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 | 油畫家岑道偉帶你走近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經典 | 油畫家岑道偉帶你走近世界名畫《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來自專欄岑道偉專欄5 人贊了文章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荷蘭黃金時代畫壇巨匠維梅爾的代表作,這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

這幅畫問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

毫無疑問,維梅爾是荷蘭十七世紀中期著名的繪畫大師,但他生前卻鬱郁不得志,一貧如洗,負債纍纍,死時年僅43歲。

約翰內斯·維梅爾自畫像

一天,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看到《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時,瞬間就被打動了。

於是她決定根據這部神秘的畫作,杜撰了少女葛麗葉與畫家維梅爾之間似有若無的愛情故事。

改編的同名小說一經推出,便立刻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佔據高位,如今更是被翻譯成38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500萬冊。

奇蹟的是,導演彼得·韋伯看過這本根據名畫改編的書後,又立刻將其改編為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並大獲好評。或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的神奇之處,不僅在於無人知曉這個女子到底為何能散發出如此恬靜的微笑,更是令人在看完後過目不忘,深陷其中。

電影《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上映後便風靡全球,通過電影,導演彼得·韋伯讓我們領略到了世界名畫背後的故事,電影中飾演少女葛麗葉的斯嘉麗·約翰遜,更是把少女的姿態還原到了極致,尤其是那對象牙白的珍珠耳環。

17世紀中期荷蘭的Delft,是一個風光旖旎、卻經濟凋敝的水城小鎮。

當地居民生活十分艱苦,遭受著宗教清規戒律的壓迫,小心翼翼地生活。連畫家也過著表面奢侈,卻負債纍纍的生活。

少女葛麗葉是出生於一個貧寒家庭的美麗姑娘,由於父親失明而家道中落、食不果腹,葛麗葉的母親只好讓她背上簡單的行李,到富人家幫傭。於是,葛麗葉來到了畫家維梅爾的家。

葛麗葉來到的第一天,一位年長的女僕就告訴她:不要去打擾那位作畫的男人。

從此以後,葛麗葉便開始了無止境的僕人生活,洗衣、買肉、擦窗戶……哪裡有臟活累活,哪裡就有她的身影。

後來直到她遇到了一個人,她的生活才開始有了色彩。那便是這家的男主人:維梅爾。

維梅爾一家在繁華的外表下,隱藏著生活深處危險的涌流,懷孕的妻子嫉妒多疑,對藝術毫無理解,主管家權的岳母苛刻嚴厲。

而男主人公維梅爾,像一個格格不入的外人,一個落落寡歡的隱士,甚至為了謀生而屈從於狡猾低俗的富商,而創作所謂受歡迎的作品。

有一年,維梅爾的家中光景太差,他們要變賣更多的珠寶。得不到丈夫關愛、視財如命、脾氣暴燥的妻子,因此砸碎了無數的瓷器,毀了維梅爾許多珍貴的作品。不過維梅爾始終很平靜,從此以後,他再也不許妻子走進他的畫室。

一天,葛麗葉在擦畫室的桌子時,發現了一幅畫家的畫,一位優雅的女士看著窗外,黃色的微光映襯下,身上彷彿帶著金色的光環。

維梅爾《帶珍珠項鏈的女人》1662-1664年

電影中出現的《帶珍珠項鏈的女人》黃色的綢緞將她的豐腴身材顯露無疑,顏色和畫面精準得更是無可挑別。當葛麗葉被眼前的畫作所驚呆的時候,丈母娘闖了進來,說:「你不是第一個在他的畫前失態的人。」

葛麗葉第一次發現了這個奇妙的繪畫藝術世界,畫家筆下的世界,喚醒了她潛在的藝術天分,她被維梅爾的藝術才華所吸引,並能理解他對藝術的想法。

一次偶然的機會,維梅爾發現了葛麗葉,無論是她對暗箱的好奇,或對於繪畫藝術的嚮往之情,還是發現清洗玻璃會改變光線,這個令他充滿驚喜的女孩兒,讓他一次次地體會到了心動的感覺。

一天,維梅爾打開窗戶,同她:「雲是什麼顏色的?」葛麗葉一開始回答:「白色的?」後來補充道:「黃色、灰色、多彩的。」這讓他看出了她對藝術色彩的天分,也正是這時,維梅爾喜悅,彷彿找到了知己。

自此以後,葛麗葉也和其他女僕,一下子就劃清了界限。她的工作不再是洗衣做飯那些雜活,她開始為維梅爾調各種顏料。

維梅爾教葛麗葉怎麼研磨顏料,看著葛麗葉笨笨的樣子,他笑了,握著葛麗葉的手開始研磨。葛麗葉並沒有立馬掙扎,而是在磨了兩下之後才選擇掙脫。純潔沉靜的葛麗葉恰如一股清風,讓畫家的如死水的世界蕩漾起陣陣漣漪。

漸漸地,他們之間的關係變得不再像主僕之間那麼純粹,葛麗葉也從地下室搬到了充滿陽光的閣樓上,她的生活正在一點點發生著變化。

然而好景並不長,維梅爾的妻子,還是漸漸的發現了某些端倪。於是她故意陷害葛麗葉,借著梳子丟了的理由,想要把葛麗葉趕出家門去。

但維梅爾為了解救葛麗葉,他發瘋似地去尋找那隻丟失的梳子,當他找到梳子的那一刻,他妻子的心已經涼了。這些瘋狂的舉動,已經充分體現出來他們之間那份不可描述的情感。在他們的世界裡,這份感情是純潔無比的。

或許是維梅爾不忍心看到這樣美好的葛麗葉受到玷污,也想把葛麗葉的美畫出來,所以他說服她,希望她能成為自己畫中的主角,葛麗葉答應了。他讓葛麗葉去換頭巾的時候,偷窺到了葛麗葉的頭髮。葛麗葉捲曲濃密而光澤亮麗的頭髮,僅僅被維梅爾一個人見到過,甚至連自己的情人(屠夫的兒子)也沒看過。

她拒絕為她的情人摘下頭巾,因為包裹住頭髮的,不僅僅是一種宗教信仰,更是她內心的保守和童貞。

少女的皮膚在藍色的布料映襯下更加白皙動人,他為她戴上珍珠耳環。在只有兩個人的房間里,光線從左側打過來。

維梅爾右手拿著針,左手食指摩挲著她的唇瓣,被刺破的疼痛,讓她忍不住輕呼出聲。

維梅爾最終為她戴上了耳環。經過長期的創作,《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終於完成。但他們之間的愛,最終還是因為畫家與女僕的身份懸殊,走向了分離的悲劇。

遍體鱗傷的葛麗葉,帶著無限遺憾與回憶,嫁給了她應有的人生,成為了屠夫的妻子,完成了從少女到女人的轉變。而這份秘不可宣的愛情,也被永遠埋藏在這幅傳世之作中,把傷痕與那一瞬的眼波流轉間的愛,變成了藝術品永久珍藏。

這是一個灰姑娘式的故事,最終時代給它判定了一個異於童話故事的結局,這也是電影表達出來的

現實主義的內涵,揭露和批判了那個時代,對人性慾望的壓制、與不可逾越的等級制度。

而其中純摯隱蔽的愛情,少女的純潔心靈,和美好氣質令人難以遺忘。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畫作:創作年代:1665年 ;類別:畫布油畫; 題材:肖像; 規格: 44.5X39cm; 材質: 布 油彩; 現存藏處:荷蘭 海牙毛利斯博物館藏。美國女作家崔西·雪佛蘭看到這幅作品時一下子被打動了,她將其改編為同名小說並立刻在美國圖書排行榜上佔據高位。導演彼得·韋伯看過這本根據名畫改編的書後,又立刻將其改編為感人至深的愛情電影並大獲好評。這張畫超級神奇吧?

《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賞析:是荷蘭黃金時代巨匠維米爾的代表作,是一幅小小的油畫,比八開紙大不了多少,油彩都已經幹得開裂,但就是這樣一幅看似不起眼的小畫,卻使得許多文人墨客、遊人看客在畫前欲走不能,是什麼在震撼他們的心靈?就是畫中的主人公———一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

畫中少女的驚鴻一瞥彷彿攝取了觀畫者的靈魂。維米爾在這幅畫中採用了全黑的背景,從而取得了相當強的三維效果。黑色的背景烘托出少女形象的魅力,使她猶如黑暗中的一盞明燈,光彩奪目。畫中的少女側著身,轉頭向我們凝望,雙唇微微開啟,彷彿要訴說什麼。她閃爍的目光流露殷切之情,頭稍稍向左傾側,彷彿迷失在萬千思緒之中。少女身穿一件樸實無華的棕色外衣,白色的衣領、藍色的頭巾和垂下的檸檬色頭巾布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

此畫面世三百多年來,世人都為畫中女子驚嘆不已:那柔和的衣服線條、耳環的明暗變化,尤其是女子側身回首、欲言又止、似笑還嗔的回眸,唯《蒙娜麗莎》的微笑可與之媲美。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亦如《蒙娜麗莎》一樣,是一個千古遺謎。《戴珍珠耳環的少女》被稱為北方的蒙娜麗莎。

作者:約翰內斯·維米爾這位在逝世以後被湮沒達兩個世紀的繪畫大師, 是十七世紀荷蘭繪畫的第三個重要代表。 荷蘭在十七世紀是歐洲經濟繁榮的強國,文化藝術相當發達,產生了哈爾斯、倫勃朗,在歐洲藝術史上佔有特殊的地位。《戴珍珠耳環的少女》是1665年創作的世界名畫。

維米爾是繼哈爾斯、倫勃朗之後獨樹一幟於十七世紀中期的大家。正值荷蘭的文化藝術逐漸喪失其民主傳統的時候、 荷蘭的德爾夫特市成為先進的藝術中心,而約翰尼斯 · 維米爾 (1632-- 1675)就出生在這個城市並終其一生於此。然而這位偉大的畫家在生前雖曾為人所知卻一貧如洗,負債纍纍,正當年少力強之時,卻又溘然長逝,只活了43 歲。死後又被人遺忘,直到十九世紀中期才被藝術評論家們重新發現,從此名聲日隆,給了他以應有的地位。他被稱為「沉睡了兩個世紀的司芬克斯」,是「謎一樣的畫家」。他的生平也逐漸為人探索考證,始得知其概觀。

推薦閱讀:

美國著名藝術家理查德.schmid油畫專集(人體)
拱的藝術
薛居波花鳥畫藝術作品
中國國學網-- 《古詩十九首》的藝術成就

TAG:油畫 | 藝術 | 繪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