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電腦101:復古計算(Retrocomputing)簡介
來自專欄古董電腦室
90 人贊了文章
這篇文章是我在公司的活動中向同事介紹復古計算(Retrocomputing)文化的講稿,希望能夠幫助讀者們勾勒出復古計算社區的概貌。
什麼是復古計算呢?在維基百科上這樣寫到:復古計算(Retrocomputing),就是在當代使用舊的電腦硬體和軟體(The use of older computer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 modern times)。那麼,人們為什麼要在電腦功能日益強大的今天還要使用舊款的電腦呢?
第一個理由就是收藏,就像收藏其他的古董一樣,收藏古董電腦也是一種具有文化魅力的愛好。每一款歷史上的經典電腦都有著獨到的外觀和功能設計,它不僅反映了當年微電子行業的技術水平,也是彼時最優秀的設計師和工程師的智慧結晶。
不僅如此,修複利用古董電腦可能還是保存數字世界文化的必要手段。每年我們都會因為種種原因淘汰或廢棄一些舊的電子設備,比如說電腦、遊戲機、錄像機和手機。這些設備或許曾經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並和其他事物一道構成了我們所處時代的文化,而這種文化價值往往只有在離我們遠去之時才被我們發現並重視。舉例來說,在1983年的遊戲行業危機中,大批雅達利的遊戲卡帶庫存被人們丟棄並埋入垃圾場。在30年後的2014年,人們又重新意識到這些古老遊戲的文化和歷史價值,並把它們重新的從垃圾場中挖掘出來。即使如此,仍然有更多有價值的軟體、硬體和遊戲未能如此幸運的被保存下來,而永遠被埋沒在世界上某個不知名的角落裡。
在互聯網上最有名的致力於保存數字文化的計劃,要數互聯網檔案館 archive.org 了。互聯網檔案館不僅保存了大量網站的歷史鏡像,並且收集了許多軟體。這其中許多軟體的原始開發者已經倒閉或改行,許多廠商曆經多次兼并和收購。這些軟體不再維護和發行,被稱為廢棄軟體。在互聯網檔案館上,我們可以通過在線模擬器,如視頻串流那樣重新體驗這些遊戲和軟體。
除此之外,還有另外一些網站致力於特定領域的互聯網數字文化的保存工作,比如說http://textfiles.com 就致力於保存撥號BBS時代的線上文化;而 floodgap.com 則關注於早期互聯網歷史和互聯網協議,FloodGap上仍然在運營今天已經為數不多的Gopher網站,並提供Gopher到WWW的橋接服務。BBC在他們的網站上公開了電腦認知計劃(Computer Literacy Project)的全部視頻,這些錄像節目生動地反映了1980年代初期人們是如何學習和使用電腦編程的:https://computer-literacy-project.pilots.bbcconnectedstudio.co.uk
復古計算社區是相當多元化的國際社區,它容納了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愛好者。在數字革命的早期,電腦世界遠沒有今日這樣的大一統。生活在不同國家的工程師會根據自己的文化背景和本國的工業基礎設計他們自己的電腦系統。美國生產了許多最有名的家用電腦系統,包括Apple II,Commodore 64,Atari 8-bit系列,和Tandy TRS-80等等。在英國,則生產過ZX Spectrum,BBC Micro,Amstrad CPC和其他一些型號的微型電腦;在日本則有NEC PC-8801,PC-9801,富士通FM系列,以及微軟與日本廠商合作的MSX系列;在俄國,有將PDP-11小型機縮小為桌面電腦的Mera CM 7209和EC5300電腦;在中國,有CEC-I中華學習機,以及小霸王和步步高等被稱作「學習機」的教育型微電腦。除此之外,還有許多國家和地區設計了具有自己特色的微型電腦,比如瑞典的ABC80和香港的Laser 310電腦。
許多歷史上著名的電腦和遊戲機都對大眾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比如說在電影《頭號玩家》中,主人公的最後挑戰就是要在Atari 2600上的遊戲《Adventure》(冒險)找出其中的「復活節彩蛋」(被開發者隱藏在程序中的秘密劇情)。類似的,時常出現在體育比賽和DJ混音中,以至於被許多人稱作「體育場國歌」的《Kernkraft400》旋律,則是來自於一款Commodore 64遊戲《Lazy Jones》。
體育場最常聽到的Zombie Nation背後的故事_嗶哩嗶哩 (゜-゜)つロ 乾杯~-bilibili※不得不承認這款遊戲的多人模式相當不正經
※多核處理器有利於玩遊戲?用數據測試說話!
※【裝機幫扶站】第158期:英特爾平台你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主板?
※電腦遊戲黑幕:就是要讓你上癮!
※18年的戰爭,「全面戰爭」系列縱橫談之內政戰略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