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提升寶寶專註力的 8 大經典遊戲,你玩過幾個?

提升寶寶專註力的 8 大經典遊戲,你玩過幾個?

1 人贊了文章

大熊叔在上一篇中(一條線索看清寶寶專註力的發展過程)給大家介紹了孩子在不同的階段所表現出的專註力的不同「特徵」,引起了一些父母界同仁的共鳴。

此外,兩位90後「大」寶寶主動進行了自我反思,尤其對「強迫」階段的專註力表現,深有共鳴,追憶當年,並不懂兒童心理學的母親,對自己保持了最大程度的容忍。此恩情,比珠穆朗瑪主峰高,比馬里亞納海溝深。

@趙三句

我媽把我送幼兒園,必須非常虔誠地聽我說完

「媽媽再見」

「媽媽早點接我」

「媽媽給我買好吃的」

我才能讓我媽去上班,如果中間被打斷或者聽得沒有那麼「認真」,必須要從頭開始說,不管我媽是否要遲到,從此江湖人稱「趙三句」。

@小灰灰

我小時候睡覺之前,必須要說完四句話!

「媽媽,窗戶關了嗎?」

「窗戶關嚴了嗎?」

「蚊子進來了嗎?」

「進來的打掉了嗎?」

兩位「重度強迫寶寶」所表現出的邏輯極其嚴密的「專註」狀態,幫助她們在20年後,分別順利地從中國政法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畢業,保持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並在職場取得優異的表現。(鳴謝 @趙三句 @小灰灰 提供素材)

大熊叔不禁感慨:

母親,真是全天下最了不起的崗位!

但這個崗位的勝任力要求,又如此模糊

你似乎可以不經過任何崗前培訓

你似乎也可以堅持終身在崗學習

只為了,這一生

能做對這一件事

好在,時代總是在發展,要求總是在提高。「新時代」的父母,終歸要有一些「新時代」的理念和方法。那麼,關於提升孩子的「專註力」,又有哪些靠譜的方法呢?在此,大熊叔整合國際上的一些通行做法,為大家整理出八大經典遊戲(已將眾多內在邏輯基本一致的同類遊戲進行合併,並另行取名),你不妨和寶寶玩一玩,或留存備用。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

關鍵詞:變身 | 姿勢 | 假裝

想像自己是誰,就會成為誰。

從假裝這塊積木是爸爸那塊積木是媽媽,到假裝給洋娃娃喂飯,到假裝在過家家遊戲里「花錢」買東西,孩子在認知能力上的一個重要發展,就是能把這種心理表徵運用得越來越熟練,直到這種「假裝」,能讓自己感同身受,或帶給自己平靜,或帶給自己力量。

全家一塊試試這樣的「假裝」遊戲:

假裝自己是棵樹,紮根泥土,枝葉伸向天空;

假裝自己是小貓小狗,學他們爬的樣子、速度、叫聲;

假裝是在搬不同重量的箱子,看別人能不能猜出你是在搬哪一個;

假裝是在很薄的冰上行走,小心翼翼、踉踉蹌蹌;

假裝自己是蜘蛛俠、女超人,昂首挺胸、信心滿滿、打開五感、不放過周圍的任何蛛絲馬跡。

聞香識女人(劃掉) 果仁

關鍵詞:聞 | 嘗 | 摸 | 猜

「味、觸、嗅」等能夠獲得直接體驗的感知覺方式是幫助孩子「感知當下」的一種重要途徑。

關於味覺:細品一顆「葡萄乾」是國際上練習「正念」的經典橋段,用在孩子身上同樣有益。給孩子一顆葡萄乾或是一顆糖,鼓勵他們「仔細觀察」半分鐘,然後再放到嘴裡,但不要嚼。讓他們集中注意力,感受舌尖上的「味道」和「質感」,不出意外的話,他們能體驗到一些過去從未注意過的東西。

關於嗅覺:準備一些有自然香味的東西,比如切開的一片橙子、一段香蕉、一枝薰衣草、一朵玫瑰話、一朵茉莉花、一片檸檬、一顆果仁,讓孩子閉上眼睛,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嗅覺上,描述一下聞到了什麼氣味,並猜一猜分別是什麼東西。直至長大以後,這種暫時沉浸在嗅覺中的方式都是非常有效的緩解焦慮的方法。

關於觸覺:準備點孩子平時熟悉和不怎麼熟悉的小東西,一個小皮球、一根羽毛、一個小玩具、一塊小石頭、一顆核桃,讓孩子閉上眼睛用手摸,描述他們的質感,說說分別是什麼。

一呼一吸談

關鍵詞:吹披薩 | 摸心跳 | 數呼吸

在所有的「呼吸」類放鬆訓練和專註度訓練中,「吹披薩」是經典又富有樂趣的一種方式。當然,你可以任意換一個你和孩子都喜歡的名字,吹涼、吹雞蛋、吹熱湯,都可以。指導孩子想像現在要把一塊熱的發燙的披薩吹一吹,先用鼻子吸氣,似乎能聞到披薩的香味,再用嘴呼氣,像是在把披薩吹涼。這樣的遊戲有助於孩子快速掌握有效的情緒調節方法,今後當他們遇到生氣、焦慮的情境時,你可以喊出這句「暗語」,吹披薩!希望他們今後到了考場,仍然不會忘記。

你還可以自行改編很多「數呼吸」的遊戲,幫助孩子學會「停下來,關注自己的呼吸」。可以鼻進鼻出、可以鼻進口出,可以是他們在一呼一吸的時候你來數,也可以讓他們自己默數。

你還可以幫助孩子練習「腹式呼吸」,讓他們把一隻手放在胸口,另一隻手放在肚子上。先吸氣,感覺肚子像氣球一樣鼓起來,再呼氣,感覺肚子像氣球癟下去。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感覺不太自然,但稍加練習,就會愈加熟練,能夠非常有效地幫助孩子保持專註和放鬆的狀態。

當然,除了感受呼吸,還可以感受心跳,探索他們之間的相互影響。

讓孩子原地跑跳一分鐘,然後安靜坐下,把一隻手放在胸口。讓他們閉上眼睛,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心跳上,感受心跳的變化。孩子稍大點之後,可以讓他們數一數,每分鐘頻率的變化。

魔法情緒罐

關鍵詞:渾濁 | 沉澱 | 清澈

劇烈的情緒,是專註的敵人。沒有什麼比有趣又有料的小小「科學實驗」更能讓孩子理解並記住這個道理。

準備一個大小適中的玻璃罐或玻璃瓶,裝滿水,放一把泥沙進去(如果你在視覺表現力上有更高的追求,可以使用各種彩色細微顆粒類、不溶於水的東西),蓋上蓋子,使勁搖晃,直至渾濁。讓孩子全程注意觀察,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泥沙會沉到瓶底,瓶中的水會重新變得清澈透亮。

用你最擅長的語言形式,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我們的頭腦就像這罐水,當我們生氣的時候,這些負面的情緒就像其中的泥沙,當他們被攪動起來的時候,我們的大腦就沒有辦法保持清澈和冷靜。但當我們「靜」下來一小會兒,我們的大腦就會重新變得清澈。當你想發脾氣,或者覺得很難專心的時候,想想這個水罐,試試「靜」一小會兒。

當然,如果你希望這個小小的玻璃罐在生活中發揮更多的「催眠」作用,可以讓孩子試試在很難控制情緒的時候,拿出這個情緒罐,把它搖得跟自己的心情一樣「渾濁」,然後跟著它一起,慢慢把「泥沙」沉澱下來。試試看,心情會不會平靜很多。

寂聽鈴聲長

關鍵詞:寂靜 | 聆聽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毫無疑問,當時的張繼,是「專註」的。

買個質量好、持續聲音能到5秒以上的小銅鈴(或是找個有類似功能的app),敲一下,讓孩子保持安靜,「仔細」聆聽聲音的震動,在鈴聲「完全」消失的那一剎那,和媽媽一塊舉手示意。再保持一分鐘的完全安靜狀態,仔細聽聽周圍有沒有其他聲音。然後,回顧一下孩子和媽媽是不是同時舉手,再和孩子一塊說說在那「一分鐘」里聽到的周圍「每一個」聲音。

其它玩法:

讓孩子閉上眼睛仔細聆聽鈴聲,感受一下有什麼不同。

讓孩子閉上眼睛,數一數媽媽敲了多少次鈴,每次鈴聲之間的時間長短可進行變化。

這個遊戲不僅僅是好玩,它能幫助孩子更敏銳地「感知當下」,在一段時間內集中注意力,並學會逐漸適應「寂靜」的時刻。

身體掃描儀

關鍵詞:部位 | 緊張 | 放鬆

在大多數情況下,放鬆是專註的前提條件。最直接有效的放鬆方式,莫過於身體肌肉放鬆。

P大的小孩也需要肌肉放鬆?是的,倒不是為了體育考試前的準備工作,而是幫助他們學會關注到自己身體的不同部位,同時,也是一種很好的專註力訓練方式。

讓孩子平躺,指導他們對某個特定的身體部位或肌肉群,先「收緊」再「放鬆」,從腳到小腿肚、到大腿、到P股……一直到頭,幫助孩子關注到每個部位的感覺的變化。這個過程,你有很多「畫外音」可以表達,請根據孩子的年齡酌情把握,或者如果有必要,打開一個APP來點指導語。孩子稍大點之後,也可以把這個遊戲當作睡前「儀式」。

重走常征路

關鍵詞:專註 | 自由 | 探索

當你帶孩子來到戶外的某個公園的時候,可以玩玩這個遊戲,進行一次「專註探索」之旅。儘管這條路可能已經走過N遍,但實際上,未必真正「走」過。

告訴孩子,這次探索的目標是「注意」觀察身邊的一切,鳥、蟲、樹、花、草、人,可以每次關注一個主題,也可以是專門尋找過去沒有發現的東西,注意觀察它們的樣子、它們的習性、它們的狀態。

當你玩這個探索遊戲的時候,讓孩子來「帶領」,而爸爸媽媽始終走在孩子的後面,不要催促、不要嫌孩子待在原地琢磨一個東西太長時間,讓孩子沉浸在一次真正的戶外探索之旅。

三呼吸擁抱法

關鍵詞:呼吸 | 擁抱 | 停頓

抱抱、親親,可能是當爹媽的和孩子N種互動方式中感覺最甜美的一種了,往日的熊樣和勞累在瞬間煙消雲散。不過,十有八九,這種擁抱會變成倉促的例行公事。或許,是時候試試一種新的抱法了。

和娃擁抱,一起來三次用心的、同步的、深沉的呼吸,放鬆肩膀,或是其它任何感覺肌肉緊張的地方,讓緊張感在擁抱中消失殆盡。早上上班前說再見、晚上下班後再見面、或是其他任何時候,不妨和娃一起來個「高質量」的擁抱。

↓ ↓ ↓ ↓ ↓

這八大經典遊戲,你玩過哪種呢?

都沒玩過?

正常!

如果你對其中一兩種感興趣,

打算以身試法,

請記住,還有兩條法則,

父母應該恪守。

法則一:以身作則

歸根到底,我們當爹媽的,最重要的事,還是以身作則不是?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不管是做一件事,還是學習新的知識,最好的狀態都是頭腦「冷靜」的狀態,我們越習慣於這種狀態,就越能夠在遇到外界干擾和壓力的時候保持這種狀態。你平時做事的「專註」程度和遇事的情緒「穩定」程度,會給孩子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

法則二:欲速不達

專註在放鬆的狀態下習得,壓力和焦慮只會使其適得其反。別逼孩子、別催促孩子,因為他們在不斷地發展變化(請關注小熊來玩,了解MASCL發展圖譜各知識點),適合他們的專註力遊戲也應當不斷調整。多一些耐心,多一些樂趣,把它當作一件長期的有意義的事來做。畢竟,保持專註力,是一項畢生的功課。

推薦閱讀:

牛肉玉米糊-可可媽美食直播課堂「參考月齡:9M+」
孩子鼻塞怎麼辦?教你一招輕鬆搞定!
孩子有這6個跡象,說明你的育兒方式很成功

TAG:專註力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