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最好的禮物:令老師喜歡的學生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論語·雍也篇》

今天是教師節,祝敬愛的老師們節日快樂!

什麼是送給老師最好的禮物呢?或許就是做一個讓老師喜歡的學生?

世態萬千,老師的個性有千萬種,學生的個性也有千萬種。不同個性的老師可能喜歡不同個性的學生,出生並執教於西北地區,頗具男人氣概的一位老師言及,希望男學生具備男子漢氣概,女學生具備獨立性。作為女性的筆者作卻不曾對學生有過類似的要求。筆者不希望談及老師與學生之間的個性的匹配,而是希望表達具備何種學習習慣的學生令老師喜歡。

 

一法通,萬法通。做研究的學生不僅需要帶著問題主動地學習,還要打下堅實基礎、掌握關鍵的研究方法、善於吸取課堂中所學的精華,方能以不變應萬變,從而萬法通。

 

 

問題驅動式地學習

學生不應是為了學習而學習,而應是帶著問題主動地學習。石玲同學在研究過程中需要用到一種統計分析方法,在最初階段,她從最基本的概念開始學習。這樣持續了一段時間,她發現盲目地記下所有的知識點的方法收效甚微,於是便擱置了對該統計分析方法的學習。直到修讀了相關課程後,她才意識到原來該統計分析方法功能如此強大。後來她的導師把一項需要用到該統計分析方法的研究選題交給她時,她沒有像起初學習研究方法那樣從頭開始,而是先理清了研究中的主要目標及需要的具體方法,然後有針對性地學習這些功能。

 

採取問題驅動式學習的學生不僅能夠知其然——掌握「怎麼做」,還要能夠知其所以然——明白「為什麼」。知其然類似一個自動開關的恆溫器,一旦室內溫度低於20攝氏度即自動打開。多數學生通常在知其然學習環節大放光彩。畢竟,獲得學位、專攻特定的知識領域並將這些知識用於解決現實問題是他們的優勢。這些學生幾乎總是諸事順利,很少經歷失敗。因為很少體驗失敗,所以,可能就不知道如何從失敗中學習成長。

 

如果一個恆溫器開始思考「為什麼我的開關溫度被設置為20攝氏度」,並能夠嘗試尋找性價比更合理的溫度設置,這種模式就是知其所以然。葉勛壘同學深有感觸地言及,成功的一種表現就是從一個失敗走向另一個失敗。依筆者理解,當葉勛壘同學在經歷一連串失敗之後,他開啟知其所以然模式, 學習、調整他正在使用的、指導其行為的思維模式,從而從一連串的失敗走向真正的成功。

 

夯實研究方法的訓練

想成為一名學者的學生需要能夠寫學術論文,就得了解相關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是一種思維邏輯方式。要深入了解某一個研究方法,可能需要去了解一些關於該研究方法的歷史演變過程。唐謳老師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通過修讀了一門經濟學歷史課程,幫助自己更客觀地了解各個學派以及當時存在爭議的研究選題,也就明白了該研究方法的發展背景和相關特性。

 

再進一步說,研究方法是一種哲學思想。陳劍老師言及,中國的哲學家做的是樸素哲學,歸屬於思想家;西方的哲學家做的是科技哲學,他們首先是研究者,譬如亞理斯多德。多數時候,用樸素哲學就可以指導人類社會的發展,也就是說,缺乏科技味道的哲學思想足夠應對多數情景,這或許是中國的科研水平整體略遜色與西方的原因之一吧。因而,依筆者的理解,學生若能夠加強自我在科技哲學方面的訓練,或從本根上能夠提升自我的學術素養。

 

學生修讀研究方法課程能領略到老師授課過程中授人以漁的要點。也就是說,學生不僅學到了相關的研究方法,而且還能立刻上手做研究。宋京生老師回憶道,自己的第一篇學術論文,就是在修讀導師所開設的研究方法課程時完成的。龍小洋老師的第一篇學術論文的雛形,是她在香港科技大學攻讀博士生學位期間,在修讀一門研究方法課程時提交的期末課程作業。

 

夯實技術方法的訓練

想成為一名學者的學生需要能夠寫學術論文,還得了解相關的研究技術。

 

技術方法於學者類似於演奏技巧於音樂家。音樂家在從事音樂活動時必須有一種方法或技巧,彈鋼琴時這種方法就是井然有序地使用琴鍵。這種井然有序的秩序感,並不是在彈鋼琴之前就已在音樂家的雙手和頭腦中存在的東西。

 

技術方法不同於演奏技巧可能在於,演奏技巧是為了實現演奏某一個樂器的單一目的而需要練就的,而技術方法是為了能夠解決無窮無盡的問題而歸納總結出的工具。無論何種研究方法,歸根結底是培養人們的思維能力和思維敏捷性。就是說,通過了解這些方法,知道可以從多個角度想問題,知道可以忽略一些因素,關注另外一些因素。

 

學生通過修讀本領域的基礎技術專業課程可以領略學術大家的思維習慣。楊振寧老師回憶道,他在大學期間修讀的量子力學是王竹溪老師所教的,這門課程王竹溪老師教得非常全面,而且也非常有深度。他到了芝加哥大學,一位學術大家開的一門課也是量子力學,楊振寧老師又去重選了。這位學術大家非常忙,所以通常不備課,講課的過程有時就會誤入歧途,楊振寧老師那時對量子力學已經有相當多的認識,所以楊振寧老師發現,這位學術大家出錯的時候,總是會想法彌補,當學術大家想法彌補時,思維就像天線一樣向各個方向探索到底是什麼地方走錯了?那麼,在這關口,就可以看出學術大家在物理學上的思維特點:哪些是學術大家心裡覺得值得注意的地方,哪些只是雕蟲小技,是不重要的。通過這點楊振寧老師學到了學術大家對物理學的價值觀念。

 

在校讀到此時,張任宇老師追問如果授課老師不是學術大家,怎麼辦呢?依筆者想法,修讀學術大家的課程可遇不可求,若是非學術大家授課,學生也可以學到所在研究領域的一些已有知識,至於如何進一步提高領悟力,多是要靠自己了。

 

積極主動學習

研究方法課程質量的好壞不僅取決於授課老師是否認真備課,更是取決於學生完成的作業質量情況。令老師喜歡的學生會認真完成作業,積極發表自己對課程內容的看法。筆者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訪問期間,看到運作管理系與營銷系的博士們奮力工作:博士二年級的李豫博士生在每次上完董靈秀老師的研究方法課程之後,都圍著老師,久久不肯離開,主動與老師討論著一個個潛在的研究選題;馬上參加博士生資格考試的博士三年級的許發勝博士,更是全情地投入到論文和研究選題的準備過程中,研究過程中的草稿從桌面鋪到了腳下。

 

頗令人遺憾的是,一些學生對課程考核要求敷衍了事。一位朋友曾經嘆息到,他為本科生開設的一門課程,要求學生每雙周提交一次課程作業,並且每次的作業內容,都需要在上課前提交,做作業相當於課前預習,需要時間。而同學們最缺的就是時間:他們需要準備英文考試為出國做準備,要為曾經不及格的課程準備補考,還要重修曾經的低分課程。總之,他們非常忙,忙得沒有時間認真地去品味知識的魅力,忙得人生很焦慮。有位同學更是寫了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從美國憲法修正案談起,引申到作業量過多會影響到自己的身心健康,以及未來的事業發展;更是驚動了一些家長,家長向學院委婉地表達學生學業壓力過大。最後,面對學校定位「學生的訴求總是第一位」的不變原則,作業量不得不一減再減。

 

學生要求減作業的事情,對於一個學校或一個學院,或許是一朵小小的浪花,隨著時間的推移,這朵浪花會消散在茫茫大海中。於是,因循舊曆,該做什麼就繼續做什麼了。

 

無獨有偶,筆者的另一位朋友也有類似經歷,剛回國工作,第一次上課時,把在美國的老師12周的課程內容放在中國的16周的教學計劃中,第一次上完後,學生反映:課堂作業太多,課程知識點太多。在中外高校中,學生的心態不同。在外國高校中,學生在12周的時間內,主要任務是學習,因此會拚命地學,而在假期,則是拚命地玩。在中國高校中,剛剛從高考走過來的學生,無論是從主觀意識還是客觀精神狀態,都傾向於把大學視為放鬆的場所;並且,在16周的學習過程中,各類社團活動讓他們分心,以至於無法全身心投入學習。因此,在第一次上課時,給學生明確課程要求,管理好學生在這門課程學習中的期望,及適當調低老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期望,讓這兩個期望在同一條線上,就不會有太大問題了。

 

 

藉助筆記自我反思

藉助筆記自我反思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記錄可以幫助現在的自己回望過去的自己,從而發現自我的不足。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課前,預習課程內容;課中,加入自己思考做筆記;課後,根據老師要求完成課程作業以消化課堂知識。這些做法保證了學生具有紮實的理論功底,若是再擁有較強的執行力和吃苦耐勞精神,恐怕不得老師歡心都難了。

老師們辛苦了!節日快樂!

本文摘編自

李娟

學術的階梯:師生相處之道與學術研究入門

一書,有刪改。

 

學術的階梯:師生相處之道與學術研究入門

李娟 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8.2

ISBN 978-7-03-055928-9

責任編輯:朱麗娜 高麗麗

學術的階梯:師生相處之道與學術研究入門

以誠樸的筆觸勾勒出學者創造研究成果的漫長艱辛卻又沉迷其中自得其樂的過程。本書

適合管理學、社會學等領域的在讀學生、高校教學科研人員,以及對相關問題感興趣且善於思考的人士閱讀。

 (本期編輯:王芳)

一起閱讀科學!

科學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專業品質  學術價值

原創好讀  科學品味

更多好素材,期待您的來稿

與科學相約 | 科學出版社徵稿啟事

點擊「

閱讀原文

」可購買本書

推薦閱讀:

教師的28個「特級」教學經驗
[原創]我教書,我快樂著! -- -- 中山教師博客 1363.cn - 中山市教師進修學...
教科室組織開展新教師課堂教學視導活動
【名家動態】韓忠玉:校長要幫年輕教師六年過「兩大關」:三年教材關、三年教法關
【園長論壇】踐行園本教研,引領教師成長

TAG:教師 | 禮物 | 學生 | 教師節 | 老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