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質人格如何走出睡不好的怪圈?

神經質人格如何走出睡不好的怪圈?

導讀

又是開學早起時,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吐槽娃和自己的各種睡不夠,起不來,從假期的放鬆隨意到開學的緊張有序,面對生活節奏的突變,為何有些人不以為然,有些人卻痛不欲生呢?一起來看看《大學生迷走神經功能在神經質與睡眠關係中的調節作用》這篇研究,了解下「睡不好」背後的神經生理機制吧。

該研究選取了包括男119人,女103人,年齡範圍19-24歲,平均年齡20.05±0.95歲的被試,著重探討了神經質程度與大學生睡眠狀況的關係,並考察了個體的迷走神經功能對兩者關係的影響。

01

神經質不是「蛇精病」

這裡說的神經質,不是平日玩笑中的蛇精病,而是人格的一個維度。

根據大五人格理論,神經質是反映情緒穩定性的人格維度,高神經質個體對負性刺激具有注意偏好,同時認知、情緒調節能力不良 ,容易導致刺激過後情緒難以平復並反覆思考,根據睡眠的生理心理抑制模型,認知和情緒過程的去喚醒能力降低會對睡眠產生干擾,因此神經質程度較高容易對睡眠產生不良影響。

但該研究發現,神經質程度高睡眠不好,並不絕對,在二者之間有一個重要的調節機制——迷走神經反應性。

02

重要的睡眠「調節劑」

該研究發現:「較高的迷走神經反應性對睡眠有不良影響」。

迷走神經:副交感神經的一種(副交感神經是自主神經系統的分支,能夠促進平靜、維持內部穩態並負責調控壓力反應,是機體重要的生理調節系統),發端於延腦,屬第十對腦神經。它主要分布到胸腹腔的器官,最遠端到橫結腸的中部。迷走神經的作用是使:心跳減慢,心縮減弱,小動脈擴張,冠狀動脈收縮,血壓下降,支氣管收縮,胃腸蠕動增強,消化腺分泌增強等。

有研究表明:「靜息時期較高的迷走神經張力能夠抑制心率,保存能量,維持機體內部穩態 ,因此,高迷走神經張力能夠有效避免交感神經引起機體過度激活,使機體處於平靜狀態,進而有利於睡眠。相反,較低的迷走神經張力則與睡眠不良、瞌睡、疲勞有直接關係。」

迷走神經反應性:任務條件下(比如有情緒壓力或認知任務時)迷走神經張力的改變被稱為迷走神經反應性,代表迷走神經通過改變機體喚醒程度,進行應對的能力。高反應性是指迷走神經張力下降較多,進而部分解除對機體的抑制,而低反應性是指迷走神經張力下降較少或者表現出升高。

03

睡不好,神經更「脆弱」

該研究表明:「曾有研究表明睡眠不良能夠對個體執行功能造成影響口 ,而執行功能部分由迷走神經參與 ,因此,睡眠不良可能也會對迷走神經功能產生影響 。所以,基線迷走神經張力與睡眠可能存在相互作用。」

也就是說,迷走神經反應太敏感會影響睡眠,而睡眠不良又會影響迷走神經功能,這也就是讓很多人深陷入越來越睡不好的惡性循環。

04

睡好覺,神經穩定是關鍵

該研究表明:「迷走神經反應性能夠調節神經質與睡眠的關係。當迷走反應性較高時,神經質程度越高睡眠越差;當迷走反應性較低時,神經質程度無法對睡眠產生影響。」

換個通俗易懂的說法,人們在不停思考或者有情緒時,會引起迷走神經系列反應,如果這個反應性強烈,就容易睡不著、睡不好。但如果迷走神經反應性低,就不太會受外界刺激的影響。也就是說,即使是比較容易睡不好的神經質人格,只要迷走神經反應性較低,或者說迷走神經張力的穩定性好,也可以擁有良好的睡眠質量。

05

神經系統穩定可以訓練

介紹睡不好背後的「心理—生理」機制,是因為這正是認知催眠實現提升睡眠質量、提升情緒調節能力的根本基礎。

也許這樣的內容並不容易看懂,不過沒關係,您只需要負責體驗和感受,我們安然睡眠管理負責保證效果;即便您有天生容易睡不好覺的神經質人格特質,我們也可以通過調理,提高您神經系統的穩定性,幫您找回安寧於心,自然而眠的好狀態,給每一天帶來高效率和好心情!

參考文獻:袁小龍,何曉麗,胡銘.大學生迷走神經功能在神經質與睡眠關係中的調節作用〔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2018,26(3)


推薦閱讀:

TAG:失眠 | 心理學 | 神經質人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