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沒有結果的電影——《殺人回憶》
來自專欄老王的夢囈
看這部電影,需要注意當時韓國的歷史條件,在電影里導演加入了不少自己對韓國當時歷史的思考,夾帶了不少私貨。影片的側重點也不全是犯罪,對當時政府的辦事方法,對民意的瘋狂膨脹,社會的動亂其實也有不少刻畫。
韓國其實也有一段類似「失去的十年」的歷史,故事背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正是韓國軍政府的動蕩時期,社會動亂,民眾癲狂。
其實韓國導演表現這段歷史的電影還有奉俊昊導演的《漢江怪物》,有趣的是兩部電影雖然題材不同,但也是殊途同歸了。《漢江怪物》說的不只是怪物,當然,《殺人回憶》寫的也不只是犯罪。
導演想表達的,想告訴觀眾的,不是那浮華恐怖的表象,那恐怖的怪物,而是那表象背後冰冷腐敗的政府,落後的觀念,在恐懼,憤怒下的脆弱人性……
我其實一直很喜歡韓國的犯罪電影,無他,他們的電影里,往往有兩個故事。喜歡放鬆的觀眾有一個完整,刺激的表層故事,而喜歡挖掘的觀眾能理解到電影的映射,能看到電影的內核故事。
當然像李安一個電影講了三個故事的人還是少數。
有些電影曲高和寡,可能就是表層故事太過不用心,《穆赫蘭道》說的就是你,《一出好戲》還是同行襯托的好。
姜文站著掙錢才多久,還是希望廣電總局快點實行電影分級……
說遠了……
電影劇情上的衝突,一是來之當時社會背景的衝突,上文已經提到了。二就是來自兩個主角的衝突,一個是本地警察朴斗萬,主張暴力執法,思想激進,認為法治不如人治。另一個是因命案,從首爾來廟裡念經的新和尚徐太胤,有著不一樣的想法講究證據,崇尚法治,愛好民主,當然也高大帥氣。
看似是兩個和尚抬水喝的故事,實則不然。老警察朴斗萬,其實是象徵韓國的舊軍政府,他們暴力,野蠻,獨斷專行,為了目的不擇手段。而新警察徐太胤,則暗示韓國民眾獨立自我精神的崛起,他們的交鋒,其實也是對韓國未來的探討。
其實如果只是暗示某一方勝利,電影也許就落了下層。電影留下一個很有趣的結局,老警察放棄成見,變得相信證據,講究法律。而新和尚卻因為與自己相識女高中生的被害,失去理智,變得偏激,憤怒,不依靠證據做決定。
《漢江怪物》結局給人以希望,一家人開始新的生活。《殺人回憶》的結局卻飽含悲觀,我們終未找到結果,還結果以正義。正義的勇士終會變成惡龍,或者大家都是那雨夜行走的罪犯,只是有人運氣不好,暴露在了燈光下。
也許政府並沒有什麼不同,權力會腐蝕每一個個體,消化每一個部門。
人都會改變,正義的新和尚,也會偷懶耍滑,不尊法像。
我們管不住權力,也管不住無限膨脹,惡意滿滿民意。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