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安史之亂平息

聲音資源載入中...

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叛軍內訌,史思明為其子史朝義所殺,內部離心,屢為唐軍所敗。唐代宗啟用唐將僕固懷恩為朔方節度使、河北副元帥,統兵進軍洛陽。

僕固懷恩並非漢人,他的祖上是鐵勒族人,貞觀年間,被封為都督,子孫後代世襲此職。僕固懷恩「善格鬥,達諸蕃情,有統御材」,安史之亂爆發後,他率領族人,先後跟隨郭子儀、李光弼與叛軍作戰,「皆大破之,懷恩功居多」。在平定安史之亂中,僕固懷恩戰功卓著。特別是到後期,郭子儀、李光弼先後受到朝廷的打壓,而僕固懷恩備受皇帝的信任,他雖然是主將,但卻「常為先鋒,堅敵大陣,必經其戰,勇冠三軍」。在與史朝義的作戰中,僕固懷恩「摧鋒陷敵,功冠諸將」,將史朝義的大軍打的大敗,僅用半年的時間,就收復整個河北地區,徹底平定叛亂。

僕固懷恩雖然不是漢人,但卻為唐朝的江山社稷捨生忘死,「一門之內死王事者四十六人」,他還有兩個女兒遠嫁塞外,為國和親。更令人動容的是,僕固懷恩的兒子仆固玢曾因兵敗投降叛軍,後雖然乘機逃回,但僕固懷恩竟然大義滅親,把兒子當眾斬首。

朝廷為褒獎僕固懷恩,也是授予了他一些列的榮譽,比如僕固懷恩的全部「職稱」為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朔方節度副大使、河北副元帥、上柱國、大寧郡王,另外位列凌煙閣功臣第一位!但正所謂功高震主,僕固懷恩受到了朝廷的猜忌,特別是得罪了那些掌權的宦官。

廣德元年,僕固懷恩護送自己的女兒、女婿(回紇的可汗)返回漠北地區,宦官、監軍駱奉先誣陷僕固懷恩與回紇勾結,意圖不軌。僕固懷恩寫了一封情真意切的奏摺自辯,之後唐代宗派人去安撫。當僕固懷恩看到朝廷使者時,竟然不顧身份,抱著使者的大腿號泣,因為他太冤!

朝廷在處理這件事上並不妥當,加上僕固懷恩性格原因,一場戰爭不可避免。僕固懷恩在兒子被殺後,他的憤怒達到頂點,他率領麾下數百騎,引著吐蕃、回紇20多萬大軍入侵唐朝。不過僕固懷恩沒等到復仇的那一天,他在中途患病而死。

雖然僕固懷恩算是造反了,但唐代宗的態度非常令人疑惑,他在前後所下的詔書上,「未嘗言其反」。特別是當群臣向皇帝彙報僕固懷恩病死的消息時,唐代宗竟然非常惋惜地說道「懷恩不反,為左右所誤。」之後不久,僕固懷恩的侄子率領部眾來降,唐朝待之如初。

僕固懷恩之亂,完全是唐朝內部傾軋的結果,他的叛亂也沒有造成特別大的動蕩。雖然僕固懷恩是叛臣賊子,但唐代宗依然沒有取消僕固懷恩凌煙閣第一功臣的地位,反而為他感到惋惜。

唐軍從正面,唐軍騎兵與回紇軍從側面,一起攻擊數萬叛軍。叛軍戰敗。史朝義派10萬精兵來增援,列陣於昭覺寺,唐軍攻擊叛軍,殺傷了很多叛軍,但是叛軍軍陣卻不動。唐朝鎮西節度使馬璘奮擊,突入叛軍萬眾中,叛軍抵擋不住,唐軍乘勢殺入,叛軍大敗,轉戰於石榴園、老君廟,唐軍再次擊敗叛軍,斬首六萬級,捕虜二萬人。史朝義率輕騎數百向東逃走。唐軍攻佔洛陽城。 僕固懷恩率朔方軍追擊史朝義,連連取得大勝。

寶應二年(763年)春天,田承嗣獻莫州投降,送史朝義母親及妻子於唐軍。史朝義率五千騎逃往范陽,史朝義部下李懷仙獻范陽投降。史朝義無路可走,於林中自縊死,其餘部分叛將投降,歷時七年又兩個月的安史之亂結束。

安史之亂歷時七年零二個月,使社會遭到了一次空前浩劫。雖然亂事最終得以平定,可是對中國後世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對外關係的發展均產生極為深遠而巨大的影響。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杜甫有詩曰:「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里百餘家,世亂各東西」。這說明經過戰亂,廣大人民皆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中。經過安史之亂,唐王朝也失去了對周邊地區少數民族的控制。安祿山亂兵一起,唐王朝將隴右、河西、朔方一帶重兵皆調遣內地,造成邊防空虛,西邊吐蕃乘機而入,盡得隴右、河西走廊,安西四鎮隨之全部喪失。此後,吐蕃進一步深入,唐政權連長安城也保不穩了。唐王朝從此內憂外患,朝不保夕,更加岌岌可危。

安史之亂,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此後安史餘黨在河朔形成藩鎮割據。當史思明之子史朝義從鄴城敗退時,唐遣鐵勒族將領僕固懷恩追擊,仆固與唐王朝有矛盾,為了私結黨羽,有意將安史舊部力量保存下來,讓他們繼續控制河北地區,使安史舊將田承嗣據魏博(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張忠志(後改名李寶臣)據成德(今河北中部)、李懷仙據幽州(今河北北部),皆領節度使之職。這就是所謂「河北三鎮「。三鎮逐漸把地方軍事、政治、經濟大權皆集於一身。以後其他地區,如淄青(今山東淄川、益都一帶)李正已,宣武(今河南開封、商丘一帶)李靈曜,淮西李希烈等皆各自割據。


推薦閱讀:

安史之亂與詩人之死
安史之亂 |唐朝歷史
淚痕春雨漫評晚唐史 第九節 安祿山 一枚身不由己的棋子

TAG:歷史 | 故事 | 歷史故事 | 安史之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