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同志圈的一些事

中國同志圈的一些事

來自專欄 Giscovery同志觀察1 人贊了文章

前兩天一個朋友和我說「沒想到天旗學長也是Gay,我收到了他發的微信,邀請我成為彩虹夥伴。」

我說是的,他早出櫃了。

幾年前我還沒畢業時就知道學長的情況,而得知他正式出櫃是在今年6月。

今年的6月到7月,世界各地的驕傲節陸續舉行,到處是彩虹標誌,在英國和西班牙的朋友都給我發來了當地的活動現場,歐洲的遊行很歡樂,加拿大更是上演了裸體遊行。

在國內還很少有人知道驕傲節,有些直人覺得好玩就關注了,後來才知道這是一個關於「LGBTQ」的節日,原來自己走錯了片場。

LGBTQ是五類性少數群體的縮寫,即lesbian女同志、gay男同志、bisexual雙性戀、trans跨性別、queer酷兒。

和國外相比,上海的驕傲節溫和很多,沒有遊行,取而代之的是騎行、跑步、電影、戲劇、攝影展、派對、論壇、演講等活動。

今年是上海驕傲節十周年,23天36場活動由400名來自各國的志願者協力完成,沒有承辦機構或者企業組織。

我剛好是負責戲劇相關的一些傳播組稿工作的志願者,同時也報名參加了彩虹說的演講者,和其它10位嘉賓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

過去的十年,我對同性戀相關的很多活動都沒有太大興趣。

從自我懷疑、自我否定,到後來的坦然接受,我一直以為這個過程是每個同志必須會經歷也必須要自己挺過去的,沒人可以幫助你,你也無法改變什麼。

而在真正的接受自己之後,就會明白除了性取向我們與其他人沒有什麼兩樣,所以我的朋友基本都是直男直女,我對混同志圈也沒有什麼興趣。

大學時,師大彩虹社的兩位核心成員幾次拉我加入社團,一起做高校同志公益,我拒絕了,也許是因為我當時對這事持一個消極的態度,也許也是因為沒有什麼興趣,只想獨善其身(後來得知拉我進團隊的學長去了北京,依舊從事同志公益相關的工作,2016年被國務院副總理接見)。

獨善其身可能是中國絕大多數同志人群會做出的選擇,作為一個旁觀者抽離其中,或者等待被社會主流關注。

這兩年我的心態開放了許多,經歷的人和事也在改變著自己的態度。

其一是在大理期間。有過一段相對放縱的生活,而當時剛好有從事防艾工作的志願者,組織了一次快速艾滋檢測的公益活動,那是我第一次參加這樣的檢測,我突然意識到,這個群體需要有了解這個群體的人幫助,在你需要的時候讓你感到安心。

接下來是參加Steven在上海舉辦的「work for LGTB同志商務」。Steven是地地道道的美國人,在中國努力為改變LGBT的職場環境發聲。

同志商務並不激進,也不是躲在陰暗中,Steven在北上廣發起過多場公開LGBT招聘、交流會,邀請到了包括谷歌、高盛、微軟、亞馬遜、滴滴、藍色游標等上百家國內外企業正式傳達對LGBT群體的職場平視。

這個舉動為很多人建立了信心,也為中國更多企業樹立了榜樣。

2017到2018將近半年的時間,同志商務沒有一點動靜,後來得知Steven面臨的重重阻撓,甚至包括被迫永久離開中國的壓力。

而5月份,他終於再次發聲,同志商務也又恢復了正常運轉,繼續以溫和正向的方式推動著這個事業。

最後是驕傲節。

去年我看了驕傲節好幾場戲劇表演和電影放映活動,非常有意思,於是今年決定加入其中。

Evie是與我對接最多的。當時我剛入職新工作,很多工作上的東西需要熟悉,再加上跑步訓練和準備演講,經常要到下半夜才開始忙驕傲節戲劇的組稿材料。

有一天凌晨一點和Evie溝通完,臨睡前我發了一個問題,第二天早上不到六點,她就給了我回復。

我心想,天啊,她不休息,不上班嗎?後來得知她也有正式工作,工作之外的全部時間都在協調驕傲節各個項目的進展。

400多名志願者基本都有本職工作,最小的還有高中生,每個人都不計報酬地在業餘時間儘力完成分配到自己的任務。有的夥伴即使去美國出差,也頂著12小時的時差,繼續跟進自己的事項。

我們一同演講的嘉賓中,有一位是上海梅姐。她上台的時候,第一句話我就忍不住哭了。

「我兒子對我出櫃十年了,我陪他一起走過了這十年的時間。」

那一瞬間我的情緒無法控制,經歷過的人才知道這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有多少掙扎、妥協、理解與支持。

我想到了我和我媽,這樣的十年對一個母親來說不會很好過,她要承擔的心理壓力並不低於自己的孩子,而我媽接納了我,我很感激她。

但並不是每個同志都和我一樣幸運,或者有和親人坦誠的勇氣,也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接受這樣的事實。

所以梅姐後來加入了同志親友會,開通了自己的熱線、做分享和演講,幫助更多的同志父母接受事實、度過難關。

她經歷過對自己的懷疑,她舉辦同志媽媽旗袍秀,和很多媽媽們一起,用群體的溫度讓她們釋然,並為子女的勇氣感到驕傲,可是最開始她也會問自己,我的孩子都這樣了,我還有什麼可驕傲的?

她也遭遇過誤解和謾罵,有的家長打通她的電話就破口大罵:你兒子喜歡男人也就算了,你憑什麼還鼓勵別人家的孩子死不悔改?你干這事是不是有啥企圖?你讓一個正常的孩子喜歡同性你能拿到多少提成?

但是到最後,她不再有任何的懷疑,她堅信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信任與陪伴,也堅信同志親友會能夠安撫更多因為性取向問題而出現裂縫的家庭,無論是對那些孩子,還是對他們的父母,都是一種治癒。

在前面提到的天旗學長,也是在驕傲節期間告訴我,他辭去了穩定的醫藥公司工作,正式加入了同志親友會,負責東北地區活動。

我在驕傲節的演講主題,是《我的裸體婚禮》,與裸體和婚禮無關,我分享了十年來自己如何一步步出櫃,如何與自己的朋友坦誠相待,與自己坦誠相待。

演講那天,我的同學到了現場,之前的女同事也帶著男朋友特意來捧場。

這些都讓我感激。

這篇文章在很久之前就想寫起,但忙著忙著就忘記了。

今天剛好是99公益日,天旗學長和之前的志願者朋友都在為同志親友會籌款,通過活動提高同志人群的自我認同及同志家庭接納度。

我想我也應該做點什麼。

據調查,中國的男同、女同、雙性戀、變性人群體保守估計有7000萬人。

儘管社會環境越來越開放和寬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被寬容對待,也不是每個人都能與自己、與家人取得和解,抑鬱、輕生、逃離、與家人反目···

這份與生俱來的與眾不同成了一道隱形的傷痛與焦慮,無論在生活在城市還是鄉村,無論從事怎樣的工作,無論外表看起來有多麼的光鮮或強大。

幸運的是,一切正在朝著好的方向改變,無論是這個群體中的人,還是這個群體外的社會。

希望有一天,這些一點一滴的努力可以衝破城市的界限,直到無人提及。

就像上海驕傲節創始人所說:「我希望未來驕傲節可以不用再舉行下去。」

我希望未來LGBT群體中的每個人都不再被視為與眾不同,沒人再去討論同性戀與異性戀,沒人再把性取向當成一個問題,沒人再需要為自己發聲。

(本文圖片來源ShPRIDE.com、WorkForLGBT,以及我的手機)

推薦閱讀:

你們是怎麼知道自己是雙性戀者者的啊?
同性之間的友誼到那種程度會讓人感覺到是同性戀?
「國際不再恐同日」:一切本不該這麼難
同志夫夫決定要孩子(代孕)的時候會選取誰的精子?
我假裝gay的女朋友,陪他去見了家長。

TAG:男同性戀 | 同性戀 | 彩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