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有感
來自專欄錢 Club·晴明98 人贊了文章
拼多多給我一個最大體會是,互聯網是一個多麼無效的討論平台。
拼多多上市以後,輿論馬上分成了涇渭分明的兩種觀點:
- 一撥人認為拼多多代表了廣大低收入人民的消費需求,是隱形人口的消費升級,對拼多多的批評和驚訝是「何不食肉糜」(注意這個詞,這個詞可能是2018年最流行的一個詞);
- 另一撥人認為拼多多的本質是假冒偽劣產品的傾銷渠道,雖然產品單位售價相當低,但是考慮到實際效用和可使用時間,綜合性價比可能還不如買國產正品,因此拼多多的本質如同「0元新馬泰旅遊團」一樣,是一種信息不對稱的消費詐騙;
這兩種觀點的核心差別便是:拼多多的購買者是否滿意在拼多多的消費體驗?
- 何不食肉糜論點持有者認為廣大低收入人民在拼多多的消費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他們會持續購買直到收入實現了大幅增長,因此長期看好拼多多;
- 消費詐騙論點持有者認為廣大低收入人民在購買了拼多多的產品後,不久便會大呼上當,因此長期看空拼多多。
這個事情非常好笑的一部分在於:其實兩撥人都不是低收入人群,既沒有從拼多多購買產品的體驗,也幾乎沒有接觸到拼多多消費的核心人群,但都要替這個群體發言。
倘若說消費詐騙論尚且是根據自己日常的購物經驗,指出低價產品的危害,那麼何不食肉糜論點的持有者——老實說,我覺得在拼多多上市之前,他們也壓根沒有正眼看過低收入人群——有一種恍然大悟的優越感,彷彿他們比別人目睹過更多貧困,彷彿目睹過更多貧困的人更有知識及見識,如果這個話題繼續延伸下去,我們可以談到這些年輿論對「小資」「中產」「都市人群」的打壓和批評的趨勢。
但是本文並非意在討論輿論趨勢,本文想說明:其實要論證拼多多的本質上"何不食肉糜"還是"消費詐騙"非常簡單,調查一下消費滿意度,調查一下二次購買的比例,調查一下商家的留存率,都可以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疑惑。
——然後並沒有人調查/討論這些,拼多多爭論最有意思的地方在於:論點雙方對除了產品質量和用戶口碑以外的部分,似乎都達成了一致:譬如沒人懷疑收入真實性,刷單的比例,即對這個現象本事是否存在的懷疑;也不存在對爭論的主體的定義不清(譬如大部分關於中醫的討論);也不存在使用大量個體案例淹沒觀點(譬如大部分關於男女的討論),就這麼一個非常精純的問題,大家還是停留在各抒己見互相鄙視的階段,而沒有人踏出實證的一步。
一方面,這似乎說明了真相不是免費的,沒人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在沒有經濟回報,只為了"追求真相滿足好奇"這個事情上;
另一方面,這也說明了,互聯網是一個多麼無聊無效的討論平台。
推薦閱讀:
※黃崢向左,劉強東往右
※拼某某--------三億人都被騙的APP
※拼多多山寨電視機調查:不少原料是回收品和洋垃圾
※1年新增2億用戶「拼多多」的4個增長核武器!
TAG: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