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這是我聽到的最好回答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30 人贊了文章
為什麼一定要進名校?這是我聽到的最好回答
作者:韓老白(富書籤約作者)
為什麼你一定要進名校?
新學期開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的一段演講視頻又在朋友圈火了。
奧巴馬用「責任、勤奮、恆心」三個詞,回答了「我們為什麼要上學」這個複雜的哲學問題。
奧巴馬說:「一個人的生活狀況——長相、出身、經濟條件、家庭氛圍都不是他疏忽學業和態度惡劣的借口。」
其實,青春期的奧巴馬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迷途叛逆少年」,逃課、酗酒、泡妞一樣都沒落下。
可是,最後一紙哈佛大學法學院的錄取通知改變了他的命運,直接打開了走向精英社會的大門。
從社會邊緣的黑人小伙,到問鼎白宮的美國總統,哈佛大學起到的作用,超乎平常人的想像。
所以,接受教育固然重要,但真正影響一個人的高度的,是他在哪裡接受教育。
就像黃金埋於沙土,多年過去,黯淡無光;但只要被置於光線十足的展示台上,就會綻放出最璀璨的光芒。
對於學生來說,名校就是那個珠光寶氣的展示台。
我們不主張名校萬能,名校里當然不是人人成功,但至少離得更近一點。
名校鍛造人的眼界和格局
作家劉震雲在《一句頂一萬句》中講了一個故事。
賣豆腐的老楊不願讓兒子上學,在他看來,人跟鳥一樣,腦子越好使,翅膀就越硬,說飛就飛走了,怕豆腐坊拴不住他。
朋友老馬來勸他:「過去的縣令老胡知道嗎?現在專打傢具賣,別人賣五十,他賣七十,上次一張八仙桌,被人花一百二的高價買走了!」
其實一張八仙桌沒啥,八仙桌加上縣令,它就值錢了。這跟賣豆腐是一個道理,等兒子讀了書,從縣政府出來,再回頭做豆腐,豆腐就成了老胡的八仙桌,值了大錢。
老楊一聽,是這個理兒,趕緊把兒子送去讀書,只不過讓孩子讀書並不是為了漲知識,還是為了賣豆腐。
對於老楊來說,賣豆腐就是天大的事兒,除此之外,他一概不懂,也不願意懂。
這就決定了他這一生只能是坐井觀天,眼光只圍著豆腐攤轉來轉去,註定不會有大出息。
一個人的出身決定了他的下限,但教育卻決定著他所能達到的上限。
眼界有多寬,你的格局才會有多大。
《新東方精神》里寫道:「你要用牛人的標準要求自己,不斷走到牛人當中去,拉近和牛人之間的距離。當你覺得自己能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的時候,你才能成為真正的牛人。」
要成為牛人,你可以出身不好,但你努力的起點,一定要高於一般人才行。
對很多人來說,這個「起點」就是學校的選擇。
畢業於名校的學子,一般來說,天花板來得更晚一些,這不是絕對的判斷,卻是個概率問題。
我有一個朋友,本科在一個二類的政法院校讀的英語專業,政法和英語的搭配,讓人覺得很彆扭。
朋友大學前兩年,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混」過來的,除了應付考試,幾乎沒去過圖書館。
一切都在她大三時發生了轉變。
有一次,朋友去了對外經貿大學,在那裡,她被深深震撼了。
同樣是英語專業,外經貿的老師所舉的是上周《經濟學人》的案例,外經貿的學長學姐動輒就是業餘翻譯界的大神。
原來換了院校,竟可以有如此天差地別的懸殊。
所以她一回來就備戰考研,成了圖書館的「釘子戶」,功夫不負苦心人,她考上了對外經貿,成了同學口中羨慕的對象。
眼界寬了,底氣自然就足,底氣足了,渾身就會發光。
如果說教育的目的,是鍛造眼界和格局,那麼名校教育,就是現實的不足與理想狀態之間最短的距離。
名校學子,拼的是「終身學習力」
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
在一些二三類大學裡,圖書館常常空空如也,只有考試臨近,才會出現一朝爆滿的盛況,但在清華、北大、劍橋、哈佛這類世界級一流名校中,凌晨兩三點,仍有人挑燈夜讀,座無虛席。
這就是名校高於一般學校最明顯的地方。
名校會讓一個人充滿危機感和上進心,在環境的影響下,主動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
因為那些名校學子看到的都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一群人,當他們上升到一定的階層和高度後,是決計不想掉下來的。
美國詩人艾米莉·狄金森所說:「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那些名校的學子,正因為見過最大最美的太陽,便無論如何也不願淪為黑暗的奴隸,為了夢想奮鬥,他們甘之如飴。
TED有一期演講,主題是《不讀書的人到底輸在哪》,演講者是劍橋畢業生。
演講者一開始就說:「看一個人書櫥里的書,你就可以了解到很多關於這個人的信息。」
有一天,她突然發現,自己看的書幾乎都是英國及周邊的書籍,這讓她意識到自己存在知識盲區。
於是,她獨家定製了一個「高強度閱讀世界」的計劃,在劍橋圖書館裡列出了足足196個國家的清單,嘗試閱讀每一個國家的書籍。
僅僅幾年時間,她就從一個一無所知的「文學排外者」,變成了一個遍覽世界群書的作家。
名校里最豐厚的資源,就是無數渴望探求世界的人和帶你探求未知的書,有時候他們帶著你走,有時候你跟著他們跑,慢慢你就發現,其中的益處和捷徑多的不可思議。
閨蜜給我講過這樣一件事,她在北京合租的室友是清華大學的女博士,博覽群書、學富五車,房間雖然不大,但目之所及,全是各種類型的書籍,除了白天在大企業上班,晚上回來還給知名大號提供稿件,也算小有名氣。
有句話說得好,若有詩書藏心底,歲月何曾敗美人。
女博士並不是我們嘲笑的那般悲慘,擁有終身學習能力的人具有的氣質與涵養,不是那些鍵盤俠所能理解。
更神奇的是那個女孩的老公,也是清華美院的博士,兩人當初就是在圖書館相識,因為一張紙條成就了一段佳話。
剛剛兩人貸款在北京買了一套房,房子雖不大,但裝修得特別漂亮,整整一面牆都是她老公親手畫的,羨煞旁人。
當閨蜜對室友的幸福生活表示羨慕時,室友說道:「說到底,都要感謝緣分,感謝清華,如果我們不在清華,不愛泡圖書館,三觀不合,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不會是現在的結局。」
人總會不由自主地被環境影響,在名校到處都散發著一種好學樂學的氣場,你自然也會近朱者赤,結交到與你志趣相投的人。
名校資源池,幫你打造黃金人脈圈
人們總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但扎心的是有人就很幸運地出生在羅馬,更扎心的是那些含著金湯匙生於羅馬的人,比那些出身平凡的人要更努力。
很多人都以為,富二代的生活就是奢侈揮霍,名牌加身,跑車代步,時不時在豪華游輪上辦個派對,他們不需要努力,光是父母的家產就能養他們一輩子。
但其實並不盡然,富二代雖擁有更好的經濟條件,但同樣具有來自精神上的壓力,更感覺「輸不起」。
紀錄片《逐夢彼岸》里的小可是個富家千金,就讀於全美頂尖私立學校,每年光學費就超過55000美金。
學校里每個同學都特別努力,為了不被落下,小可經常只睡三四個小時,甚至有一次因為腰上坐不了椅子,一直跪在地上學習。
對於微博上給富二代貼的「揮霍、奢侈」的標籤,小可很不贊同。
她說:「我見過太多條件好的人了,沒有一個人是這樣的,大家都是特別善良、特別好,更多都是在不停地,就是讓自己變成更好的人。」
高曉松出身「清華大院」,外公是深圳大學首任校長、兩院院士,外婆是北京航空學院籌建者之一,外舅公是「北京四大名醫」之一,舅舅是清華大學無線電電子學系主任,父母都是清華大學教授,母親還是梁思成的學生。
高曉松說:「小時候我遇到什麼問題,家裡人就寫一張字條,說你去問誰誰誰。」而這些所謂的誰誰誰,都是中國某些領域的頭把交椅。
可以說,高曉松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因而比同齡人更具自信和優越感,父母出身名校,旗鼓相當,交朋友更是強強聯合,如此一來,後代的生長環境自然也差不到哪裡去。
可見,好的大學能帶給你接觸更廣泛圈子的機會。
這個社會拼的不僅是知識和文憑,更是實力和人脈,人脈廣了,人的路也會越走越寬。
朋友的姐姐是常青藤畢業的海歸,回國後卻搞起了餐飲行業,家人卻大失所望,覺得花了那麼多錢供你讀書,最後卻當了個廚子,名校畢業有什麼用,讀書多年又有什麼用。
但沒多久,朋友的姐姐就利用在國外學到的知識和打工的經驗,開起了自己的西餐廳,一家又一家。
先是請來法國米其林餐廳主廚掌勺,又接到上市公司高層聚會大單,後來連明星都來捧場。
為什麼?因為都是校友。
這就是「圈子」的力量,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那些掌握人脈的人,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能快速打開缺口。
人是社會關係的總和,人與人交往講究相互賦能,今天你幫我增磚加瓦,明天我幫你強本固基。
可對於普通人而言,要實現融入更高層的圈子,最有可能的就是名校深造這條路。
名校,能幫你打造屬於自己的黃金人脈圈,當你得到圈子的認可,旁人辦事,需要繞十萬八千里的圈子,而你要辦事,可能只需要短短一句話。
總而言之,一張文憑或許並不能保證一個人處於金字塔的頂端,但多數情況下,能讓你不至於跌落谷底。
當然,名校出身並不是萬能保險,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人也大有人在,可是這不是我們看低名校的理由。
一個人的成功,歸根到底取決於自己的努力和時代發展的方向,所以即便你不是名校出身,也能完成逆襲。
可是我們必須承認,一個在名校里鍛造了遠見卓識、培養了學習能力、積聚了人脈資源的人,離成功更近一些。
怕的不是你考不上名校,怕的是你看不起名校。
而那些口口聲聲說名校文憑沒用的人,那些宣稱「讀書無用論」的人,要麼一直站在金字塔頂端沒下來過,站著說話不腰疼,要麼就是一直站在谷底,夠不著葡萄說葡萄酸。
我估計你不是前者,我希望你別當後者。
作者簡介:韓老白,富書籤約作者,獅子座正能量辣媽,小清新文案培訓師,讀研時擔任校報主編,畢業後工作五年從設計院裸辭,懂點心理學,專註塑造女性職場、婚姻幸福力,願我的文字,陪伴萬千女性共同成長,簡書、微博@韓老白。本文首發富書(ID:kolfrc),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
※申請分享 | 從雙非到美國TOP10名校的蛻變
※中科大少年班出過哪些大牛
※這個暑期備戰美國留學申請,背景提升至關重要!
※揭秘英國5大名校的冷門專業,雙非學生也可申請!
※請來這裡淘你喜歡的世界名校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