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及感受:如何成為一個有潛力的人?
來自專欄 The best of nothing
今天閱讀了一篇文章《面試過3000位候選人,我發現混得好的年輕人都有這3個特質》,作者:阿秀。
他說有一個老闆讓他很觸動,因為一個三十而立的面試者被他拒掉了,原因如下:
首先,人生願景不清晰,人到了34歲還因為各種雞毛蒜皮的事情頻繁換工作。
其次,缺乏逆向思維。總是抱著我有什麼資源,所以才能做什麼事;而不是我要做成什麼事,所以我要去找什麼樣的資源。
最後,缺乏定力,缺乏深度鑽研的能力。
總結,一個人的職業生涯長達幾十年,要看他是不是有潛力,不是突然一下子的爆發力,要看的是長久為功的持久力。
反觀自己從2016年開始創業,從針織梭織面料開始做,後面集中做化纖,再後來縮小以梭織為主,也算做了很多減法,這個是對方向的摸索,也是一種聚焦的做法。
然而,正當重要訂單來臨之際,卻是當頭一棒,打擊了內心僅有的一絲自信。然後開始變得焦慮,變得忐忑,開始思考合伙人之間的資源是否匹配,也開始懷疑自己創業是否選擇了合適的合伙人,是否應該堅持這條路。
因為這個事情,自己的表達有時候言不由衷,不能很好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容易讓人誤會,所以也總感覺無能為力。對於很多人和事,總是有很強的代入感,可能是自己迷失自我的表現,我不抗拒這種狀況,因為最近很多事情,讓自己確實面臨一個新的抉擇。
做任何一件事,我都希望去把他做好,但這一次,缺乏了一點成就感;同事也是一直以來,在這種三個人的合夥模式裡面,我的存在感不強,或許是價值觀有差異,也或許大家依然缺乏共同的目標。三個人缺乏一個強有力的領導者,缺乏一種向心力,所以思想依然無法統一。在這種情況,只有自己非常堅定和認可自己,才能發揮自己最佳水平,才能變不可能為可能,創造自己預想不到的成果。我需要調整我自己的狀態。
《一》視野與格局:不要因為眼前的利益,放棄長遠的價值。
舉個例子:
周鴻禕曾經說過,當年他畢業就想用編程的力量改變世界,但他知道只靠編程是沒辦法改變世界的,他還要學習很多東西。於是他放棄了N多進入銀行,政府機構的機會,去了方正這家當時中國最好的軟體公司,學習軟體是怎麼運作的。
他那個時候拿著每個月800塊的工資,住著地下室,可是他覺得自己能夠真正學到東西,公司沒跟自己拿錢,還發錢,這已經很不錯了。
這在很多人眼裡都不能理解,但在長遠價值引導下的人,就是這麼義無反顧。
三年的孜孜不倦之後,周鴻禕成了當時方正最年輕的研發中心總經理,但是就在這個風生水起的時候,他又離開了方正。
因為他覺得只有在互聯網世界裡才能發揮自己的價值,方正沒辦法提供給他做互聯網的條件,那麼給再多的錢,再高的title,也不會是他正在想要的。
吳軍老師說過一句話:全世界在乎20%工資的人要遠比在乎個人價值、個人成長的人多得多,因此這個世界最終還是屬於有志氣的人。
如何追求長遠價值?
- 永遠不要因為一點工資、福利,就放棄你真正熱愛,能夠給你帶來長線成長的事業。
- 一件產品、工作的成熟周期是5-6年,每半個周期問問自己,現在這份工作是我所追求的終身事業么?值得我為此放棄20%的工資嗎?
- 想折騰的時候就義無反顧折騰一下,不然直到臨死之前你都不會甘心。
選擇不要怕錯,錯是大概率事件,你只要提升自己在關鍵節點上的能力就好了。
《二》逆思維:重要的不是你有多少餅,而是你想吃多少餅?
一流人才跟三流人才的區分標準:三流人才看自己有什麼資源,然後再去做相應的事情;一流人才先思考自己想要做什麼樣的事情,然後再去找相應的資源。
前者的潛力更小,因為他很容易被手上的資源所局限,有多大餅,就有多大飯量,很容易吃不飽。
後者的潛力更大,因為他的事業更大,真正的能夠跳出手上資源的局限有多大飯量就烙多大的餅。
蒙牛的創始人牛根生,再2001年全公司營收只有3億元的情況下,提出5年後要實現100億元的營業額。
牛根生要求全公司上下:「不問我的一雙手能幹多少事,唯問移泰山需要多少雙手;不問我的一口鍋能煮多少斤米,唯問犒勞千軍需要多少口鍋;不問我的一盞燈能照多少里路,唯問亮天下需要多少盞燈。」
公司運用逆思維把原來的成長路徑完全推到重新打磨,短短五年就實現了當初定下的「狂妄」目標,從行業倒數一躍成為了行業前幾名。
如何培養逆向思維?
- 永遠要先想「我要幹什麼」,而不是「我有什麼,所以我要幹什麼」 !
- 永遠都要思考,行業裡面誰最牛逼,我怎麼才能像他一樣牛逼,或者比他更牛逼。
- 不要給自己設限,從某種角度自己行或不行,都是對的。連想都不敢想的人,不可能做出任何嘗試。
- 一流和三流的人才差距是數量級的,所以你永遠不要洋洋得意,世界上存在著遠比你厲害的高手。但也不要失去希望,如果只要通過學習、實踐、你就能在有生之年實現數量級的進步,想想就讓人激動。
- 你有什麼資源、能力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想到什麼辦法,創造什麼樣的奇蹟。
《三》定力:人生不是考驗爆發力的短跑,而是考驗耐力的馬拉松。
任何「選擇」都是基於「放棄」。
那些禁不住誘惑,什麼都想要的人,走的既不遠又不快。
很多時候,你要做的不是選擇,而是放棄,堅守對的方向,抵制誘惑,不要那麼心浮氣躁。
推薦閱讀:
※在職場中,有哪些典型的「學生思維」?
※兒童的職業規劃:最好的成長禮物
※當一首歌唱到4000多次時.......
※職業規劃之健康管理
※職業生涯規劃對於個人以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TAG:職業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