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聯網】孩子學會感恩,會影響一生

【育聯網】孩子學會感恩,會影響一生

4 人贊了文章

古語有云:「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一個不懂感恩的孩子,又怎能去愛別人、回報別人呢?一個不會感恩的孩子,又怎麼能受到別人的歡迎和喜愛呢?愛的前提就是要學會感恩,而對於父母來說,在對孩子進行愛心教育時,感恩教育是不可缺少的重中之重。

這是一個令人哀傷、心痛的故事,也是一個令人震撼的故事,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在媽媽的培育下,將感恩的心演繹得如此濃釅而純真,讓很多父母為之落淚。

這個小女孩天生失語,爸爸又去世很早,她和媽媽相依為命。媽媽非常愛孩子,可為了兩人的生計,她每天很早出去工作,很晚才回來,與孩子待在一起的時間並不長。每到日落時分,小女孩就開始站在家門口,充滿期待地望著門前的那條路,等媽媽回家。媽媽回來的時候是她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刻,因為媽媽每天都要給她帶一塊年糕回家。年糕在她們貧窮的家裡是奢侈品,可是無論多麼艱難,媽媽從來沒有讓年糕退出過晚飯,因為她知道孩子喜歡吃。

小女孩非常懂事,她能夠感受到媽媽的良苦用心,每一次,她都吃得很開心,其實,她並不是特別喜歡年糕。那次她和媽媽一起出去,媽媽在小吃攤前停下,問她喜歡吃什麼,她發現年糕是最便宜的,於是就用手語告訴媽媽,她喜歡吃年糕。

一天傍晚,天下起了大雨,小女孩非常擔心媽媽,已經過了晚飯時間了,媽媽卻還沒有回來。她站在家門口望啊望啊,始終也沒有看到媽媽的身影。天已經越來越黑,雨卻越下越大,焦急的小女孩開始順著媽媽每天回來的路自己去找媽媽。

她走啊走啊,走了很遠,終於在路邊看見了倒在地上的媽媽。小女孩哭著跑過去,使勁搖著媽媽的身體,媽媽卻沒有回答她。開始,小女孩以為媽媽太累,睡著了,她就讓媽媽的頭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讓媽媽睡得舒服一點兒。但是她卻發現,媽媽的眼睛居然睜著,小女孩一下子想到了「死亡"兩個字,她感到恐懼,拉過媽媽的手使勁搖晃,這時,她發現媽媽的手裡還緊緊地攥著一塊年糕「

小女孩一直在哭,她已經明白媽媽再也不會醒來,現在就只剩下她自己。媽媽的眼睛為什麼不閉上呢?是因為不放心她嗎?她突然明白了自己該怎樣做。

青程心靈成長研學旅親子關係(圖片來源網路)

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用手語比著這首《感恩的心》,淚水和雨水混在一起。這就是歌曲《感恩的心》的創作緣起,之所以在這裡提到它,就是因為這首歌能夠成為所有父母對孩子感恩教育的最好素材。

我來自偶然

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

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

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

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我不認輸

感恩的心

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

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謝命運

花開花落

我一樣會珍惜

青程心靈成長研學旅親子關係(圖片來源網路)

那個小小的生命,能夠如此堅強,在母親離世那一刻,就決定要自己照顧自己,讓母親瞑目,就是因為她有一顆感恩的心。而我們大多數的孩子,在衣食無憂、父母關愛的環境中,卻忘卻了感恩。誰更富有?誰更幸福呢?顯然,是這個讓千萬人為之落淚的小女孩。

父母們,你們要知道,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學會愛和感恩。請把這個故事講給你的孩子聽吧,即使只是通過聽覺,也能讓他的心靈受到震撼,讓他明白感恩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

一位母親就是通過為孩子講這個故事,讓一向冷漠的孩子懂得了感恩。當媽媽給孩子唱起《感恩的心》這首歌曲的時候,那個孩子居然流下了淚水,母子二人相擁而泣,孩子深情地對媽媽說:「媽媽,我愛你,我感謝你為撫育我而付出的辛苦。」

讓很小的孩子學會感恩對其一生的發展很重要。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時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將無法彌補。"因此,對孩子進行感恩教育,有利於培養他們的愛心和同情心。

父母們都知道,常懷感恩之心,不僅能培養孩子與人為善、與人為樂、樂於助人的品德,促進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對其今後和諧人際關係的建立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孩子的情感與是非辨別力逐步提高的過程中,父母要讓孩子學會愛和感恩。

不可否認,一個懂得感恩的孩子,他的內心會更加純美,他的魅力也更加迷人。作為父母,你一定要教會你的孩子感恩。你可以讓他學唱《感恩的心》,並把那個震撼人心的故事講給他聽。(來源《男孩為何要窮著養,女孩為何要富著養》滄浪)

青程,中國首個青少年心靈成長研學旅平台。通過心理、優勢、性格、情商的測評,獲得客觀全面的自我認知,通過引導、培訓、諮詢、遊學等,幫助青少年自我接納、內心力量覺醒,獲得思維的突破、行為模式的轉變。致力於讓每一個孩子做最好的自己!為中國少年和中華之持續競爭力而奮鬥!


推薦閱讀:

感恩教育(專題介紹)
怎樣進行感恩教育呢?
「毆打奶奶」的熊孩子是「感恩教育」的缺失
感謝愛我、陪我的每個人,感恩節祝福送給你!
釋放心靈的束縛

TAG:感恩教育 | 家庭教育 | 教育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