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盞名家系列:建盞泰斗——劉唐慎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真正的大師,無不是那些淡泊名利,在自己的領域中苦心鑽研,默默奉獻的那些人。
當代大學者錢鍾書,視名利如浮雲,甘於寂寞。他的著名小說《圍城》發表後,不僅在國內引起轟動,而且在國外反響也很大。新聞和文學界有很多人想見見他,一睹他的風采,都遭到了婉拒。有一位美國女士打電話,說她讀了《圍城》後,深切的想要見見他。錢鍾書幽默地對她說:「如果你吃了個雞蛋覺得不錯,何必要一定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劉唐慎與研究組成員鑒賞油滴黑釉瓷
劉唐慎(右一)陳大鵬(左一)
無疑,錢鍾書是一位真正的大師,值得我們所有人去敬仰。而在建盞界,同樣有一位泰斗級的大師,黃美金、許家友都是他的徒弟,卻極少有人聽說過他的大名,甚至在網上找不到幾篇關於他的文章,低調內斂,淡泊名利,甘與寂寞為伍,將一生奉獻給了心中摯愛的建盞。
稍稍對建盞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建盞興於兩宋,沒於元初,至元末明初絕燒,一度斷承近八百年。直至1979年10月,在中央美術學院倡導和協助下,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與建陽瓷廠合作對建窯兔毫釉產品進行恢復研究,從全國抽調了一批專家學者組成恢復建窯的研究小組,系統地研究燒制工藝技術和產品造型。
當年研究小組的組長,便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建盞界泰斗級的大師——劉唐慎!
恢復宋代建窯兔毫釉(建盞)專家組成員合影劉唐慎(第二排右三)
劉唐慎,上海復旦大學視覺學院教授,從事陶瓷研究50多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作品受到世界各方的關注。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作品受到世界各方的關注。
每一項中華傳統藝術的背後,往往凝聚了幾代人的心血。經曆數萬次坯釉配方調試,以及數千次燒成工藝的改進,1981年5月,劉唐慎率領技術團隊攻克種種難關,成功燒制出仿宋兔毫盞,使得國之瑰寶重煥異彩。
然而,就在這個檔口,劉教授卻選擇了功成身退,既沒有依靠專家小組組長的身份為自己揚名,也沒有利用率先燒制出兔毫盞的契機為自己謀利。而是以一介探索者的態度繼續埋首於建盞技藝的鑽研中,30多年默默無聞的研究窯變釉,摒棄「名利」的干擾,以最虔誠的態度,將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建盞!
橫眉冷對名與利,俯首甘為孺子牛
他無名,卻培養出了黃美金、許家友等享譽國內外的建盞大師。身為上海復旦大學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卻從不利用自己的身份為自己謀利,而是默默無聞的將自己的研究成果教授給學生,育人無數。
真正的大師,身上總有一些相似的特徵,不管是錢鍾書、白求恩,還是劉唐慎,我們敬仰他們,並不僅僅是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的那令人仰望的成就,他們本身具有的品德修養更加令人折服。
劉唐慎簡介
劉唐慎,1964年畢業於景德鎮陶瓷學院陶瓷工藝專業,陶瓷工藝高級工程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從事陶瓷研究50多年,1979年擔任建盞釉恢復研究組組長。
1979年10月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倡導和協助下,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與建陽瓷廠合作,決定對建窯兔毫釉產品進行恢復研究,系統地研究燒制工藝技術和產品造型等,先後進行過幾百次試驗,分別在電爐、倒焰窯和傳統龍窯中成功地燒出兔毫釉產品。
1981年5月,通過了省科委主持的技術鑒定。全國著名的陶瓷、工藝美術、考古等方面的專家、教授高庄、祝大年、傅振倫、鄧白、陳顯求等出席鑒定會。
鑒定意見認為:恢複試制的兔毫釉碗盞,無論在造型、釉面效果上,都具有宋代傳統風格和特點,部分產品不僅達到了形似、質似,而且還達到了神似,其結構本質也與古瓷基本相同。該研究成果先後獲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和輕工業部科技進步四等獎。參加研製的主要人員有劉唐慎、鄒應林等。
推薦閱讀:
※30年老掌柜揭露紫砂壺價格,50位買壺被騙者推薦「良心好文」
※天工造物,歲月流金——柴燒建盞,造物者的恩賜!
※綠茶品飲與綠茶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