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名校錄取的潛規則(五):求知慾篇

美國名校錄取的潛規則(五):求知慾篇

1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在和廣州外國語學校的一位老師聊天時,她提到,這個暑期剛送一個學霸學生去了康奈爾大學的夏校,學的是哲學。這個學生平時自我感覺良好,這次也有意讓他出去受受虐。果不其然,一堂課上完,學生立刻叫苦連天。

課上,教授讓所有人列出過去一年所讀書目,這位學生開始還自以為讀書不少,一對比,才發現其他同學都是博覽群書,天文地理無一不曉,而自己除了小說還是小說。一下感覺差距不是一丁半點,頓感挫敗不已。好在後來發憤圖強,最後還是拿了個A,夏校光榮畢業。

說完,廣外老師感慨到,讓這些溫室中成長的孩子提前認清現實,還是非常有必要啊...

的確,不少中國孩子去到國外後,會明顯感受到這個落差。在國內,即使英文閱讀量已遠超一般人的學生,跟美國學生一比,就難免還是差距懸殊。

之所以會這樣,除了因為英語不是母語,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則是,中國學生大都不免受應試思想的影響,求知慾普遍沒那麼強,容易局限於考試內容,在廣泛閱讀上普遍不夠。

值得注意的是,求知慾的差距,不止會加大出國學習時的適應難度。實際上,美國大學在錄取過程中,也會對學生的求知慾進行評估。所以本周,就來和大家談談美國大學錄取的第5個指標——求知慾。

今日主題

什麼是求知慾?

美國大學如何評估求知慾?

父母如何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一、什麼是求知慾?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BC106 - BC43年)曾說,「人類生來就對探索未知有著極大的熱忱,哪怕結果是一場空,也經受不住天性的吸引。特別是孩子,哪怕探索未知的結果是失敗甚至是懲罰,依舊沒人能阻止他們」。

這位生活於羅馬文學黃金時代的天才作家,很早就認識到,人類對探索周圍世界的慾望是天生的。今天,我們把這種慾望稱為「求知慾」。

求知慾是引領人類發展的潛在動力。在不斷提出疑問、尋求答案的過程中,人類逐漸認識到周遭的世界,並接納一切未知的可能。

美國頂尖名校之所以看重學生的求知慾,也正是因為他們所培養出來的人才,對人類文明進程至關重要。無論是醫學、工程、科技還是社會科學、人文科學,這些領域都需要頂尖人才,去研究出突破人類認知邊界的新成果。

簡單說來,從學術的角度講,求知慾指的是對學術知識的好奇心,具體表現為在某些領域學生知識面的廣度和深度。求知慾較強的學生,往往具有更高的智商,在學校更大概率會表現優異。

那招生官都如何考察申請者的求知慾呢?

二、美國大學如何評估求知慾?

其一,求知慾廣度。

求知慾廣度的最有力證明,就是中學期間的閱讀書目。不少美國頂尖大學如哥倫比亞大學,會要求申請者列出過去一年的所讀書目,並標出感興趣的主題;有的大學則在面試時會問及這個話題。

這對眾多中國學生來說,還是比較有挑戰的一個問題。即便是在優質國際學校內名列前茅的學生,自認閱讀量大,但往往也是以小說類為主。

但美國的中學生,在廣泛閱讀上會做得更好,如哲學、歷史、政治、科學期刊等不同領域都有。

因此在挑選閱讀書目時,中國學生應注意,不要受限於一種文體或題材,多去涉獵不同的類型。先前就8-12年級,我也都分別推薦了適合的英文讀物,想了解的家長或學生可以點擊下方鏈接。

a href="mp.weixin.qq.com/s?">8年級 | 英語讀物推薦

a href="mp.weixin.qq.com/s?">9年級 | 英語讀物推薦

href="mp.weixin.qq.com/s?">10年級 | 英語讀物推薦

href="mp.weixin.qq.com/s?">11年級 | 英語讀物推薦

href="mp.weixin.qq.com/s?">12年級 | 英語讀物推薦

其二,求知慾深度。

如想向招生官展示自己的求知慾深度,建議做一些獨立的學術研究項目,可以表現出學生願意在某一特定領域主動進行深度探索。完成後,還可嘗試將研究論文投稿美國的一些學術期刊,申請時也可以遞交論文成果給美國大學。

此外,文書中也可進行體現,如美國大學的通用招生系統中,其中一篇大文書的要求就是:「請描述一個讓你著迷、讓你廢寢忘食的話題、想法或理念,並講講為什麼會如此吸引你?當想進一步探索時,你又做了什麼?」

作為一個高中生,如果沒有完整的學術訓練,要成功做出一個獨立研究,難度會非常大,所以導師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大家也知道,不管是大學、研究生還是博士,也都會有自己的研究導師。

針對高中生的獨立研究指導這一方面,據我了解,目前市面上可選的不多,還良莠不齊。在選擇指導服務時,我的建議是最好能提前和導師交流一次,了解對方的專業度和授課風格,以免開始後才發現不合適。

學姐團隊現在有社會科學方向的獨立研究指導課程,一對一授課。我自己學的就是社會科學,社會科學也是我們團隊所擅長的,對這個方向真感興趣的同學,不妨點擊此處了解一下

回到求知慾,在清楚知道招生官會從廣度和深度進行評估後,8-12年級的學生,其實只要還有求知慾,都是可以在申請前做相應準備的。

問題在於,從我目前接觸的學生來看,還保有這種天性的學生並不太多。所以,接下來我會著重講講,作為家長應如何培養和保持孩子的求知慾。

三、父母應如何培養孩子的求知慾?

在求知慾培養過程中,父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在小時候,父母就不願回答孩子的問題,或者直接不讓孩子提問,那好奇心就會在成長過程中逐漸消磨掉。

相反,如果孩子提出的問題都得到了積極的回應,他們會因此受到鼓勵而變得更加充滿好奇心。下面就培養孩子的求知慾,我給家長們一些建議:

1. 多為孩子提供探索新領域的機會。尤其是周末,與其看電影,不如帶孩子去博物館、藝術館、科學館、動物園或海洋館等,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領域的事物,刺激對新事物的好奇。這裡需要注意,不要停留在走馬觀花式的瀏覽,而要有意引導孩子去思考,否則很快就會覺得無聊,下次也不願再去了。

比如我曾碰到過一位美國父親,他帶孩子去藝術館的時候,會讓孩子先站在距離畫作一定距離的地方,靜靜看上幾分鐘,再詢問他從中看到了什麼,覺得畫畫的人又是想表達什麼。孩子說完後,這位爸爸也會說自己的觀察和感受,並會結合畫作的背景,向孩子進行簡單的分析和解釋。這樣的參觀過程,家長和孩子都共同參與其中,是遠比讓孩子走馬觀花、背誦作者、拍照留戀都來得更有意義的。當然,這樣的參觀,會需要家長提前做功課,但我也充分相信只要大家願意去做,就都是可以做到的。

2. 讓孩子學會應對失敗。這點非常重要,一個人從小如果一失敗就會遭到訓斥,那為了不被懲罰或訓斥,孩子就會放棄嘗試,或者害怕嘗試新事物。作為家長,如果孩子失敗了,要告訴他們一次失敗並沒什麼關係,重要的是不斷總結,並繼續嘗試。這樣,孩子才會有不斷探索新知識,不斷從頭再來的勇氣。

3. 鼓勵孩子擁有遠大的夢想。哪怕夢想聽起來很不現實,也不要直接打擊孩子。我看過不少家長一聽孩子的夢想是畫動漫、設計遊戲,或是當明星,就立刻覺得不現實,不斷打擊。先暫且不說真的有可能實現,即便不行,未來朝著感興趣的行業也能尋求其他可能。但前提是能擁有充足的想像空間,讓自己保有最初的好奇天性。

雖然,求知慾是人類與生俱來的特性,但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在成長過程中都失去了它,或者所剩無幾。也許是童年時害怕被父母責罵多嘴,也許是害怕出錯被老師批評,也或許是害怕被同學超越的挫敗,總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越發地保守,固執己見,只認現實,對眾多事物都不再抱有遐想。

可是,在探索新事物的過程中,一個人如果能感到由衷的滿足和快樂,那未來無論去到哪裡,他都能獲得這份幸福感。求知慾,其實是一個人活得充實而豐富的關鍵。

所以,哪怕不為功利的大學申請,也應讓孩子保有這份赤誠的求知慾。


推薦閱讀:

2019年就去留學?那這些申請材料,你都準備好了沒?!
留學申請之市場營銷專業實習指導
申請季結束後,申請材料居然還能這麼用?!
19FALL申請計劃白皮書PART2
留學申請DIY全攻略

TAG:留學美國 | 留學申請 | 留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