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總是感覺忙碌不堪?
來自專欄極光日報13 人贊了文章
簡評:不堪重負?似乎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忙碌,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人們對現代生活唯一沒有太大爭議的一個觀點就是 —— 人人都忙碌無比。
各工業化國家的廣大調查對象都告訴研究者,工作壓力讓他們疲憊不堪,從而犧牲了與家庭和朋友共度的時間。另外,壓力最大的人甚至連回答問題的機會都沒有:一項 2014 年進行的調查發現,人們拒絕參與調查的首要原因之一竟然是……他們實在太忙了。
你可能認為原因很直截了當:因為有更多的事情要做,我們才會感覺更加忙碌。
但是,這種想法可能並不符合事實。過去幾十年間,無論在歐洲還是美國,人們的工作時間(包括付費工作和無償勞動等)實際上都沒有延長。
現在的父母們總是感覺自己沒有足夠時間花在子女身上,但是他們與子女共處的時間實際上遠遠超過上一代。過去 50 年發現的一項重大變化是,婦女的無償勞動時間大幅度減少,付費工作時間大幅度延長;而男子的付費工作時間則略有縮短,而無償勞動時間大幅度延長,但是男女兩性的總體工作時間則大體沒變。
另外,數據還表明,聲稱自己最忙的人其實往往並不很忙。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經濟學原理恐怕是箇中原因之一。
隨著經濟不斷增長,富裕人群的收入也水漲船高,時間的價值也就愈發顯著:任何一個小時都更具價值,增加工時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人們的工作性質也在變化。過去,人們大多從事農業或製造業等體力工作,這種工作總是受到一定規律的限制。例如,莊稼成熟前無法收割,原料不足就無法生產更多產品,等等。
「知識性工作」的時代改變了這一切。
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極限」的世界。我們總是有讀不完的郵件,開不完的會,看不完的文件,跟不完的新點子。無論在家休息、外出度假還是在健身房鍛煉,數字移動技術都能讓你隨時隨地找到事做。
其結果就是讓人們的生活無可避免地被工作擠滿:我們都是精力和能力有限的凡人,卻要去應對無限的工作。社會壓力要求我們無論在辦公室還是家庭都能輕鬆搞定一切。但是,這些要求不僅難以達到,甚至根本無法企及。
在這種時間壓力下,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看錶計算時間也就毫不奇怪了。
心理學研究發現,這種緊迫的時間觀念往往導致業績下降,也削弱了工作熱情。諷刺的是,我們在「忙碌感覺」下的工作效率甚至低於悠閑自得的工作狀態。經濟學家 Sendhil Mullainathan 和行為科學家 Eldar Shafir 將這一現象描述為「認知帶寬」—— 金錢或時間上的匱乏感會損害意識,並由此擾亂決策過程。
當你處於忙碌狀態時,你往往會在時間管理上做出你無法履行的承諾,或者專註於無足輕重的小事而耽誤了大事,並由此導致惡性循環 —— 你的忙碌感只會讓你更加忙碌。
最糟的是,這種「忙碌感」已經開始侵蝕我們的休息時間。哪怕只有 1-2 小時的休息,我們也要讓這段時間富於「生產效率」。我們把「生產效率」應用於生活領域的做法完全違背了這一概念的初衷。
流行博客 Brain Pickings 的作者 Maria Popova 以自己的攝影愛好為例,她在業餘時間喜歡背著一台專業相機到處走走,但是「分享照片」已經成了新的負擔 —— 她攝影的目的就是為了把照片貼在 Facebook 或 Instagram 上。
如果說有什麼辦法能遏制「忙碌流行症」的蔓延的話,可能就是更清楚地認識我們的態度有多麼非理性了。
曾幾何時,財富、成就和社會地位的標誌在於獲得無需工作的自由:正如 19 世紀經濟學家托斯丹·范伯倫(Thorstein Veblen)所言,真正的財富勳章是有錢有閑。然而現在,忙忙碌碌反倒成了社會地位的標誌。社會成功人士往往都公務繁忙,他們好像也理應如此。
要想知道這種想法有多荒謬,不妨聽聽行為經濟學家丹·阿雷利(Dan Ariely)講過的一個關於開鎖匠的故事。
在開鎖匠職業生涯的早期,他的手藝很差,要花很長時間才能打開門,還常常不小心把鎖搞壞。但是,人們還是很愉快地給他開鎖錢,有時還會給點小費。
隨著開鎖匠技能的提高,他能又好又快地開鎖,但是客戶們卻開始抱怨他要價太高並且不再給小費。你可能會以為,被鎖在門外的人們只是希望儘快地進家門或車門,但實際上他們真正想看到的是開鎖匠長時間地工作 —— 哪怕這意味著他們要等待更長的時間。
很多時候,我們不僅對他人,也對自己採取了同樣的苛刻態度 —— 我們評價自身價值的標準可能並不是取得的成果,而是我們花費了多長時間。
我們的生活至少部分限於狂亂狀態。委婉地說,這種忙亂實際上毫無意義。也許我們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意識到這一點 —— 如果我們不是忙得那麼活見鬼的話。
原文鏈接:Why you feel busy all the time (When youre actually not)
推薦閱讀:IM 和 Email 的時間成本:每天只有 72 分鐘專註時間
極光日報,極光開發者旗下媒體。
每天導讀三篇英文技術文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