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品為什麼會損肝?
現代社會很多人因為飲食起居沒有規律,或是受頻頻出現的種種營養葯廣告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吃營養葯補身體,有些人近乎將葯當飯吃。這讓小編不禁想問保健藥品真的可以補身嗎?是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保健品是中國大陸的一般稱呼,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標準》第3.1條將保健食品定義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人體的機能,適用於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在國外一般稱為膳食補充劑,所以其本質仍然是食物一類。你是否明白了呢?
人作為生物個體,需要大自然各種物質來維持生命運動。人體需要的物質(也稱營養素)有很多,例如水、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人體通過自身的臟器來攝取、消化、吸收、分解、代謝物質,並用於我們機體,維持生命活動。任何大自然的物質,最主要的通過我們的消化系統,最終會化解為上述幾大類物質,變成結構簡單、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水、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不存在吃什麼補什麼,食物的形狀、功能只有人體大腦認識,胃腸並不認識。
保健品的來源與本質
簡單介紹一個名詞,生物效價也稱「生物利用率」。Sibbald(1987)指出,生物效價本身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可以給出定義而無法直接測定。這一概念具有多重涵義。張子儀指出,生物效價包括消化率、代謝率、同化、有效性和可利用率等多重涵義。一種營養素的生物學效價是指該營養素被動物食入後,被小腸吸收並能參與代謝過程,貯存在動物體內的部分佔食入總量的比值,可概括為相對利用率和絕對利用率。可見人體攝入的食物不是完全被人體利用,很多由於其他營養成分不匹配,或者利用不夠而浪費或者不當儲存,如脂肪,人體攝入過量的脂肪、糖、蛋白質,都會轉變成脂肪儲存。但很多微量元素又由於食物中含量少,或者不均衡難以補充,如鋅,硒,鈣、維生素D等。於是就誕生了一些以補充這些特定元素的食物,這是保健品最初的由來,顯然恰當補充這些保健品對特定的人群是有一定幫助的。
違規的「保健品」
保健品既然其本質是食物成分,或者食物補充成分,對於特殊的個體,如果補充恰當,肯定有一定效果,如營養不良個體補充蛋白粉,缺乏維生素A的個體補充維生素A。而對並不缺乏物質的個體,顯然無作用,這樣的話,保健品的適宜人群就非常少。為了提高保健品的效果及市場,顯然要提高「保健品」的效果,因此,保健品就不再是食品,而被不恰當添加藥物成分,如減肥「保健品」可能含減肥藥品如二甲雙胍,美白保健品可能含重金屬,增加體力的保健品可能含兒茶酚類或者激素類。再打上「天然」「中草藥」「納米技術」等等字眼。國家對保健品的管理顯然要遠遜色於藥品。這樣的「保健品」當然是損肝的!
我國藥物性肝損防治指南對保健品肝損的闡述
我國人口基數龐大,應用傳統中藥、天然葯、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等較為隨意。傳統中藥、天然葯或保健品、膳食補充劑作為藥物性肝損的病因,在全球越來越受到重視。2013 年冰島一項前瞻性研究表明,該國保健品、膳食補充劑藥物性肝損病因的16%,美國藥物性肝損傷數據顯示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占藥物性肝損傷病因的 20%以上,且保健品、膳食補充劑更是易於購得。在美國,絕大多數保健品、膳食補充劑未按照藥品標準研發,無需臨床前和臨床安全性及有效性驗證,也無需通過食品和藥物管理局批准即可上市。以上因素均增加了濫用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引起藥物性肝損的風險。因此,歐盟已要求保健品、膳食補充劑應嚴格按照《歐盟傳統草藥產品指令》註冊後方可上市。
「吃保健品並不是越多越好,吃多了還會危害身體。」專家介紹說,假如你本身就不缺乏營養,濫補反而可能會危害身體健康。比如過多地服用含鐵的補血營養葯,會引起鐵中毒,出現嘔吐、腹瀉等癥狀。長期大劑量服用維生素E會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和人體白細胞的殺菌能力。
專家表示,由於人們對進補的認識有誤區,所以經常出現「補錯」的現象。從中醫來說,每人體質不同,進補的量也是有所不同的,切忌過分依賴和相信營養品,萬萬不可濫用保健品。其實千補萬補,不如飯補,吃好每一頓飯,就是對身體最大的調補。
推薦閱讀:
※關於「人民日報:目前中國所有保健品都是騙人的,沒有例外」這種說法的一點看法
※澳洲【第一】益生菌品牌是哪家?其實TGA里就藏著答案,只是你還沒發現…
※他的4天「會議記錄」 揭秘如何被買3.5萬元保健品
※震驚!美國有機超市的童年時光VD3質量照樣不合格!
※補充維生素對皮膚保養有幫助嗎?20歲左右的女生吃湯臣倍健的多種維生素有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