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丘記事
20 人贊了文章
51、
出家有些日子了,在寺院里會有一些承擔,人這個東西就是這樣,一旦有了權力,就容易犯暈。常來的參訪團中有很多是從事經營活動的,跟我們提到了一個概念,叫「用戶體驗」。這讓我忽然理解,原來寺院里講的「待人著想」跟「用戶體驗」是相通的。
就是不以自我為中心的角度上去認識和處理問題。
看起來佛教真的不僅僅是宗教,更是生命和心靈的教育,而且,認識到了,它有方法去改變,去做到。
我們一出家,就被強化訓練「待人著想」,吃飯睡覺,舉手投足,都是這個,一方面破我執,另一方面也是很有力量的善行,啟發我們的悟性。
僧團里有個音像中心,其實就是借庫房的角落放幾台電腦,我和幾個師兄在裡面干點活,順便,僧團里的電子產品,網路配件等等都歸音像中心管理了。
我們制定了一些制度和架構,很規範,很完美,很有條理,但是,漸漸就發現了一些問題,這些制度確實是方便了我們管理,但是讓大家領取時很不方便。
看起來也沒有什麼,但是,漸漸地大家好像不願意來領東西了。現在跟古代不一樣,古代沒有這些更新很快的電子產品,以前翻閱縣誌時,讀到過某某廟的廟產登記,一般就是殿堂、大鐘、磬什麼的。現代社會不一樣了,各種電子產品,很快就淘汰了,數碼相機,小攝像機,更是更新的快。有的沒怎麼用,就淘汰了,不僅發揮不了它作為三寶物的作用,還要佔空間儲存。
我看到了自己的那顆冷冰冰的心。
如果沒有佛法里的「待人著想」的訓練,我會一輩子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大概就是我師父講的「官老爺」。
不知不覺我就會和那些時時面臨淘汰的電子產品一起變的越來越孤獨和冷傲。其實,我也很無辜,因為這一切都不是我故意想搞成這樣的,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的。如果自己不反省,或者沒有外力告訴自己,自己就很難知道周圍到底發生了什麼,自己究竟幹了什麼,無明嗎。
寺院里的圖書館就不一樣,他們會在僧團的黑板上寫一些新書的信息,告知大家來新書了,常常還有師兄會把新到的漫畫書送來庫房,問我用不用的上,會告訴我,手續他們替我辦,或者說手續以後再說。從被動的等待到主動的服務。
其實,是個心態的問題。制度很重要,絕對不可以缺少,但是制度後面所體現的那個待人著想的心就更加的重要,如果制度的動機就是為了自己的方便和權力的體現,那肯定就麻煩了。
在我的成長教育背景中,雖然上學的時候也接受過要關心別人之類的教育,但這些教育並沒有落實成為我的行為。成長過程中,我所做的事情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即便成年後自己在從事經營活動的時候,好像從來沒有真正地站在別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包括與客戶的交往,與員工同事的交往,乃至與親人的相處。
過往那些失敗的經歷,現在看來無不與此有關。
過去在國營工廠工作的時候,作為基層的工人,我和工友們所思所想大多是如何讓自己的工作更輕鬆一些,我們從來也沒有想過這些產品到底是幹什麼用的,誰在用,他們的需求是什麼。
那時候,我們的產品根本不愁銷路,因為是計劃經濟,你用也得用,不用也得用。後來,市場化了,很快我們就不行了。
我們曾經被組織過學習深圳一家公司的成功之道,在那篇文章里,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家企業從上到下都被深刻地貫徹了從客戶的角度考慮問題的思維模式。
這家企業在國際競爭中獲得了非常好的成績。
一個師兄從韓國回來,跟我講,韓國其實很小。除了首爾比較現代一些,還是以農業為主的一個小國家。但是,他們工業產品卻很有競爭力。
雖然我不用手機,但是看到來訪的客人很多都用韓國產的手機。我也擺弄過幾天,確實很方便。用戶能想到的和不能想到的他們基本都想到了。還有汽車,做的也挺不錯的。
當然,這些都是世間法,也不是出家人真正要探索的。我們探索的是無我的智慧、溫暖而慈悲的心。
在這個基礎上,一切制度、非制度都可以成為利益他人的工具,成為覺悟的機緣,創造優秀產品和服務的動力。過去跟西方快餐的經營者打道時,發現他們創造的制度大多數是為了更好地服務客戶,很慚愧,都這麼大了,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我制定和執行的制度都是為了為難我的朝夕相處的師兄弟們,自己的一點點的管理上的小方便,背後是別人樓上樓下的辛苦奔波。
其實,這個話題還是挺長的,在佛門裡,很多很多具體的訓練方法,因為,明白一個道理並不難,難的是落實到我們的內心裡,並成為我們行為的一部分,然後養成習慣,不僅僅講傳承、更講創新。而且不僅僅是少數人能做到,讓大多數人都做到。一個團體、國家、社會,就更加的有力量。
當然,在制度和圓融之間拿捏的恰到好處需要很高的智慧,確實也挺難的,人在訓練和成長過程中會有一些代價,我就總是犯錯,犯了就會挨批。
但是,生活中的實際困難還是要去解決,包括以後出去弘法沒飯吃餓肚子了怎麼辦,請客沒錢怎麼辦,被人打了,打的過怎麼辦,打不過怎麼辦,按照戒律該怎麼辦。
太多的現實,教外別傳。
人的心,如果沒有很高級啟發和教育以及訓練,就會順著自私的本能而變的越來越冷漠和麻木,慢慢地就不是為了方便誰的問題,因為有我執嗎。
過去有人很坦率地跟我講過他的一個匪夷所思的痛苦,當年他管一個庫房,每當別人來領東西的時候,特別是領走那些在他看來是好東西的時候,內心裡就會非常的痛苦,道理都明白,他明知道庫房裡的東西都不是他的,只是他臨時管一管而已,但別人一領走他就難受的不行,最後不得已而離開那個單位,這個竟然是原因之一。
其實,這份痛苦我是能夠理解的。也有體會。在內心深處的那份對物質的貪著並沒有因為懂得了道理就立刻消亡。
但是,出家人就是有反省的功夫,也沒有人怎麼著,自己就能領悟過來,在我們音像中心開始反省和調整的時候,庫房裡管褲衩背心等雜物的師兄來找我,問,降溫了,領一件棉衣吧,我說,我還沒辦手續呢。
他說,你先領,回頭再補手續。讓我覺得很溫暖。
我們商量了一下,決定主動發郵件問一下那些正在使用電腦做經典校勘工作的師兄們,最近有什麼需求,有什麼困難和問題,有什麼我們可以幫忙做的。然後,簡化物品領取的程序,盡量以方便別人為目的,留下的一些管理上的麻煩事,我們慢慢處理。
當然,這只是個計劃而已,還得一步步地做。能不能做好,做到什麼程度,還得看自己的發心和用心。
推薦閱讀: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是遞進關係嗎?為什麼?
※吃素那麼好, 為什麼釋迦牟尼佛吃肉?
※講佛
※佛說眾生平等為何又分三六九等?
※三世成諸佛,只為夢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