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冥冥中自有天意

冥冥中自有天意

來自專欄讀博也是一場肖申克的救贖7 人贊了文章

同一個朋友聊天,他問:你有沒有發現,其實很多事情的起點都來自一件很小的事情?譬如我要出國讀博,只是因為大二的那一個下午,那一張傳單。

作為一個基地班,我們的保研率相當高,出國率也是。我不知道當時選這個專業、這個學校的人,有多少是做過調研,有著明確的保研或者出國目標。我知道我自己沒有。我選這個學校只是因為學校名字好聽,專業也是被調劑的。同別人不同的是,其他人是考金融、管理、經濟分數不夠,我是從環科、生物掉到了化學。

對於那些想要一心想要出國的人,他們小心翼翼地挑選著選修課,大二就進實驗室,一本紅寶書更是從不離身。在我朋友的故事中,就有一本被翻到起皮的紅寶書;只不過不是他的,是另一個人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很平常的下午。他騎車經過學校的體育場,一個發傳單的小哥向他的車筐里塞了一張紙。那天,風有些大。於是,傳單被吹飛。本著不污染環境的原則,他下車去撿,順便看了一眼傳單的內容:GRE免費試聽。他說,當時的他,對GRE的印象只有前排同學手上的、那一本被翻到起皮的紅寶書。一個好奇之下,他去了。後來的故事就是,他考完了GRE,又考了TOEFL,最後出國讀了博士,五年順利畢了業。

其實,讀研對於我來說,更像是隨波逐流。

記得高考那一年,父母為我選的志願是南方某大學的醫學本碩博連讀,沒有備選方案。並不是討厭學醫,只是因為想在北方,看四季分明,於是在填志願的前幾天,被我改了方向。莫名其妙地學了化學,冥冥之中卻入了半個生物的坑,現在又來到醫學院,不得不說是天意。

如果說,讀研是隨大流;那麼,後面的讀博,再之後的出國,則是我的主動選擇。

讀博的想法,其實在確定讀研的時候就決定了。原因很簡單,碩士的文憑不值錢,加2年換一個博士,很值。前幾天,老闆給了6個問題,希望每個人都能回答。其中有一個問題是:What is your greatest scientific achievement? 我想了很多,卻沒有一個滿意的答案。後來有一天,想到一個抖機靈的回復:大概就是25歲的時候,博士畢業了。

聽上去很nb的樣子,但讀博的路,並不是一帆風順。直博名額沒有了,轉博的時候遇到了麻煩,差一點同導師翻臉;博士研究徹底換方向;文章被4連拒;課題被師妹坑,項目被師妹搶;去其他學校借實驗室;室友抑鬱。。。壓力最大的時候,早上8點出門,晚上10點回去,邊做實驗還要邊寫論文邊找工作。那時候,晚上會去操場走圈,一圈正一圈反再一圈正。有時也會在夜深人靜的路上吼一下。記得有一次同朋友打電話,我說:好想出車禍啊,這樣就能名正言順的躺著了。

大概每個人的讀博路都差不多,像一場賭博,有人運氣好一點,有人運氣差一點。運氣好的人,4年不到就畢業了,期間還結婚有了娃。運氣不好的人,導師換了兩三個,最後自己想不開了。

有一個理論是:人類大腦的常規局限使它沒有足夠的能力重構過去的知識結構或信念。一旦接受了一種新的世界觀(或對世界某一方面的看法發生了變化),你就會立即喪失很大一部分回憶能力,無法回想起自己觀點改變之前的那些想法了。

雖不是很切題,但畢業之後,確實忘記了讀博的艱辛。善忘有時候也是一件好事呢。

出國的想法,是博士最後一年才有的。原因也很簡單,我喜歡我做的東西,我想去看外面的世界。

大二的時候,有種錯覺就是,所有人都在考T學G,似乎不去考個試都沒有話題同別人交流。於是,從來沒想過出國的我,很隨意的就去了,很慘烈的數學都沒有得滿分。如果當時成績理想,或者保研失敗,說不定我會更早出國。不過兜兜轉轉,最後還是出來了。有時候也會想,如果去了歐洲,會不會就留在那裡了?maybe,or maybe not.

沒有預設好的人生。

如果可以,just follow your heart. 不要總去想,如果當時我怎樣怎樣做了,結果會不會不一樣。人生沒有如果,你要做的就是把握當下,讓將來的你不會後悔當前的決定。

推薦閱讀:

讀博不拿獎學金有點虧?布大博士的「獎學金」申請技巧很Skr!
關於寫 Research Notes 的想法
在讀博士生,8個月內獨作兩篇CSSCI來源 3篇CSSCI擴展版(北核)
季建業讀博記:論文被指抄襲 20萬公款擺平
舒緩焦慮抑鬱的方法: 有用的和沒那麼有用的

TAG: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