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越來越糊了?
20 人贊了文章
你是不是因為怕見到陌生人而不敢出門?你是不是因為怕被傷害而不敢戀愛?你是不是因為害怕出醜而不敢嘗試喜歡的東西?最近編輯部看完一檔記錄大齡單身漢日常生活的綜藝《我家那小子》後,就彷彿看到了沒有安全感的自己,同時似乎也找到了,獲得安全感的正確姿勢。
武藝是整檔節中看起來最樂天派的人,但其實極度缺乏安全感。8012年的武藝似乎還是2010《快樂男聲》舞台上,被何老師稱為蒙奇奇的傻白甜,每天在家裡支個小桌子吃著外賣,偶爾彈彈琴唱唱歌,和朋友約約飯,簡直是宅星人的最高理想。
他也依舊保持著八年前剛出道的純真勁兒,好像一直就沒長大,很多基本的生活常識都不知道。去醫院做體檢要抽血,他問醫生:這血等會能還給我嗎?每項體檢開始前,他都要像寶寶一樣問一句:會不會疼?
這樣天真的傻白甜,為啥會缺安全感呢?因為原生家庭。
武藝來自於一個「分居」家庭,他爸爸和他媽媽好像天生就不大對付,倆人老吵架,長時間出去分開生活的狀態,但武藝其實特別想一家人在一起,又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
武藝媽媽說他小時候啥東西都要買2套,因為他想用物質來滿足,自己想要父母重新在一起的願望。
這就是一種缺失安全感的表現,心理學說法是:一個人的安全感,最初來自於他的家庭。然而武藝的家庭顯然沒有給他足夠的安全感,導致他現在出門,還得帶上床單和整整一箱水保平安,畢竟越熟悉的東西,越能讓他感受到安全。
那武藝是怎麼解決缺乏安全感的問題?他選擇,不解決。
當年他和父母參加旅行綜藝,出發前,老媽臨時說自己不能來了。武藝也知道錄節目怎麼能說不來就不來,但他不知道該怎麼勸他媽媽來,所以就直接把問題撂給了老爸。一番折騰後,導演組讓他再給老媽打遍電話,他直接說,不然你們給她打吧。
武藝長大的過程中,安全感是寄托在弟弟身上的。吃飯要和弟弟語音,下廚要問弟弟煮幾個餃子,家裡任何變動都要和弟弟報備。弟弟出國留學後,武藝就開始了自己的宅男生活,每餐都點同一家飯,餐餐都要在床上支起小桌子,雖然房子挺大,但他的活動區域基本被封印在床邊5米範圍內。這種主動的社交隔離,也是一種自我保護。
可是這種逃避解決安全感問題的方式,不僅沒有讓他獲得安全感,還直接影響了他的事業發展。
武藝是2010年快男季軍,同年的第五名陳翔,不管緋聞如何,最起碼也一直斷斷續續有作品、有綜藝出來,武藝這兩年卻幾乎查無此人了。
15年、16年,武藝平均每年都要發專輯啊、EP啊、單曲啊,也拍拍劇什麼的,工作也算滿滿當當。17年就銳減到1年只有1首單曲,還是和快男同伴拼盤出的,到現在情況也沒有好轉。
他自己也不見著著急,每天依舊樂呵呵的吃著外賣看著電視,過著滋潤的小日子。真的是就這麼佛繫到什麼都不care嗎?當然不是,武藝是著急的,他會羨慕陳翔現在有戲可拍,他也知道自己事業不如從前,問題擺在這裡,他不知道該怎麼解決。
缺失安全感,讓他漸漸養成了逃避型人格,不願意去解決問題,只想呆在安全區。
還是那檔綜藝,武藝和老爸在國外迷路了。武藝的塑料英語基本是別人說的他聽不懂,他說的別人聽不懂,他還是跑前跑後去問路,折騰了好久終於坐上回去的車。導演組問武藝:爸爸會怪你嗎?武藝沒說話。武藝老爸那就直接給武藝扣了「應變能力差」、「全都搞砸了」幾頂高帽子。在老爸這裡,武藝經常討不到正面反饋。
武藝媽媽倒是非常喜歡肯定兒子,在她眼裡武藝還是那個純真可愛什麼都不懂的小孩子,需要她花更多的心思去照顧。這就導致了,武藝漸漸不願意再去解決問題,爸爸不肯定他的能力,媽媽把她當小孩子。
那他就甘願縮在安全區里,不問,不說,不解決,就像所有的問題都不存在。
其實武藝選擇做個宅男沒啥錯,但他選擇不長大、不承擔責任,讓自己的生活處於停止的狀態才是最可怕的。武藝媽媽說武藝從去年開始就不再買2件東西,開始只買一件了,因為不開工就沒收入。你看,生活就是會不斷逼著你成長,你越不想長大,越沒安全感;越逃避,越不快樂。
所以沒有安全感這道題,就註定解不開,得認輸嗎?
陳學冬會告訴你,不要喪,人生總會有希望。陳學冬和武藝擁有同款離異家庭,但他的家庭情況比武藝要糟地多。
陳學冬從小父母離異,媽媽一年都不能來看他一次;爸爸給錢但不給愛,從小就把他甩給大姨。大姨要做生意,陳學冬的童年,就是在寄宿學校和各種親戚家來回飄蕩。
大姨要把他送到寄宿學校,他進學校前才敢哭著說大人不要自己了;去親戚家寄住,害怕再次被送走,就幫著洗衣服掙好感分。四處飄零又缺愛的環境讓陳學冬從小就會想:我是不是多餘的?
同款童年也有同款的不安全感,陳學冬其實也把安全感寄托在了別人身上。上高中時陳學冬碰到了教他唱歌的湯老師,湯老師覺得他是個苗子,沒有收他學費,生活上也照顧著他,陳學冬下意識就把老師當成了半個媽媽。但考上海音樂學院前一晚,陳學冬練歌總練不好,湯老師情急之下打了他一巴掌,這一巴掌他記了10年。不是記仇,是害怕老師也不愛他。
長大獨居後,陳學冬家裡養了足足四隻狗,去哪兒都帶著。你看他的微博故事,很多都是貓貓狗狗。
那為啥陳學冬沒有變成武藝同款呢?其實也可以通過一檔帶娃綜藝《一年級》看出來。陳學冬當臨時班主任,班上有個父母離異的小男孩。陳學冬帶著他座過山車,小孩子嚇得哇哇哭,但陳學冬很強硬,一定要帶著小孩座一遍。
為啥呢?因為他知道小孩最缺的就是勇氣,很多東西,如果自己不克服,下次還是害怕。一通愛的抱抱和鼓勵後,又拉著小孩坐了一次,這次小孩笑了,還嘗試了更多冒險項目。
陳學冬說過,自己的童年完全是靠自己摸索的,沒人告訴他,如果害怕要怎麼辦?因為有同款童年,他才知道孩子害怕時最需要的是什麼東西,他想把勇氣傳遞給這個小孩。
陳學冬的安全感,其實就是把:我從別人那裡要,變成了,我得自己去試試。試玩了以後發現,其實也沒這麼害怕嗎!安全感,就是這麼一點點給出來的。
這檔節目已經播出了6期,武藝最後終於選擇走出家門,要在酒吧當眾獻唱。一開始武藝還是在自己的安全期里,但唱得並不好。而不管破音的危險嘗試高音之後,武藝的第一感覺,不再是怕,而是爽!
很多人都缺乏安全感,慣用解決措施就是:待在舒適區,只做安全的事。但寫完武藝和陳學冬的故事後我發現,你越不往外走,你的安全區會越小,原本安全的事也會讓你感到不安全。沒人能找到真正的、永遠守護你的安全感,但你可以選擇出去看一看,害怕出醜而不去嘗試,你永遠都不會出醜,但也永遠不會知道,這件事能夠多有趣。
今天寫《我家那小子》,不是想安利大家看這檔抄襲綜藝,而是告訴大家,人活著,不是為了避免什麼,而是為了成為什麼!希望每個人都能成為被滿滿安全感包圍的人,peac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