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考的人不會被淘汰
前幾天看了《黃昏清兵衛》,主角清兵衛喪妻,生活拮据,卻執意讓女兒讀書。本文題目即是有感於其中一句,大意是會思考的人不會被淘汰。
我們終日奔波,拚死掙扎,總害怕努力工作卻沒了下場,追求穩穩的幸福卻始終得不到安穩。新聞鼓吹著美好未來,成功學大行其道,年輕人總是陷入傳銷的漩渦,老人則被養生營銷忽悠……從下崗到下海,從海龜到海帶,從工匠精神到斜杠青年——社會總是在變,誰也沒有安全感。當你的可替代性太強,就容易被淘汰,便談不上安全。
自動化生產已經成為現實,阿爾法狗代表的強AI產業還在持續升溫,但是我覺得,人人自危毫不必要,人的優勢在於會思考,而機器永遠不會思考。以影像醫學舉例,AI深度學習,已經能夠快速診斷胸部X線和CT掃描影像,但是能說AI徹底代替診斷醫生了嗎?AI難以結合病史,更不能像人一樣綜合考察病人的各種信息——比如病人撒謊。人讀片是思考,是把像素看成組織器官,AI讀片則是計算,是把組織器官看作像素矩陣,這是思考的第一重優勢,抓本質。
思考的第二重優勢,是提問。提問是「無中生有」,是創造,是不確定。用0和1兩個確定態編程的AI只會計算,計算是按照步驟做工作,再複雜的步驟也是計算。好了,我不想討論人工智慧的問題,也不想對人工智慧如何反叛人類作任何設想,或許量子計算機有望搞出AI的靈魂,但那是以後的事了。
借AI的計算,引出思考的的概念,接下來我要討論訓練思維的艱難,和思維如何增加不可替代性。
首先說什麼是思維:這裡指,以經濟的隨機統計和控制變數觀測,作為思維材料,進行利益為核心的權衡,並給出可行方案的過程。我們普通人,不是科學家,得不到大樣本隨機數據,但是如果你不想做魏則西第二,花點小錢,買個好用的搜索工具,從而獲取篩選高價值信息的能力,這倒是蠻輕鬆的;以二戰美空軍為例,來說明什麼是控制變數:一架飛機要避免被擊落,要加強護甲,美軍搜集了幾十架被擊中但成功迫降的飛機,發現大多數彈孔集中在兩翼,所有將軍都認為要加強兩翼護甲,只有一名統計學家亞伯拉罕·沃爾德(Abraham Wald)堅持認為,要在中彈少的駕駛艙、尾翼和發動機艙處加強護甲。美軍最終採納了亞伯拉罕的建議,使得飛行員倖存率提高。在後來打撈上來的墜毀飛機,印證了統計學家的觀點,那些飛機大多數是所謂「中彈少」的地方受損了。這就是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堪用的材料應當避免偏見。
符合事實的觀測,是思維的基礎。它很像大前提,即邏輯學的三段論:金屬具有延展性,鐵是金屬,所以鐵具有延展性。假使材料錯誤,再有邏輯也不可能正確。在撒貝南主持的一檔演講節目里(《開講啦》或《少年中國說》),有個學生質疑易中天在「刷存在感」,並嚴密地興奮地推導了易中天內心的空虛,我在他臉上看到了戰勝權威的得意;然而易中天只說了他不需要存在感,後面的推論便轟然倒塌。另有一個笑話說,一位男士去驗尿,剛出廁所就被一個婦女碰灑了尿杯,他大發雷霆,婦女說:「大老爺們,這點肚量。不就是灑了嗎,我賠你。」隨後該男士被驗出懷孕6-8周。
至於思維過程,以利益為導向,以可行方案為結果,便因人而異了。並且,修鍊思維也非一日之功,人們更一致的問題,在於不能搜集合理的觀測數據。我們在檢索時代,看得多,想得少,常常是篩選了信息,而沒有審視信息。讀書是獲取思維最快的辦法,成熟、有體系的思維才能篩選信息,書里有高密度高強度的思維訓練,集合了過去億萬人的經驗,借大部頭的專著嚴苛訓練頭腦,才能形成成熟的體系的思維,故此不能不讀書。讀書是痛苦的,費腦筋的,人們天生傾向不動腦,這是生物節省能量的本能,然而在人類社會,你得逆本能行事,正是大家都不願做,才使這方面人才稀缺。
於是有人要提基因決定論,出身決定論,階級固化論,並且好像認為讀書可以使人超越一切,成為超人。不讀書的人,缺少閱讀的人,往往容易贊同以上觀點。對於基因決定論,一方面,人的智能是多樣的,達爾文不具備良好記憶力和數理邏輯推理能力,照樣寫出進化論的觀點,另一方面如果某人的智商低到不能讀書,便可以申請殘疾人證書了,這並非侮辱。財富也不妨礙中國人讀書,所有的中文書,絕大部分內容都由常用字構成,即使是新概念(「工作洞」、區塊鏈、自媒體、扁平化),也是常用字組成的,並且越是專業的書籍,涉及商業利潤越少,盜版很好找。就在上周,我下載了全本《法律篇》,沒花一分錢。這可以算偷書了,不過情節比看網路小說要輕得多——盜版可以看,但是要懷有一點愧疚。最後,旁人因為讀書沒有使100%的人成功(以資產過億為成功,大部分死鬼都成功了),便宣揚讀書無用論,其實對讀書人是件好事,競爭壓力小了。
缺乏思維,不但使人缺失審視能力,還使人判斷不了正確的利益。能作為思維導向的利益,是善,是利益最大化。聰明的商人從來不會獨吞所有利益,而是根據情況切蛋糕。只有一個人得利,是不長久的,一人得盡一切,這種情況只能發生在野外。利益應當有原則,首先是保證信用,商業信用不能崩潰,所有人都應該和老賴保持距離,以免他被雷劈的時候連累到你,上升到國家也是,次貸危機餘波猶在;其次是真實性,當下職場新人的跳槽就是這樣,沒有真實的利益就沒有長久的合作。
訓練思維是痛苦的,因各種誘惑而更加艱難。刷微博笑話、追劇、看綜藝節目,這些東西是一群營銷專家設計出來的,不用動腦的kill time產品,使人快速獲得即刻滿足感——此時看節目此時有笑聲,我稱之為馴獸式獎勵。更有力的是新技術,或許現在已經不新了:大數據、雲計算、自媒體。很多人錯用了新技術,使得馴獸式獎勵機制無限擴大作用。新技術帶來的信息扁平化,在這一過程中的快捷方便和信息爆炸,只是表面的繁榮,實際上社交單一趨勢與之伴行。技術降低了信息交換的時空成本,同時卻拚命鼓勵同類配對,二者聯合作用造成了過分的社交同質甚至是低質的結果。對個人而言,你很可能不再接受多樣信息,不再進行有高度、有深度、有廣度的思維訓練。受眾自我歸類,又反過來加劇了文化消費的同質化,削弱了個人思維的多樣性,最終阻礙思維進化。
從鍛煉思維的難度就可以看出,掌握思維能力直接使人變得不可替代。
學會思考,方案也就不值一提了,時間會告訴你一切。方案性價比不用說,人類天生會算賬,連愛情都要算算誰多一點,但是執行方案有一個原則,未謀勝先謀敗:如果能承擔失敗,就可以做;若不能承擔,就堅決不做。做事總有個試錯成本,搞砸了工作要賠錢賠臉賠前途,賠的前提是有,如果沒有,就只好坐牢了。
以教育和就業來結束話題吧。教育可以分通識教育和職業教育,通識教育教思考,職業教育教技能,所以拿大學生就業搞事情是不對的。人人都想從大學裡學一門吃飯的手藝,可是大學不是技校,手藝也有過時的時候。當然,經濟獨立要求勞動者有技能,但不能思考,就無法不停地學新技能,那麼,人不就被誰淘汰了嗎?
推薦閱讀:
※第五節 過度時期的影響
※色拉寺辯經---不可不看的西藏人文景觀
※海燕|清醒活於世 ——致我們這個時代
※高層意識是什麼?
※有多少夢想死在了熬字上!這個世界熬得住,你就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