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蘇東坡:文壇美食家
最近在得到APP上聽書,聽到林語堂先生的《蘇東坡傳》,讓我產生了對東坡先生的興趣。
往常我所了解的蘇軾,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壯志豪情,或是」天涯何處無芳草,多情卻被無情惱」的翩翩多情,亦或是「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優雅才情。
可在林語堂先生那裡,我看到了不一樣的蘇東坡。林語堂先生通過講述蘇軾的成長、一生的跌宕起伏和人生境遇,為我們展現了一個豁達、善良,樂觀的蘇軾。
《蘇東坡傳》重點都放在了對蘇軾生活的細節和性格彰顯的描述上,為我們塑造了一個飽滿不一樣的蘇東坡。書中從蘇東坡的胸懷天下、幽默天性、注重養生到貪吃的美食家四個部分,全面展現了一個活生生的蘇東坡。
看到吃,我坐不住了,同樣作為一個吃貨,既然書中提及到東坡先生作為一個公認的美食家,自當要深挖一下與他有關的美食。
蘇軾一生寫過幾千首詩詞,談及美食的頗多,我列舉幾首。
《春江晚景》:「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大概意思就是說,春天來了,河豚大量上市,可以吃了。河豚雖然體內含有劇毒,但是做得好,可是一道美味。肉質鮮嫩,河豚燒青菜就是用河豚做出的一道名菜。
《惠州一絕》:「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意思就是說,羅浮山下四季如春,橘子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這裡盛產荔枝,每天都可以吃個飽。想想大顆大顆的荔枝,一次吃個飽,那個爽勁無法用文字來表達。
《豬肉頌》:「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洗乾淨鍋,放點點水,慢慢煮,將豬肉煮爛,黃州的豬肉很好,但是價格如泥土,每天早上起來吃兩碗,日子過得就如神仙一般。其實這就是久負盛名的「東坡肉」前身。
原以為所謂的「東坡肉」其實就是紅燒肉,實則不然。蘇東坡愛吃豬肉,當時眾所周知。相傳蘇東坡任杭州知事時,發動民眾疏浚西湖,將河堤淤泥打撈起來建造蘇堤,解決了洪水隱患。大功告成之際,百姓為感謝蘇軾為大家所做的,提起豬肉還有黃酒前來獻給他,蘇軾為犒勞民工,吩咐家人將百姓饋贈的豬肉和黃酒「拿去燒了吧」,結果下人會錯意,將黃酒和豬肉一起燒了。歪打正著成就了香醇可口的美味,百姓為傳頌東坡的為人,特將此獨特風味命名為「東坡肉」。
除「東坡肉」外,與蘇東坡相關的美食還有:東坡豆腐、東坡羹、東坡餅和東坡蜜酒。其中東坡蜜酒也有一段故事:文人好酒,東坡先生亦然,他雖酒量不大,但是卻喜歡釀酒。蘇東坡喜歡養生,也追求煉丹修仙,結交的朋友之中,自然就有不少是和尚道士,其中一位叫楊世昌的四川綿竹武都山道士,聽說蘇軾在黃州落難,門庭清冷,遂不避嫌疑而來。他知道蘇軾喜歡釀酒,於是就留下了手上的一個釀造蜜酒的古方,從而讓蘇軾釀出了傳世的「東坡蜜酒」。
倘若蘇軾放在現在,那創造紀錄片收視奇蹟的《舌尖上的中國》怕是得讓他來做導演。因為他懂美食,做美食,品美食,是個十足的文壇美食家。
推薦閱讀:
※《舌尖3》里沒有的,被這位大叔拍出了9.4分!
※中秋小長假,每天做出新菜式,剛上桌就能被吃光
※餐飲界下半場如何豹變,來這裡尋找答案!
※火鍋底料的做法 怎麼做好吃?
※辰智:餐飲消費群體大數據分析報告&餐飲大數據分析哪家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