作累積而產出的:產品運營的決策度量就可以收斂為:每個動作的預期收益(影響面、收益規模),收益概率(即你做這件事多大程度上能成功)、投入成本之間的 PK。許多初創公司由於體量有限,會選擇去做成功概率小但是預期收益大的事情,大體量公司的子部門則更可能傾向於選擇穩紮穩打的方式、去做那些成功概率更高的事情,根據實際收益情況來判斷進一步的投入情況。

什麼是演算法推薦?演算法推薦的最直白的理解就是規則匹配,將用戶和內容都打上標籤,再將對應的內容和用戶進行連接。但依靠人工制定規則,一定很容易觸達優化的天花板。因為人力有盡時,不可能覆蓋複雜度更高的子場景和分支情況。這時,我們就需要藉由演算法的力量不斷細化人群與物品的特徵,提升匹配效率。演算法推薦的廣泛應用,帶來的就是效率的不斷提升。

以內容的分類為例,體育里會劃分為籃球、足球、籃球里會劃分為 NBA、CBA等賽事,進一步在 NBA 中,某個球星也會成為一個值得關注消費的子類目。人工制定的規則只可以向下深挖幾個層級,而演算法推薦可以更快速準確的深挖出更多有收益價值的子類目,並將其中有消費價值內容挖掘出來,提供給用戶消費。

演算法是圍繞目標函數的不斷細化與迭代。對於信息流產品而言,用戶規模和停留時長兩個指標就非常關鍵,只有用戶停留時長越長,其留存情況才會越好;只有刷數越多,廣告收益才可能更多。所以,很多演算法的優化都會圍繞點擊率和停留時長這兩個核心目標。

在核心指標之上,我們可以進一步增加複合型指標,來完善體驗。以多樣性指標為例。不同於搜索場景下、用戶可以明確表達意圖,推薦場景是一個緩慢地認知用戶的過程。在滿足用戶已知興趣點的時候,還需要進一步觸探、了解用戶新的興趣。保證了推薦內容的多樣性,才能夠保證用戶對於平台的長期黏性。

不管是圖文還是視頻,一個內容推薦流程大體是:內容理解 → 冷啟動 → 收集用戶反饋→ 擴散/消亡 → 長尾的傳播。

基於對內容的理解,推薦演算法進行了初始流量的分配和推薦。文本內容的理解比較成熟,能夠通過標題、正文關鍵字的抽取,對文章的類型、話題進行比較準確的判定。視頻的初始信息較少,就更依賴於自媒體提交的文本描述、自媒體本身的屬性、抽幀畫面來理解內容。內容本身的特點和自媒體的特點,都會影響內容的推薦流量分配。一個更垂直、更可信的自媒體能夠得到更高的授信額度,從而會得到粉絲和目標人群的優先曝光。

冷啟動階段基本可以決定一篇內容的生死:如果一篇內容在冷啟動里沒有獲得很好的反饋,大概率就涼涼了;反之,如果一篇內容在冷啟動里表現很好,則很容易快速擴散成為爆款。冷啟動的結果直接決定了一篇內容會得到擴散或者消亡,就像是叢林法則:強者越強,弱者淘汰。這種機制對內容消費者是非常友好的,他們只會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如果關注的作者發了一篇硬廣,用戶大概率是看不到的。

對於創作者端來說,或許需要學會如何適應新分發規則下的新常態,不能簡單的基於粉絲髮硬廣了。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推薦系統也是更公平的。即便一個自媒體出身草莽,只要產出的內容具有消費性,收穫了很好的用戶反饋,就能得到一個可靠的閱讀量或播放量。

爆發之後的文章進入了長尾傳播的過程:小眾的內容受限於內容生產集合比較小,很有可能會持續得到一個更長尾的流量;而優質的內容,其生命周期會比其他內容高很多,當因為時效性因素髮生第一次衰減後,如果還能得到非常好的用戶反饋,就會持續得到延續。

接下來,我想糾正幾個關於內容推薦的常見誤解。

首先, 高點贊+ 高評論是不是一定帶來高播放數?

二者是相關的,但不是嚴格正相關的。因為點贊和評論與內容的目標覆蓋面有關,如果目標受眾是 1 萬人,即便裡面有 5000 人給你的一條內容點贊評論,系統最大的目標上限也就是 1 萬;反之如果說你的受眾相對比較廣,比如有 5 萬、10 萬的受眾,你有 5000 贊和評論的時候,還能繼續往上漲。與此同時,一篇內容的消費量還會受到其他偶發因素的影響。

然後,解釋一句戲言,對於推薦系統而言,自媒體的表現是:「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拚」。

「三分天註定」 的部分是指,推薦引擎具有一定偶然性概率:包括推薦系統本身的偏差和當時內容熱點的影響。就像 「汪峰上頭條」,不是汪峰本身有什麼問題,而是那個時間段正好有其他更熱的內容將它的風頭蓋住了。

「七分靠打拚」 說的是通過帳號的積累能得到平台更多的授信額度。一個自媒體做得越垂直、越久、累計表現越好,其自媒體帳號就越可信。站在平台的角度,平台追求的是用戶的點擊和留存。如果一個自媒體賬號有足夠多的活躍用戶,這些用戶和自媒體互動都不錯,那麼這個自媒體賬號對於平台來說顯然是有正收益的,從而會得到平台更高的授信額度,能夠被推薦給更多的用戶。

那麼,什麼內容會獲得流量?

這取決於平台的內容調性。不同的平台有著不一樣的用戶人群和迭代目標,其最後呈現出來的內容調性就會有差異性,自媒體應該選擇適合自己調性的平台進行發展。

實操中,通過分析某個平台最近 10 天的熱門內容,我們大體能夠感知到哪些內容在這個平台上能火。為什麼是 「最近 10 天」?因為平台的策略優化是持續滾動和迭代的,同一時間有成百上千個 A/B 實驗在運行。只有不斷關注平台的熱門內容趨勢,才能夠更好的感知平台推薦調性的迭代,從而適應平台的內容分發特點。

我們要始終認識到:對於推薦分發平台,只有做機器能理解、用戶願消費的內容,才會獲得更大的流量成功。

至於說哪些內容是必掛的,除了敏感信息外就是短視的鑽漏洞行為。站在平台的角度,自然不希望有特別多的人作弊,也不會讓自媒體形成破窗效應。低俗的內容很容易吸到流量,但是如果放任低俗內容獲得很高的流量,就會給創作者端和消費者端帶來不好的影響,從而損傷平台的長期利益。因此,平台對於很多賬號的鑽漏洞行為是零容忍的。

最後,內容生產方需要了解平台每一階段的發展目標和運營動作。如果某個階段目標是商業化,那麼適合其商業化變現特點的賬號就會得到平台的青睞;如果某個階段在重點推進某個運營活動,那麼積極響應活動的自媒體就能夠得到額外的流量傾斜。


【QA】

Q1: 如果說抖音的關注點是用戶時長和留存,那我用一些策略,提升用戶在我們抖音號上的使用時長,能不能達到取悅演算法的目的,也是幫我們帶來更多的推薦量?

閆澤華:對,提升點擊率和完播率一定有助於內容推薦量的提升。但是要強調不要用炒短線的心態,使用欺騙機器、鑽漏洞的方式來做數據。內容一定不要太 low,不要用明顯的作弊方式。比如視頻頭幾秒都是引導文字,視頻結尾說片尾有彩蛋,這樣的方式一定能夠拉長時長和播完率,但對用戶來說是無意義。

反作弊是每一個平台都會做的事情,產品經理會定期將一些數據的離群點拿來分析。比如,某類內容的平均播完率在 60%,突然有個帳號高於 80%,就一定會有產品運營跟進人工判斷:如果內容真的好,運營會介入,如果是壞帳號,就會直接封禁。

Q2: 一個抖音賬號,是要做得更加垂直,有視覺上的統一性,還是說一個號可以容納幾種風格的內容?

閆澤華:我覺得相對垂直比較好。一方面,對於演算法分發平台而言:更垂直的賬號,機器的理解成本低,有利於更準確的分發;另一方面,垂直的賬號也有助於建立粉絲認知和積累粉絲。比較博雜的賬號,給用戶和演算法帶來的內容消費預期都不穩定,從而會影響打開率、帶來不太好的影響。

Q3: 抖音適合做銷量轉化嗎?你是否看好抖音電商化?

閆澤華:基於小視頻的成單可能關注的還是兩個元素:目標人群特點和內容到銷售的轉化。首先衡量商品和平台的目標人群、和內容發布賬號的關聯性,進一步衡量視頻內容是否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促成用戶的購買決策。

我們看到一些新奇特的產品如海淘的產品,在抖音上曝光之後,淘寶對應的銷量就漲得特別高。但一些大品牌可能更多在於建立品牌認知,不一定會完成在抖音里的直接轉化。


推薦閱讀:

RNN時序推薦的論文總結及Recsys數據集上的實驗
[知乎]的推薦演算法很垃圾
推薦系統之矩陣分解家族
基於深度學習的評論文本表示論文引介

TAG:短視頻 | 抖音 | 推薦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