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博物館的大火敲醒世界警鐘,我們的故宮呢?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了

9月2日巴西國家博物館大火,

2000萬件藏品

9成被毀, 

200年

歷史存檔付之一炬,

這個國家

也只有

500年

歷史而已。

▲圖片來源:微天下微博

中國網友反響巨大,

被提及最多的是兩件事:

一是

純木結構的故宮防火情況;

二是當年的火燒圓明園。

▲圖片來源:微天下微博

兩件事乍看之下並無關聯,

但細查一番會發現本質相同:

國家窮困。

一個貧弱的國家,

無法保護任何東西,

包括自己的文化和歷史。

就像曾經

那場燒了三天三夜的大火,

萬園之園留下的灰燼,

中國歷史恥辱柱上最疼的一根釘子

▲圖片來源:微天下微博

巴西學者泣不成聲地說:

記錄沒了,標本沒了,歷史也沒了,

一切都淪為塵埃,化為灰燼。

和火燒圓明園一樣,

兩次都是人類的文明之殤。

▲圖片來源:微天下微博

事發之後,

世界才知道堂堂國家博物館,

僅有的消防設施就是幾個滅火器,

多年

缺乏經費,設備年久失修,

連消防栓都是壞的。

甚至館內清潔工的工資,

都是由學者專家們湊出來。

大火時最先衝進去搶救東西的,

也是工作人員。

▲圖片來源:微天下微博

但巴西人自己很清楚,

現在醫院裡沒有醫生,

教師拿不到工資,

國家政治不穩,經濟衰退,

公共設施大量關閉。

當整個國家都掙扎在泥潭當中時,

誰會在意區區一個博物館。

▲圖片來源:微天下微博

我們該慶幸自己的故宮完好如初。

被多次點名的故宮防火究竟如何呢?

畢竟這是世界上現存,

最大的木質皇宮建築群,

意義非同凡響。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萬幸,

我們1975年便成立了故宮消防特勤中隊。

在他們的嚴防死守下,

故宮

48

年從未出現過火情。

他們的要求是

萬無一失,

因為一失既是萬無。

▲圖片來源:CCTV-12 《中國驕傲》

故宮內

94

個高壓消火栓,

4866

具滅火器具,

設計好

55

滅火方案,

都是為了避免巴西如今的悲劇。

故宮如果著火,

600年的歷史也便斷送。

中國剩下的文物,

丟不起,也毀不起。

 

▲圖片來源:CCTV-12 《中國驕傲》

其實紫禁城一直

火災頻發。

明清2代24朝,400年,

有記載的火災就有50多起。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至少被燒了三次。

1421年,前三殿被焚。

1557年,前三殿、午門被焚。

1597年,前三殿、後三宮被焚。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古語有云:

福禍相依。

匠心獨運的木匠造出無與倫比的木質皇宮,

榫卯帶來極好的抗震功能

也導致極易著火的缺陷。

一旦失火,

牆壁不能阻擋火勢,

木製柱樑易斷,

整座宮殿會分崩離析。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雷電曾是紫禁城火災的最主要因素,

紫禁城防雷能力接近於為零,

畢竟那時皇帝還視雷電為天神。

電閃雷鳴導致失火的時候,

皇帝們乾的最多的事都是三省吾身,

祈求上天賜福免災。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再就是寄希望於五行。

水克火,水屬黑,

因此會在極其怕火的地方用黑色琉璃瓦。

比如

修編四庫全書的

文淵閣

也就是紫禁城的藏書樓,

屋頂便是黑色琉璃瓦,

寓意以水克火。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對於皇宮這個聚天下之寶的地方,

燒一次就損失無數。

 

紫禁城建成的第二年,

太和殿遭遇雷電致火,

最後三大殿化為一片焦土,

明成祖去世之前都在

太和門

上朝,

沒有財力再修復三大殿。

 

▲圖片來源:《

故宮100

末代皇帝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

建福宮大火過後,

內務府找人善後,

在廢墟中找到

黃金碎片

17000兩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如此昂貴的代價,

使得皇宮想方設法加快滅火速度,

太和殿門前的金水河便有著滅火的作用。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紫禁城隨處可見的大缸,

名為「

門海

」,

寓意

門前有大海,震懾火災。

這樣的缸共有

308

口,

每口可儲水約

3000

升,

平時需要專人添滿,

每到冬天,為了防止結冰,

還要給加炭燒火。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康熙時出現「

激桶

」,

又稱為水龍,

說白就是大號的噴水槍。

康熙帝設立了火班,又稱

激桶處

是紫禁城內的專職防火機構。

而現在駐紮在激桶處的,

就是開始說到的:

故宮特勤中隊。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微博

然而紫禁城中有一個地方

卻十分神奇,

這便是

欽安殿。

別的地方大大小小都失過火,

唯獨這裡記錄極少。

這是皇帝供奉

真武大帝

的地方。

真武大帝屬水,治火患。

 

▲圖片來源:故宮博物院官網

紫禁城大火頻發,

卻還始終以木質建築為主,

究其原因是當時

真正恐怖的

是地震。

不同於如今,

歷史上的京城,

6級以上地震時有發生。

1679年發生

8級

地震,

長城錯位,

東山崩裂,

京城十萬家,轉盼無完壘

葉夢珠在《閱世篇》中寫到:

聲如轟雷,勢如濤涌,

白晝晦暝,震倒順承、

文武職官、命婦死者甚眾。

康熙皇帝甚至下

罪己詔

反省。

 

▲圖片來源:電視劇《康熙王朝》

故而對紫禁城來說,

防震才是頭等大事。

英國曾專門做了紀錄片

紫禁城的秘密

來講述皇宮建築中的高超技術。

故宮專家和英國木匠

按照1:5的比例,

用中國傳統榫卯和斗拱結構,

複製出一棟微縮紫禁城模型,

來進行抗震測試。

模型從4級地震開始測試

先升到4.5級、5級,

再升級到7.5級,9.5級,

最後是10.1級。

每次持續30秒。

然而它始終是一副,

你隨便震,

倒了算我輸的模樣。

磚倒,牆倒,

建築主體就是不倒。

升到

10.1級

的時候,

模型仍然屹立不倒,

只發生輕微位移。 

屋頂上的榫卯與斗拱

使

木塊間牢固結合,

又有鬆動的空間。

相互的摩擦和轉動,

抵消了地震的衝擊。

而紫禁城的

柱子,

並非深埋在地基中,

都留有移動空間,

避免因折斷導致宮殿倒塌,

這才有了測試中的輕微

位移。

總結下來,

就是我們最常說的一句:

以柔克剛,

剛柔並濟。

中國傳統的哲學,

已經貫徹到建築當中,

這才有了這座600年不倒的皇家宮廷。

因為曾經和現在的守護,

我們有緣看到這座宮殿,

它會繼續存在很多個600年。

巴西博物館失去的已無法挽回,

希望我們引以為戒,

護紫禁城

世長安、代代周全。

- END -

(本文作者:陳浩,

圖片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版權聲明:「職場」所推送文章,除非確實無法確認,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與您共同協商解決。聯繫方式:18510882609)


推薦閱讀:

來一點不一樣的南京游——美食們和博物館們
[鏈接]南京博物院館藏明清瓷共150張

TAG:博物館 | 世界 | 巴西 | 故宮 | 知道 | 博物 | 我們 | 大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