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得性無助,抑鬱,和幸福論
來自專欄人生迭代器4 人贊了文章
註:我毫無任何心理學,精神科學等相關資質和背景,只是記錄我個人的想法,甚至沒有認真編輯,或許充滿著邏輯混亂和淺薄的認識,請酌情觀看,適當理解,甚至不要理解
我很久以來一直比較好奇,為什麼喜劇演員的抑鬱是頻繁的,而這個回答,說明了喜劇演員並一定真的更容易抑鬱。
喜劇演員是否更容易患上抑鬱症?在我長久以來的概念里,喜劇演員確實和抑鬱更有關係,這源於漫畫大師XXXX(時間久到是誰我都忘記了)的《喜劇演員》中對一個脫口秀大師的描寫,脫口秀大師每日生活十分苦悶無聊和孤獨,但是當他把這些痛苦表達出來的時候,博得了台下無數人的掌聲和笑聲。
喜劇演員和抑鬱,可能有著更複雜的背後邏輯
前一些日子,我通過一些有關於人反饋機制的原理,成功的戒掉了10年的煙癮,而在這個時候,我開始關注(話說這卡片的頭像為什麼這麼皮)
習得性無助
而習得性無助是人反饋機制的一種體現,所以,抑鬱明顯和習得性無助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的。
習得性無助與抑鬱症之間有什麼關係?以上談到,習得性無助的本質是環境對動物正反饋的缺失導致的。
在生活中,哪些因素可能將人們推向「抑鬱」,或使「抑鬱」的狀態長期維持下來?也就是是說,動物如果做任何努力,都不會得到環境的有效反饋,那麼動物很有可能進入習得性無助的狀態,甚至抑鬱。
由此,我回憶了我曾經長期的抑鬱情緒狀態,這其中包含了兩個很重要的現象
1 在我非常認真的準備和處理的情況下,意外仍然由團隊以外的他人造成。
2 在嚴肅面對多人場合的時候,所有人會因為嚴肅氛圍而喪失發言慾望,而這種氛圍導致了會議結果偏離我期望的方向,也就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而這兩種情形,都是缺乏正反饋的直接現象,而這種現象,很明顯是製造了我長期狀態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逐漸脫離不良狀態之後,我意識到,舞台演員也是必然會有這個情況,但是為什麼獨有喜劇演員會在抑鬱上更加突出呢?
對於大多數舞台,都會有很強烈的舞檯燈光,對於演員來說,是很難看到舞台下的的觀眾反應的,而喜劇演員不同,喜劇演員會比一般演員多一個反饋來源,那就是笑聲。
是的,笑聲,這是喜劇演員和普通演員最大的區別之一,就是喜劇演員在表演時,會有頻繁的笑聲出現,而同樣,控場是個技術活,沒有出現笑聲也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喜劇演員勢必要面對更多的非意外的意外狀態,比如包袱沒響。
所以喜劇演員的抑鬱似乎更可以被解釋了,我認為,努力的喜劇演員更容易進入抑鬱狀態,喜劇舞台只是個易觸發舞台,而努力本身和抑鬱更加有關聯。
但是這是問題嗎,這不是問題,我是成功科學戒煙的人,自然需要更加實用的自用理論,當時戒煙使用的理論被我重新拿出來分析,而戒煙所使用的方法
我在戒煙的時候,其實做出過很多努力,而這些努力實際上伴隨這失敗,激發很強的無力感,人會產生「無論如何付出,戒煙都會失敗」的心理。
而努力其實不是導致失敗的原因,更不是人不良心理的源頭,很多人鼓吹越努力,越焦慮,越奮鬥,越虛無,這是非常不道德的。
真正讓我們在成熟中變得市儈和無助的
就是預測行為
預測是我們最基本的行為之一,我們預測未來會發生的事情,而採取行動,如果成功,就獲得正反饋,如果失敗,那完了,全世界都tm完了,鬼知道還能做什麼,老子什麼都不想做了。
當然,預測失敗帶來的負面反饋給我們多嚴重的影響,這取決於我們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和我們有多高的期待(相信程度)
談到負面反饋,談到長期的抑鬱和痛苦,本質上消滅意外是沒有什麼卵用的,人類認知有限,能力有限,所以意外其實才是客觀現實的一部分,人類 everything under control這種心理才是病態和不正常,改造自然發展文明是我們偉大的歷史成就,但是對自然來說,這就是一種微生物的正常運作。
不合理的預測,才是人獲得痛苦的源泉。
之前看《金剛經》,假設佛學是研究如何獲得幸福的話,那我對其中的「未來心不可得」深以為然,人類行走在社會中,自然既幫助了別人,也被別人幫助,如今又有現代知識和計算機網路助力,人就很容易產生一種感覺,預測是簡單而容易的,事實確實如此,藉助計算機,我的所有行為都伴隨敲鍵盤而變得真實可信,而生存和創造看起來也變得更加容易了(所以別怪鍵盤俠,只能怪輸入法和鍵盤太好用)
但是社會合作則完全不同,社會合作是人在和人類認知中最複雜的事物打交道,在缺乏閱歷的情況下,人很難預測另外一個人的行為,也就是說,社交關係在沒有人教育(監督學習)的情況下,負面反饋幾乎是必然的。
你永遠無法知道傻逼在想什麼,就是這個道理,每個人的處境,知識,價值觀,世界觀會導致人與人的邏輯框架完全不同,所以【我看你是傻逼,料你看我如是】現象經常發生,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所謂的傻逼併不是真的智商低,而只是對方的反應沒有滿足自己的期待罷了。
這個時候,和傻逼生氣除了證明自己的無知和傻逼外,似乎毫無意義,預測錯誤,就是預測錯誤,這是好事,在真實的社會交往中,認知差別更是巨大,如果一個人讓你覺得舒服,請敬畏這種差距,而不是得意,大多數情況,這代表對方了解你,而你不了解對方。
但是沒人願意一直清心寡欲,每個油膩的中年人都會開始懷念年少輕狂的瀟洒和自由,幾杯酒下肚,再回到折磨自己的滾滾紅塵,而誰都沒點病呢,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之類,成了中年式頹廢用以安慰自己的工具和寫照。這一刻,幸福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
在我步入中年的時候,我發現,朋友圈的上帝和佛祖真的多了起來。
個人覺得,沉迷神秘帶來的寄託確實有助於生活,雖然這符合背後的心理邏輯,但是也容易被有心人利用,而真正的理清幸福的本質來主動把握幸福,或許會更好。
獲得幸福的本質方法,在於減少預測,增加預測成功率,從而減少痛苦,增加快樂
因此,我拋磚引玉,說一些直白的方法。
第一 少做甚至不做任何預測行為
這是最極端的,因為這就好比遠離社會出家了,通過完全減少行為來防止負面反饋。
第二 少做不合理的預測行為(實事求是)
這是最常見的方式之一,腳踏實地會帶來較大概率的成功率,也會讓人心理更健康,多研究是不是而不是為什麼有助於更正確的看待問題。
第二.五 不做無謂的假設
這是不合理預測的變體,所有的地域歧視皆來自於此,包括基於假設的假設,無目的,無意義,無邏輯的假設只會導致人難以決策和喪失行為能力。
第三 誠實,少說話或者不說話
我們所有的言論都會影響我們對自己的評價,這種評價本身會變成一種異化期待,當人在大放闕詞的時候,實際上是在自己的品行能力上是做出了某種程度的承諾的,承諾如果沒有實現,那麼自己相當於預測失敗,這會帶來一些負面反饋,比如心理負擔。
而人並不是一個人穩定的狀態,曾經吹的牛可能未來變得可實現,或者沒有吹牛所以未來變得不可實現,所以少說話甚至不說話也是方法之一,我理解少說話,多做事可能來源於此,而閉口禪看似有著相同的功效和原理。
第四 不走捷徑,抵制誘惑
不走捷徑的目的就是因為捷徑和誘惑往往成功率很低,而背後的代價很大,現代人喜歡自詡風險越大收益越大,甚至喜歡追求刺激,這其實非常反智的(這其實也是一種信息差距),因為風險和收益並不是等比關係,而且人們無法計算的是,不走捷徑甚至成功抵制誘惑的收益更大,如果我們把心靈的升華和幸福作一種收益的話。(當然如果不考慮幸福,那麼這篇文章也就沒有意義了)
當然,不走捷徑不僅僅是一種幸福感和安全感來源,而且是優越感的來源之一,當人腳踏實地的邁向事業,這時一種智商的優越感會油然而生,「我不靠投機取巧做到了別人認為困難的事情,這足以證明我的智商高過別人」
第五 多做好事---》不要在意他人的看法
現代社會有個問題在於,原本樸素的善惡觀逐漸變得複雜和難以捉摸了,所以雖然行善積德是獲得幸福的真正的最佳渠道,但是什麼是好,怎麼算好,行善的定義,標準,都在變化,所以行善積德的正面意義逐漸喪失,而目前的補充方案,就是 老子 不 care系列,忽視不友好的言論,是辦法之一。
第六 多讀書,讀好書,多學習
越多的良知,就越多對社會正確的預測,而持續的學習了解社會,是幫助我們更好的認識世界的辦法之一。
曾經學校的名言: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教你掙得麵包,而是使每一口麵包都香甜!
放在這裡再合適不過了。
第七 多了解自己
對自己了解越多,也就對別人了解更多,心即理就是這個道理,我們自己就是社會複雜性的根本組成,那麼通過自省,捫心自問,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自己真正的喜好,不接觸就了解別人,這也是脆弱的語言體系就夠傳遞情感的原因,熟悉了自己,就熟悉了社會中大多數的人。
內求於己,才能百戰百勝。
寫在最後
以上可以看出並沒有脫離自古以來的道德價值觀系統,都是以前的各種經典嚼爛的東西,但是本著知其然的精神,我還是自己捋了一下,因為要遵守一些道德準則,就要了解這些準則的邏輯基礎,既不是打著玄學旗號的神秘學,也不拿"人家就是這麼做的「來做敷衍之詞,道德優越感,實際上是智力優越感,而追求道德,其實是在追求幸福。
而這麼多的廢話,其實就是個胡蘿蔔加大棒的簡單道理, 我希望表達的是,幸福是人手可得的一種力量,幸福是一種選擇,是一種原理簡單,有方法,講道理,說得通的邏輯。
因為反饋這種特性,人不僅可以幸福,而且可以傳遞幸福。
推薦閱讀:
※——關於《水知道答案》的最新重大實驗發現:
※相信5種偽科學,小心孩子胖死!
※美國海空軍都配針灸師 何談針灸「偽科學」
※【掃盲篇】我們平常的認知中有哪些是偽科學?
※高鹽飲食導致高血壓到底是真科學,還是從西方進口的偽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