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林悟道《韓非子-有度》 第十九章:規矩
來自專欄紅林悟道《韓非子》1 人贊了文章
紅林悟道《韓非子》-有度 第十九章:規矩
在上一章中韓非子主要講了法與刑,及其兩者的關係,法是立規則防私慾,刑是懲惡行罰違者。法定罪,刑執罰,刑依法而行,法因刑而威,兩者相輔相成,有機統一。所以韓非子說法刑所產生的威勢不能共享,立法行刑的權力不能分置,必須掌握在君主的手中。如果不能堅持這一原則,結果就是威制共,則眾邪彰矣;法不信,則君行危矣;刑不斷,則邪不勝矣。君權分置,邪臣出沒;執法不嚴,君主危險;行刑遲疑,正不勝邪。道為天地之規律,法為世間之規則,背道而馳,終有惡報,違法亂紀,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法制的意義在於設立標準,在於設定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事物圓滿必先要有規矩。人是有機肉體與意識思想的結合體,人的言行受思想意識的支配,人終究是情感動物,對待事物總會感情用事,這就需要法規、規矩來加以約束,讓其言行在法規規矩的範圍內,讓其明白什麼是底線,什麼不應該做。
對於律法標準的重要性,韓非子舉了一個例子「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意思是巧匠目測合乎墨線,但必定先用規矩作標準。技術再高明的工匠目測墨線是否準確,前提也是要用「規矩」作好標準,否則墨線就沒有的價值。工具只是標準的表達器具,比如尺子,只是長度單位標準的衡量工具。所以才有「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的說法,意思為智商高者辦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依據。聰智的臣子在辦事時,一定要用律法的標準來衡量一下是否合規。韓非子非常重視官場規矩,而且肯定了先王之法的指導與規範作用,所以他才說聰明的臣子辦事敏捷合乎要求,必定用先王的法度作依據,說白了就是按先王之法去辦事。
律法的作用韓非子用四個生活中的事物來做比喻,第一個是「繩直而枉木斷」 意為墨線直了,曲木就能砍直,因為有了依據。第二個是「准夷而高科削」意為測准器平了,高壇撻就要削平,因為有了依據。第三個是「權衡縣而重益輕」,意為稱具拎起,就要減重補輕,還是因為有了依據。第四個是「斗石設而多益少」 意為量具設好,就要減多補少,因為有了依據。這就是律法的作用,設定標準,韓非子用生活中的實例、科學工程實際來讓君主明白律法的重要性,也強調了律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保證律法面著人人平等,不能一人一個標準,你見過大家用不同的衡量標準還能把大樓蓋起來的事嗎?
【故曰:巧匠目意中繩,然必先以規矩為度;上智捷舉中事,必以先王之法為比。故繩直而枉木斷,准夷而高科削,權衡縣而重益輕,斗石設而多益少。】
在公司管理中,制度就是墨線、測器、稱具、斗石。墨線規範員工的言行、工作方法、操作流程等,一切不合格的事物在黑線面前都能糾正。找平器就是績效考核機制,考核員工的工作結果,一切結果都在找平器面前分出平與不平來。稱具就是考核標準,斗石就是獎勵標準,達到考核標準就是給獎勵,獎勵標準與考核標準是一一對應的,達到什麼考核標準就給什麼標準的獎勵。這叫有條不紊,斗而不破。
推薦閱讀:
※國家宗教局局長談社會主義與宗教
※宗教改革時期的屬靈觀
※什麼是巴哈伊
※小約翰 | 所有的宗教都只是道理,只有基督教是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