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嘉展 · 思索的形塑

孫思嘉展 · 思索的形塑

4 人贊了文章

祖籍北京,1989年生於中國上海。

藝術指導 / 平面設計師

上海戲劇學院視覺傳達系學士,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碩士。

師從板東孝明、原研哉修習設計學、設計理論演習。專力於「多感傳達」之設計與實踐,一心在「思索與創作」之往複循環。嘗試從方法論的變化入手,對當代平面設計的可能性進行發現與探索;通過創作的行為努力消解領域界限,進行融合與部分概念性的實驗。現居東京,思索與創作中。

獲獎履歷

2010年 · 實驗設計「一份關於視覺、觸覺、聽覺共性傳達可能的實驗與研究」獲靳埭強設計獎-未來設計師大獎。

2011年 · 概念設計「孕?空間」獲上海市優秀畢業設計獎。

2012年 · 赴日,次年,入武藏野美術大學大學院基礎設計系研讀。

2014年 · 獲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學科獎。

2015年 · 獲日本青年設計師設計大賽—全場大獎。同年,獲英國「EAST-WAEST ART AWARD」藝術大獎提名。

恰逢本校(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建系50周年之際,喜聞孫君即將在母國上海舉辦個展!你給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修士階段研究能夠最終開花結果,實在是令人欣喜,我在此表示由衷的祝賀。前段時間我在演講中也曾提及基礎設計學之原點—烏爾姆造型大學(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Ulm)對於日本的影響。放眼未來,重新審視和定義東亞漢字文化圈的設計概念並使其再興,這將貢獻於世界。我將衷心的支持你今後的發展,並十分期待孫君能夠成為新一代亞洲設計界的巨星。

——長澤忠德.武藏野美術大學校長

祝賀舉辦個展!這真的是一個非常令人高興的消息。你是一位極具天賦的設計師,所以請不忘謙遜,時刻自省,專註於設計工作,期待創作出可以寫進歷史的作品。當你對自己的工作感到煩惱的時候,就請回到「設計學」的原點上來重新梳理。預祝個展成功!

——板東孝明.武藏野美術大學基礎設計學教授

翻閱上海2016年的展覽信息,不難發現上海的各種展覽早已不再局限於單一的傳統型範圍,而是逐漸向更深更廣的領域推進。這些展覽涉及傳統藝術涉及現當代藝術,我們還能發現零星與「設計」有關的身影,雖然還不是主角,但依舊讓人驚喜。

2017年1月11日,這份驚喜將會轉化為驚艷。孫思嘉,這位奪取日本青年設計師大賽桂冠,並同時獲得英國《EAST-WAEST ART AWARD》藝術大獎提名的青年設計師,將攜佳作歸滬。用包括獲獎作品《「2013年7月3日」―於玉川上水》等七組系列作品為主角,為你展現他所構築的關於思索、關於表現、關於五感共達的設計世界。

先睹為快

《孫思嘉展—思索的形塑》依次由《「2013年7月3日」―於玉川上水》、《無定型》、《無意識》、《花—未完》、《一份關於視覺、觸覺、聽覺共性傳達可能的實驗與研究》、《生》、《孕—空間&續》這七個主要部分組成。

而說到即將展出的第一件作品,我認為非設計師為此次展覽設計的海報莫屬。他將構成這七個展示部分作品的概念符號化,從作品中分離出來,再將分離出的符號再構成、進行設計、融合,形成了一個全新的作品。

海報右邊的一列為分離出的七組作品的概念符號,符號間糾葛纏繞,既相互依附又自成一體。而於空間中塑其成形的構造則彷彿思索的象徵,將概念定具個人風格之形。初觀此海報時即被其視覺效果所驚艷,在了解到創作意圖之後,更是被這種化整為零又化零為整的設計概念所吸引。即使未曾見過孫思嘉從前的作品,僅僅通過這一幅海報也可以領略到他設計世界的奇譎風景。

《「2013年7月3日」―於玉川上水》

觀眾通過觸摸等方式體驗作品(作品分別在東京國際會展中心與武藏野美術大學的展示現場)

2015年,設計師憑藉《「2013年7月3日」―於玉川上水》一舉摘得日本青年設計師大賽的桂冠。無疑這是他設計生涯中一組重要的作品,同時也將是此次展覽的核心部分。

這是一份觀眾可聽、可觀、可嗅、可觸摸的作品。以四感關聯的傳達形式來表現作者2013年7月3日的14:31—14:32分,在東京玉川上水的林蔭道這一特定時間特定環境內作為個體所捕捉到的信息實驗作品。設計師將自己的身體作為「容器」,通過五感與外在的世界建立聯繫,記錄下這60秒內在玉川上水的所見、所聞、所觀、所感。

創作時對思考結構的梳理所導出的作品結構概念圖

左上:60s聲音部分記錄與分析圖

左下:嗅覺部分表現

右上:作品視覺設計採樣圖

右下:作品觸覺材質採樣與分析圖+作品BOX

孫思嘉有著自己獨特的方法論。在組成這組作品的諸多因素中,「聲音」也就是說「聽覺系統」尤為關鍵,京劇世家出身的他對聲音非常的敏感,所以他用聲音系統來搭建了一套獨特的語法體系。音的強弱決定了嗅覺與觸覺的強弱、音程的高低變化關係到作品色彩的濃淡轉承、音質為觸覺設計的基礎而音長則轉化為視覺與觸覺系統的基本單位。

上:作品「視覺」「觸覺」「嗅覺」部分攝影

中:作品視覺部分全貌

下:作品嗅覺部分攝影

作品「視覺」「觸覺」部分攝影

雖然只有短短的一分鐘,但是在這有限的60秒里卻蘊含著世間龐大的信息量。我們也許會經歷相同的環境,然而因為個體的不同,相同的環境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力。玉川上水是孫思嘉經常散步的一條河邊小路,他記錄下一分鐘里發生的各種細微變化,將四感轉化為「體驗世界的神經細胞」,再將其分解重建,以自己特有的信息收集法、分析法、感知力與表現力,通過作品呈現出理性與感性相容,個體(內宇宙)與環境(外宇宙)交匯時所產生的微妙感受而構建並傳達屬於自己的感觀世界。

《一份關於視覺、觸覺、聽覺共性傳達可能的實驗與研究》

設計理論-全七冊

與此同時,設計師在2010年靳埭強設計獎的獲獎作品《一份關於視覺、觸覺、聽覺共性傳達可能的實驗與研究》也會與大家見面。這是他學生時期的作品,將舒曼的鋼琴曲加以分析與解構,並通過獨自創作與設定的符號架構,平行置換信息,將抽象的旋律化為可觸摸傳達的實驗設計。

《花-未完》

這是作者赴日前贈與母親的設計作品,他的母親愛花,他便選取家中有特殊記憶的26件物品周圍360度空間內的顏色,並以26個英文字母編輯序號,根據主題的字母序列,自上而下將擁有回憶的色彩填入以花卉造型為視覺基礎的畫面內,對畫面賦予回憶與含義,通過如此暗號化的處理,以求與母親分享那些美好而將逝的日常風景。

《Amorphous》

《無定型│無意識》

《生》

除此之外,我們還會在此次展覽中看到作者對「意識」與「造形」的思考之作、探求「客觀對人之塑造」的「無意識之作」。以及他近年來所做的書籍設計、商業設計等範疇的作品。

「或許對於他人而言,一個並不成熟的自我有何堅持的價值可言,但對個體來講連這份堅持都喪失,那就真的一無所有。」

這是孫思嘉在作品集《「2013年7月3日」-於玉川上水》留下的文字,對設計或對生活充滿興趣的你要不要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且堅守自我的設計師來一場邂逅呢?2017年1月11日-1月18日,我們在上海,等你來……

閱讀原文

《孫思嘉:「我曾這樣想」》

《由思而嘉:我的武藏美時代》

《採訪尾聲》

[ 本文由由思時代原創,未經授權請禁止轉載,最終解釋權歸由思工作室所有。]

推薦閱讀:

紅遍徐匯!全上海都在喝的咖啡店,和想像中的不一大樣!
有錢!任性!上海最貴的頂級日料Top10
四不像城市:近代上海率先結緣全球化
吃月餅的季節 最誘人的地方是鮮肉月餅味的上海

TAG:設計 | 展覽 |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