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孩子的救命稻草!父母的替罪羊!

遊戲—孩子的救命稻草!父母的替罪羊!

來自專欄十分浩學8 人贊了文章

我想我有必要,

在你閱讀本文之前,

先說明一下:

我不打遊戲,

也不是遊戲的擁護者,

寫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也絕不是鼓勵孩子們打遊戲,

文章里不會出現任何,

袒護遊戲為遊戲貼金的言論,

所以,

如果你想用這幾點來抨擊本文,

那麼你的確應該補補閱讀理解課了。

對不起,

我被噴的太多了,

所以想了個好辦法,

那就是在文章開頭就畫重點,

表明中心思想,

提前堵住噴子們的嘴。

大概在我與家長們溝通的過程中,

永遠繞不開的話題,就是遊戲。

幾乎所有焦慮的家長,

在他們焦慮的因素中,

遊戲是必須的存在。

在家長老師們看來,

遊戲似乎是一切「罪惡」的根源。

孩子的任何偏差行為,

都可以歸罪於遊戲——

不寫作業,是因為打遊戲;

不去補習,是因為打遊戲;

不想上學,是因為打遊戲;

不願溝通,是因為打遊戲;

成績不好,是因為打遊戲;

精神不佳,是因為打遊戲;

起不了床,是因為打遊戲;

不想睡覺,是因為打遊戲……

總之——

「我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

一定都是遊戲惹的禍!」

「只要遊戲消失,我的孩子,

就一定還是個好孩子!」

呃……這個邏輯嘛……

恐怕你自己都覺得好笑。

首先,遊戲不可能消失,

不但不會消失,

它甚至還會日益囂張下去,

剛剛結束的雅加達亞運會上,

網遊,就作為表演賽,

正式進入了國際賽場,

幾個中國的「網癮少年」,

登上了冠軍獎台。

並且,

在未來的亞運會甚至奧運會賽場,

網遊極有可能成為正式比賽項目,

當然,在競技場,

它有一個似乎更專業好聽的名字:

電子競技。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

實際上民間的電競比賽已經非常常見,

在我讀大學的時候,

就已經聽說過全國大學生CS聯賽,

我還有同學參賽並且獲了獎,

你會覺得奇怪,

是因為你孤陋寡聞。

其實所有事物,

本身是不具備任何意義的,

直到人們賦予它們意義,

就像玫瑰花代表愛情,

菊花寄託緬懷一樣。

為什麼總有人,

喜歡用「看書」和「看手機」,

來說明大家「愛不愛學習」?

因為在我們的信念價值觀中,

書就等於「學習」,

手機就等於「玩」。

由於我們偏執的相信這一點,

於是大腦就會自動完形:

喜歡看書就是愛學習,

抱著手機不放就是貪玩好耍。

我們很少去思考:

書上,寫的也可能是色情小說,

而手機里,裝的也可能是學術論文。

網遊最大的錯,

就在於叫錯了名字——

網路「遊戲」,

什麼叫遊戲?

遊戲就是「玩」!

「玩」就是不務正業,

就會「玩物喪志」!

所有不好的行為,

都是因為「玩」的太多!

於是,因為這個名字,

網遊成為了家長老師們,

最完美的「替罪羊」。

我提醒各位老師家長,

你們不但不應該指責遊戲,

還應該好好的保護遊戲產業,

讓遊戲開發商多開發一些遊戲,

要是遊戲真的消失了,

你們上哪兒去找這麼完美的替罪羊?

如果到了那一天你發現,

孩子們的問題不但沒有減少,

反而還增多了,

你又怪誰去?

你看現在多好,

孩子有任何問題,

只要你往遊戲身上一推,

你就可以乾乾淨淨,

一點責任都沒有,

大家都會跟著你一起數落遊戲的罪過,

誰都不會說你的不是,

遊戲幫了你這麼大的忙,

你還不趕緊回家修個神龕,

把遊戲開發商供起來天天拜?

還整天罵人家,

真是沒腦子。

等等,不對,

我忽略了一個事實,

如果一旦網遊改名為電競,

進入奧運的賽場,

它就被打上了「正當」的標籤,

就變得跟籃球啊圍棋啊一樣了,

你好像也就沒辦法,

把所有屎盆子都扣到它的頭上了!

現在所有的競技項目,

最早其實都是「遊戲(game)」,

都源自民間,

得到「官方認證」之後,

便紛紛從「不務正業」搖身一變,

變成了「正當職業」。

看這個趨勢,

遊戲也會這樣的,

所以,在那之前,

趕緊把能扣的屎盆子都給它扣上吧,

快來不及了!

有一次跟高中的同學聊天,

聊了很多學生時代做過的瘋狂的事情,

然後同學就突然很感嘆:

「現在的中學生,

真的比我們那個時候乖多了。」

我才發現果真如此,

我們念高中那會兒,

互聯網在中國還是個新生兒,

網遊還並不盛行,

QQ才剛剛起步,

網吧也是零零星星,

手機就更是奢侈品,

就算有,也只能打打電話,

連簡訊息都還發不了。

所以,那個時代的中學生,

是不會沉迷於網路的,

我們不上網不打網遊,

那我們在幹什麼呢?

按照現在的家長老師的邏輯,

孩子不乖都是網遊的錯,

那麼在那個無網可上的時代,

孩子們是不是真的那麼乖呢?

當然不是,

我們不上網,也不打遊戲,

我們打架,打群架,

我們抽煙,我們喝酒,

我們拉幫結派,

我們滿世界遊盪,

我們用暴力,

釋放身體積壓的憤怒與荷爾蒙。

之所以我的同學會感嘆,

現在的孩子們變乖了,

是因為現在的校園治安,

真的比20年前穩定了許多,

孩子們不怎麼打架了,

不怎麼拉幫結派了,

不怎麼滿世界遊盪了,

那他們幹什麼去了呢?

他們打遊戲去了,

他們把身體積壓的憤怒與荷爾蒙,

都釋放到遊戲裡面去了。

青春期的孩子,

內在最嚴重的衝突,

就是「理想中的自己」,

與「現實中的自己」之間的衝突。

理想中,有一個異常美好的自己,

陽光性感帥氣美麗優秀知性甚至富有,

他們把世間幾乎所有美好的形容詞,

都給了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總之最好是像超人一樣,

無人能敵無所不能。

可是現實中,

卻又有一個「糟糕透頂」的自己,

矮窮矬都似乎不足以概括,

自己在現實中那個糟糕的樣子。

一方面,

他們對自己有無限美好的期待,

另一方面,

他們又有對自己無限嚴苛的批判。

這種感覺是令人絕望的,

回想一下,

我們自己在那個年紀,

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這份衝突,

導致了內在嚴重的攻擊性,

衝突越嚴重,

內在的攻擊性也就越嚴重。

而衝突的嚴重程度,

取決於「理想中的自己」,

和「現實中的自己」之間的差距。

而這個差距有多大,

完全取決於,

對「現實中的自己」的認同程度。

一方面,

「現實中的自己」越是不被認同,

它與「理想中的自己」的距離就越遠;

另一方面,

「現實中的自己」越是不被認同,

那個「理想中的自己」,

就越是不切實際,不沾地氣。

因此,

自我認同足夠的,

內在有力量的孩子,

他們的目標,

一定是清晰的,是實際的,

有著明確的規劃與實現路徑的。

諸如「我想去美國念時裝設計,

然後回國做一些設計的工作,

努力創辦一家時裝設計工作室,

工作室不用太大,

能快樂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好。」

相反,

內在力量越殘缺的孩子,

反而越容易「好高騖遠」,

他們的目標,

很大,很模糊,看不見實現的路徑。

諸如「我以後是世界首富!」

諸如「我20歲就要買法拉利!」

又諸如「我要比所有人都厲害!」

內在力量弱到一定的程度,

他們乾脆「放棄所有目標」,

「我什麼也不想做,

反正我什麼也做不了。」

因此,內在越無力,

外在就越表現出強烈的攻擊性,

他們攻擊自己,攻擊別人,

攻擊自己身邊的一切。

不同的是,

在沒有網路遊戲的時代,

他們用「暴力」來釋放這種攻擊性;

在網路遊戲盛行的時代,

他們用網遊來釋放這種攻擊性。

不變的是,

無論在過去還是現在,

青春期的孩子們,

都把「理想中的自己」,

投射到了影視作品和文學作品裡面,

這也就是為什麼,

這個年紀的孩子,

都更加迷戀青春偶像劇。

還記得當年的《流星花園》,

還記得當年的《古惑仔》嗎?

回想一下當年,

你把「理想中的自己」,

「代入」到裡面的哪個角色身上去了呢?

在中國,

「腦驅」的孩子是幸福的,

他們理性,

天生就知道分析,

「怎樣做對自己是最有利的」,

他們不那麼渴望「情感鏈接」,

因此他們非常適應應試教育。

可是,

越是「心驅」的孩子,

越是感性,

對於「認同」的渴望,

對於「情感鏈接」的渴求,

也就越是強烈。

如果他們幸運,

遇到了懂他們的父母老師,

他們就會綻放出無比光彩的生命力;

如果他們不幸,

遇到了只懂得成績學習,

試圖把他們變成,

沒有生命的機器的父母老師,

他們就會爆發出無比劇烈的攻擊性。

很遺憾,

在「高考」這個指揮棒下,

多數父母老師,

都已經失去了「感知」的能力,

他們不再關心孩子的感受,

他們只關心自己的要求,

以及孩子能否滿足這些要求。

在武志紅老師筆下,

有一種人,叫做「巨嬰」,

巨嬰的典型心理,

其中有一個叫做「偏執分裂」,

所謂偏執分裂,

就是一旦事情沒有如自己的期待,

「巨嬰」們會偏執的相信:

「一定不是我的問題,

一定是有一種的外界的敵對力量,

在與我作對!」

這太符合多數父母老師的心理了:

「學生學不好,一定不是我教的不好!

一定是有一種敵對勢力在與我作對!」

「孩子不乖,一定不是我的錯!

一定是有一種敵對勢力在與我作對!」

他們很自然的發現,

網遊,是最為理想的替罪羊,

它自帶「罪惡屬性」,

於是,他們也就很自然的,

把所有罪過都推到了網遊身上,

甚至是牛頓身上。

因此,網遊,就成為了,

孩子的救命稻草,

父母老師的替罪羊。

搶奪孩子的救命稻草,

他們會怎麼樣呢?

要嗎,他們會跟你拚命,

要嗎,他們會死掉。

而沒有了網遊,

父母老師,

又到哪裡去找這麼完美的替罪羊呢?

醒醒吧,

「我」,才是一切的根源。

不要問我,

「老彭,既然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那麼解決方案是什麼呢?」

如果你真的意識到了,

一切都是自己的問題,

你就有能力在這篇文章里發現,

我已經給了你答案。

我是相信你的,

畢竟,誰,

不曾年輕過呢?

作者簡介

彭浩:十分浩學創始人、國家級心理諮詢師、國際NLP導師、《Una!Una!》兒童心理自助繪本作者。

彭浩導師是少有的理論架構與個案治療並重的心理導師,長期從事家庭教育個案輔導諮詢。他同時在全國各地開展教學和輔導諮詢工作,幫助了無數家庭和孩子。


推薦閱讀:

孩子爸媽的愛都是無私的
3件簡單的事,影響孩子一生,90%的家長卻做不到!
如何提高孩子的學習自信心
3年生3個孩子仍無名無分,只能住酒店,如今卻獲男友贈46億財富!
孩子,請相信內向可能更有力量

TAG:遊戲 | 孩子 | 沉迷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