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安全用藥須知:比亂吃危害更大的是「濫用藥」!
比亂吃危害更大的是「濫用藥」!
孩子生病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家長們心急亂用藥,不僅貽誤病情,還可能給孩子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5歲的小女孩,她的名字叫:付浠諾。因為家長的不當用藥,她失去了聲音。
她想對媽媽說:
「我的世界很安靜 ,沒有一點點聲音。」
媽媽說我一歲時就會叫爸爸媽媽了,我特別愛笑,聽到音樂就手舞足蹈。
媽媽說3年前,我發高燒,用藥不當後,我的聽力越來越弱。
我知道聲音都在我身邊,我很努力聽,不過就是聽不到。
媽媽,我怕,我不敢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只能遠遠地看著。
有時候我會,大發脾氣摔東西。
媽媽,不是我不乖,只是想對你說話,但著急說不出來。
是我把媽媽氣哭了,但媽媽卻跟我說對不起。
這是央視曾根據小女孩浠諾的故事拍攝了一則公益廣告,這絕不是影視劇里賺人眼淚的悲情橋段,五歲的小女孩兒浠諾,用無聲的方式向我們訴說著自己因用藥不當而導致耳聾的經歷。
因為家長用藥不當,我國每年約有30000名兒童陷入無聲的世界。造成肝腎功能、神經系統等損傷的難以計數 。發生在這個小女孩身上的悲劇並不是個例,在你我身邊,用藥不當導致的悲劇還時有發生。
2014年,廣東省河源市東源縣一名4歲女童因肚子不舒服,服用了一種壯語稱為「麥皮麥」的草藥熬成的湯水後出現眼睛模糊和暈厥,不幸中毒死亡。2014年4月,一個18個月大的孩子經搶救無效死亡,起因就是孩子發燒,媽媽直接讓孩子口服泡騰片,導致孩子窒息並最終因腦部缺氧時間過長死亡。
因為缺乏藥物常識,
很多人潛意識裡認為:
「葯是治病的,怎麼還會致病呢?"
這跟我們錯誤的用藥觀點有關。
孩子生病需要服藥時,有的家長會給孩子服用自己服過覺得有效的藥物,並按成人劑量減半,他們認為只要劑量減半就不會有問題。有時去藥店買葯的時候,想找兒童專用的藥物,店員也會跟你說沒有兒童專用藥物,成人的減半就可以吃了。
實際上,孩子並不是成人的縮小版,體重可能只有成人的一半,可是他們的肝、腎等功能卻尚未發育完善,即便給予一半的藥物劑量,依然可能對臟器造成損傷。所以,不要擅自給孩子使用成人藥物,孩子不是成人的縮小版,兒童要用兒童葯!
「是葯三分毒」,任何藥物的使用不當都可能對寶寶健康帶來損害。為了守護寶寶的健康,家長要做好這些事。
1、用藥遵醫囑,避免自行給孩子用藥
現在我們有諸多途徑來獲取疾病健康知識,但疾病診療是一件非常強調具體病情具體分析的事,無法從一而論。所以需要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醫生。
孩子生病是否需要用藥,以及需要用那些葯,應該由兒科醫生面診後給出專業的判斷。用藥經醫生把關,才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保證孩子的安全。
2、兒童盡量選擇單一成分的藥物
市面上很多的兒童葯為復方製劑,由於復方製劑含有多種成分,孩子藥物不良反應風險也會更高。
緩解孩子生病不適癥狀,能用單一成分的藥物就不選復方製劑 。也就是說,孩子發熱,選用單一的退熱葯布洛芬或者對乙醯氨基酚,要優於同時有退熱、緩解流涕、咳嗽等藥物成分的復方製劑。如果需聯合用藥,可選擇連用兩種或者三種單一藥物。
3、服藥前要仔細閱讀說明書
查看藥物說明書能有效避免錯誤用藥,給孩子喂葯前要詳細了解藥物成分、適應症、用法用量和不良反應,以明確藥物的具體服用方法;
孩子有沒有其他病史,不能吃這個藥物的情況;
有沒有跟寶寶正在吃的其他藥物之間存在藥理作用,影響藥效的情況。在兒科門診中,也有遇到許多家長看了說明書藥物不良反應後反而更加擔心的,其實是不必擔心的,兒科醫生在下處方時,已經考慮到藥物對孩子的安全性了,會盡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
4、不給孩子服用成人的藥物
兒童的肝臟還沒發育成熟,對藥物的解毒能力不如成人;
兒童的腎臟仍處於生長發育之中,對藥物的清除能力也不如成人;
兒童大腦的血腦屏障功能還沒發育完全,還不能阻止某些藥物對大腦的傷害。
因此,切忌給孩子服用成人藥物,減少劑量也不行。
5、不選「尚不明確」的藥物
尚不明確是指目前沒有實驗數據來證明其安全性,並不代表藥物安全。與說明書上清楚羅列出不良反應的藥物相比,標註尚不明確的藥物安全性未知、風險更大,這類葯不能自行給孩子吃。
6、不擅自調整藥物劑量
有些家長擔心藥物副作用,給孩子吃藥會擅自減量;又有一些家長覺得:葯吃得越多,病好得越快,就給孩子加大劑量。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
藥物起效需要在人體內達到一定的藥物濃度,藥物減量藥物濃度低,無法發揮治療效果;另外,藥物都有副作用,要保證用藥安全需將藥物維持在安全濃度範圍內,葯吃得多,藥物劑量過大超過安全濃度,會引起毒副作用。
所以,給孩子吃藥,要嚴格遵醫囑執行,不要擅自調整用藥劑量。
做好以上這六點能儘可能地避免用藥不當。如果您還有其他孩子用藥相關的問題,可在文末留言。
推薦閱讀:
※觀汗知健康
※長生狂犬疫苗造假,你是不是依然對狂犬病有什麼誤解?
※體外排精對男人健康百害無一利
※陳皮泡茶助健康 自製需先煮再晾
※看了《我不是葯神》別只顧著感動,了解血管瘤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