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 8歲還不會說話的他為什麼能夠在90歲登上人生巔峰?
經公眾號「
菊齋
」(ID:
juzhai02
)授權轉載
文徵明的畫里,沒有憤怒,沒有悲傷,沒有狂喜,沒有宗教情緒,也沒有哲學思索。
只有閑適的小人兒,在山水間逛吃逛吃。
和其它山水畫里作點綴的小人兒不同,他的小人兒是活潑潑的,好象就在畫里生活,一看就讓人歡喜。
這些小人兒,就是他自己啊,就是他的朋友們,就是他的閑適的生活。
他就這樣舒舒服服地活到了九十歲。
九十歲的他,和沈周、唐寅、仇英並稱畫史上的「明四子」;和祝允明、唐寅、徐禎卿並稱詩史上的「吳中四才子」;和祝允明、王寵並稱書法史上的「吳中三子」;詩文書畫無一不精,人稱是「四絕」全才。
所有曾經笑他笨、懷疑他智障的人都沒熬過他……
壹
年少時看《射鵰英雄傳》,有時候忍不住疑心,金庸寫郭靖這個人,是不是照著文徵明的模子套出來的。
他們都很笨。
郭靖6歲才會說話對不對?文徵明比他還猛。書上說文徵明2歲不會說話,6歲站立不穩,8、9歲了還口齒不清,11歲才學會好好說話……
——一個官宦人家的孩子啊,駱賓王7歲就會寫「鵝鵝鵝」了啊,孔文舉10歲就懟死大夫陳韙了啊。
26歲開始,文徵明去參加「歲考」,一直考,考到53歲,整整27年啊,交過10次答卷,一次也沒考上,一直都是個秀才身。
怕是親戚們都在暗地裡偷偷嘲笑這個笨孩子吧。
然而他有個很了不起的父親,這父親不但放任兒子,不著急,不打罵,而且篤篤定定地說:「兒幸晚成,無害也。」又說:「子畏之才宜發解,然其人輕浮,恐終無成。吾兒他日遠到,非所及也。」
貳這個子畏,就是唐寅唐伯虎。
郭靖有個同年生的發小楊康,文徵明就有個同年生的發小唐寅。
楊康聰明得不得了對吧。唐寅也是那種聰明得氣死人的小孩。平時貪玩不做作業,一旦正經考起試來,就是學霸。他16歲就考中蘇州府秀才第一名,四海轟動,29歲又考中應天府舉人第一名
(解元)
,讓人覺得,過完年中狀元簡直是分分鐘的事。
然而,文徵明的這個發小,唐寅,命運和楊康一樣一樣的!前半生得意無比,後半生潦倒落魄得你都不敢相信,最後抑鬱,失落,卒。
幸而唐寅還有文徵明這個忠厚木訥的發小,唐寅得意的時候文徵明不嫉妒,唐寅倒霉的時候,文徵明不嫌棄,千方百計鼓勵他振作。
唐寅55歲就死了。唐寅死後,文徵明還活了很久,無論是聲名還是成就,都把比他聰明得多得多的唐寅甩了幾條街,他90歲死時,已然是畫史上的「一代大宗師」、書法史「明朝第一人」。
文徵明–溪山幽居圖(山莊客至圖,
1552年83歲,遼寧省博物館)
叄笨小孩文徵明是怎麼逆襲成功的?
無他,老實耳。
文徵明身體力行地解釋了一句老話:老實人得天下。
19歲,文徵明在蘇州官學讀書,字寫得很差,老師給他的評級是三等……文同學被刺激到了,決心挽起袖子,天天臨寫《千字文》,數量是——每天十大本。
老實人認死勁。文小同學把這個晨起練字的習慣一直死死保持到文老太爺,九十歲仍能寫精整爽利的蠅頭小楷。
文徵明–小楷跋萬歲通天帖(局部,1
557年88歲)
平時他寫書信簡札,都用蠅頭小楷來寫,筆畫細若毫髮, 結體工穩停勻。如果寫錯一點,就一定重寫。
旁人看了都覺得麻煩,勸他說:「看得懂就可以了,何必這麼費事呢?」
他們並不曉得,文徵明寫的,不是信,是作業……
從22歲開始跟南京太僕寺少卿李應禎學書,再加上這樣的老實死磕,沒有幾年,文徵明的書法就遠近聞名了。
文徵明–小楷琴賦(蕉石鳴琴圖跋 局部 ,
1528年59歲,無錫市博物院)
溫潤秀勁,法度謹嚴,意態生動。
這樣的字,任誰看了也要心生歡喜的吧。
當然文徵明不只會寫小楷,他兼善篆、隸、楷、行、草諸體。他狂起來的時候是這樣子的:
文徵明–草書湖光披素練詩卷(局部,
1529年60歲)
縱逸遒偉、靈動激蕩,點畫蒼勁有力,結體開展奔放、張弛有致,氣貫神溢!
很有點老夫偶發少年狂的感覺。
不過文徵明到底是內斂的性子,沒有像他的老師沈周那樣,一路向粗頭亂服狂奔而去……
沈周自中年以後,愈來愈粗放,「細沈」就沒有再回到「粗沈」過,文徵明不一樣,時而粗,時而細,「細文」「粗文」交替出現,青綠水墨輪番上陣,工筆寫意任性切換,人物山水樣樣皆能……所以明四子中,只他與沈周並駕齊驅,繼沈周之後成為吳門領袖,長達50年之久。
19歲學畫,20歲拜在沈周門下,90歲寫著字忽然仙去,70年啊,手裡的筆他就沒有停下來過。
文徵明–雨余春樹圖,
立軸 紙本設色 94.3 x33.3厘米,
(1507年38歲,台北故宮博物院)
《雨余春樹圖》是他早期的細筆佳作。這一年他38歲,受沈周影響尚深。
全圖師沈周青綠山水法,以赭石染平台山坡,以赭墨分面,再以青綠分染,皴少染多,層次分明。人物林木用筆尚稚拙,但已呈現出清雅的面目。
這是他送給北上友人瀨石的留別之作。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圖 ,
立軸 絹本 設色 100.8 x 35.6 厘米,(1517年48歲,北京故宮博物院)
這一卷《湘君湘夫人圖》寫於1517年他48歲時。
文徵明畫人物很少很少,這一回,他原本也不想自己畫的。仇英從太倉來,文徵明請他畫一幅湘君湘夫人,好送給王寵。
仇英畫是畫了。可是,老文不滿意啊!
他重新畫了一張饒有「古意」的。畫面上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後,前者手持羽扇,側身後顧,似與後者對語,風神意韻,直越元明而遠追東晉顧愷之。
文徵明–林榭煎茶圖 ,
手卷 紙本設色 28.6x238.5厘米,天津博物館
《林榭煎茶圖》卷尾署"徵明為祿之作","祿之",是蘇州著名書畫家王谷祥。
這是文人雅集、唱和酬酢留下的印記。在文徵明多年的生涯中,文人雅集、唱和酬酢可是很重要的。
此畫介於粗細之間,粗的地方疏朗開闊,細的地方筆墨精到,不遺餘力,山石畫法尤吸人眼睛,花青、赭石色染後,焦墨干筆反覆皴擦,墨色濃重。正是亦粗亦細,工寫結合,好一番收放自如。
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賦圖 (1548年79歲,台灣國立故宮博物館)
79歲,文徵明給徐縉畫了《仿趙伯驌後赤壁圖》。
說起來唏噓,徐縉收藏有趙伯駒《後赤壁圖》,官吏索取獻給嚴嵩之子世蕃,徐縉不願給,文徵明勸他不要因此惹禍,就為他畫了這一卷青綠仿製品。
說是仿自趙伯駒,然而畫中色調的處理,青綠的鋪陳,濃而不膩,已然是元代以後文人青綠山水的畫法。在儂麗的色彩中,別有一番文徵明自己的淡雅風致。
文徵明–玉蘭圖卷,(1549年80歲,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80歲時的《玉蘭圖卷》,是文徵明在庭院漫步,突然聞到了沁人心脾的花香,於是畫興大發,「戲筆」而作。畫法依然秉持了文徵明擅長的工筆和寫意相結合的畫法,這是陳淳和徐渭大寫意花鳥畫的先河。
文徵明–桃源問津圖卷(局部)手卷 紙本設色 23x578.3厘米,(1554年85歲,遼寧省博物館)
1554年,文徵明85歲。不僅沈周已經謝世多年,而且唐寅和仇英也相繼故去。
文徵明用沈周處學來的粗筆法畫了這卷《桃源問津圖》。
雖是粗筆,然而細加端詳,亦是格外嚴謹,絕無流俗之筆——蒼勁渾厚而不失溫潤,粗而不怪,簡而不率,筆墨沒有乾枯狂燥之弊,勾皴點染巧妙地運用了書法用筆。
這是文徵明粗筆山水的高超過人之處。
上圖:文徵明–幽蘭(1527年58歲)
下圖:文徵明–墨竹(1558年89歲)
文徵明的蘭竹也負盛名。他畫蘭,取趙孟堅的繁與鄭思肖的簡,合二為一,並糅以自己高超的書法線條,通過變化莫測的提按,將蘭草的飄逸、婀娜、剛柔、翻卷表現得十分傳神,迎風絕塵,滿紙幽香,令人驚嘆。他的竹也與前人不同,銳利勁挺,不求其秀,人稱「喜氣寫蘭,怒氣寫竹」。
當然,人家文徵明娶的媳婦,她外公是夏昶啊。
夏昶以畫竹聞名,他的竹子在當年就賣得很好,還在活著的時候,就有「夏昶一箇竹,西涼十錠金」之謠。
文徵明的楷書和竹子,大概多少跟夏昶是有關係的。
肆1528年,文徵明59歲,這年冬天,他和王寵借宿在蘇州上方山的楞伽寺,那年蘇州下了很大的雪,「積雪盈尺」,王寵不知道是不是有備而來,「出佳紙索畫」,文徵明本來就愛雪景,欣然從命,乘興作《關山積雪圖》。
文徵明–惠山茶會圖,
紙本 設色 21.9×67厘米,(1518年49歲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無錫惠山有個「天下第二泉」,是唐代的「茶聖」陸羽評定的,認為這泉水煮出來的茶特別好喝。
文徵明很愛喝茶。1518年清明時節,正是新茶上市的時候,文徵明與好友蔡羽、王守、王寵、湯珍等人跑到無錫惠山,在山麓的「竹爐山房」取泉水烹茶,吟詩唱和,留下一段佳話佳畫。
茅亭泉井旁,文徵明和友人席地而坐,一個展卷頌詩,一個聆聽;茶几上放著各種茶具,幾個茶童,有的備茶,有的照顧茶灶,山路上還有人迤邐而來。
明人飲茶成風。文徵明更是畢生嗜茶,常以唐代的盧仝自況,詩文書畫四絕中,傳世的茶詩、茶畫不計其數。
文徵明–品茶圖
(1531年62歲,台北故宮博物院)
「山中茶事方盛,能飲一杯無?」
1531年穀雨過後,文徵明在林中茗舍煮茶接待陸子傅,茅屋正室中內置矮桌,桌上只有一壺二杯,主客對坐,相談甚歡。這便是文徵明、陸子傅二人。
陸子傅就是陸師道,這年大概二十歲,和文徵明亦師亦友。
這個草堂,是文徵明常與好友聚談品茗的地方,「以斗室相傍山齋,內設茶具,設一童專主茶役,以供長日清談」——頗符合文徵明對茶室的要求,在這裡讀書看畫,寒宵獨坐,接友待客,長日清談,真真美事。
文徵明–滸溪草堂圖,紙本 設色 26.7×142.5厘米,(1535年66歲 遼寧省博物館藏)
這幅圖畫的地方,是沈天民的滸溪草堂,文徵明經常和友人在這裡雅集。
沈天民世家滸墅,後來雖生活在城區,但仍不忘先祖的桑梓生活,便在城中修建草堂,取名為滸溪。
沈天民好客,於是家中常常高朋滿座,看,有人已經坐下來和主人聊天了,還有人在過橋,有人乘舟而至……
文徵明–真賞齋圖,
紙本 淡設色 28.6×79厘米,(1549年80歲 上海博物館藏)
雖然還是有茶童,不過,到真賞齋只喝茶就真的太浪費了。
華夏是江南重要的收藏家,人稱「江東巨眼」,真賞齋是他隱居無錫時在太湖邊盪口鵝湖東沙涇造的私家齋園,藏有諸多法帖名畫、金石鼎彝,當時名流幾乎都去過他的住處作客,其中沈周、文徵明、祝枝山更是常客。
文徵明–游吳氏東庄圖,
紙本 設色 73.2x34.6厘米,(1513年44歲)
1513年五月初六,大約端午前後,文徵明與吳爟、蔡羽、錢同愛、湯珍、王守、王寵、東禪僧德璇八人同游東庄。
東庄是吳寬父親吳融在葑門內的別墅。文徵明跟吳寬學文,跟沈周學畫,而沈周和吳寬呢,一輩子都是好基友。吳寬、沈周和文徵明,在東庄交遊唱和、賞花品茗、晴耕雨讀的日子想起來多麼美好。1513年兩位師父都不在了,但文徵明和東庄的感情卻仍在。歸來後,文徵明就畫了這張《游吳氏東庄圖》送給吳寬侄吳弈。
這基本上也就是「東庄十友」的一次雅集了。
文徵明–拙政園圖冊,
(1533年 64歲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文徵明對拙政園的感情不要太深!
正德初年,御史王獻臣官場失意回鄉,尋了一塊地建園子,眼光毒辣的他尋的這塊地,是唐代陸龜蒙的宅第,元代的大弘寺。
王獻臣的拙政園造好後,便邀文徵明來玩,文徵明對園子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寫了《王氏拙政園記》,畫了《拙政園圖三十一景》
(1533年)
,並為每一景點題詩一首,還在東面一角親手栽種了一棵紫藤。從《拙政園圖三十一景》來看,拙政園的每一寸地、每一株草,文徵明大概都研究了一遍……
伍嘉靖三十八年己未
(1559)
二月二十,90歲的文徵明正為御史嚴傑母書寫墓誌,寫著寫著,執筆端坐而逝。他沒有任何痛苦地走了。想來,他在世間,也沒有任何放不下。
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樣安然恬適。
城中塵土三千丈,何似兩翁麋鹿蹤,隔浦碧山供一笑,離離自領晚涼風。這是他在《松蔭對坐》中的題識。
也恰似他的一生,閑淡,從容,與世無爭。
他在拙政園東面一角親手栽種的紫藤仍舊茁壯地成長著。後來拙政園屢易其主,紫藤卻生生不息,每年,拙政園的文藤,都是此城獨一處的風景。
四百多年了,別來無恙么。
喜歡本文的各位,歡迎轉載到朋友圈
點擊進入 「果粒時刻」小程序界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