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範無處不在的非職業性雜訊

如何防範無處不在的非職業性雜訊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們生活中面臨的非職業性雜訊逐漸增多,了解和預防非職業性雜訊的危害非常有必要。非職業性雜訊有哪些呢?比如拖拉機、汽車、輪船、火車等交通工具的雜訊;春節燃放煙花爆竹的雜訊;電視機、隨身聽、收音機、音響等家用電器的聲音;KTV、迪廳、酒吧、音樂會等娛樂場所的雜訊;經常長時間用手機打電話、在公交車或地鐵上聽音樂,將耳機音量開得過大也會產生雜訊影響……

對於防範非職業性雜訊,提高聽力保護的意識最為關鍵。

如何才能提高聽力保護的意識?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①首先要了解聽覺的生理基礎,了解聽力是怎麼損傷的。

耳蝸里長有數以千計的纖毛細胞,我們耳朵的毛細胞分為內毛細胞和外毛細胞,是產生聽覺最主要的效應器,纖毛間有連接,一根纖毛動會帶動其他纖毛跟著動。有時候聽很響的音樂會感覺聽力下降了,過幾天感覺聽力又恢復了,原因是什麼一直不清楚,楊仕明教授在國際上首先發現其機制是因為纖毛上的連接慢慢又長出來了,如果纖毛或者說細胞胞體都死掉了,聽力就恢復不了了。而且這種細胞的死亡是累積性的,比如今天吃了一顆耳毒性藥物可能損傷了一個或小部份毛細胞,明天聽了很響的聲音又犧牲了兩個,這個過程中聽力是緩慢的下降但沒有明顯的感受,當受損細胞數量到一定程度,就會突然感覺聽力下降,聽不清了。因為聽力損傷到一定程度會產生不可逆的後果,目前毛細胞損壞掉了還沒有找到有效再生的辦法,所以要注意聽力保護。

②了解聽力下降帶來的長遠危害性。

健康的聽力是高質量生活、工作的一個保障。遠古時期,因為我們人類的聽覺預警功能,幫助我們能夠很好地躲避猛獸的侵襲,是人類更好地生存下來的本能,而這種預警需要雙耳效應,如果聽力有損失,當別人從身後和我們打招呼時我們不能很好地判斷對方的方位、聽音樂也不會再覺得那麼動聽。有些聲音即使聽到但如果聽不懂就會產生交流障礙,到了老年時交流障礙可能又引起自閉、抑鬱等心理問題,到那時很可能會用辛辛苦苦攢下的計劃旅行的錢來買助聽設備,從而影響到更高質量的生活。因此,年輕時不注意保護耳朵,會產生一個長期的危害,也會增加個人、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推薦閱讀:

低頻噪音穿牆透壁長期接觸損耳傷身

TAG:噪音 | 低頻噪音 | 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