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遺憾的是,人類並不總是在進步的
來自專欄好琦心8 人贊了文章
我們正在,一點點的退化嗎?
我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偷偷聽著其他團的導遊講解,聽到了一席介紹:
「這裡出土了一柄青銅劍,在土地下埋葬了兩千多年,令人驚訝的是,這柄劍出土之後,去土銹之後,居然仍舊光亮如新,鋒利無比,可以劃破12層報紙。事後化驗得出結果,這柄寶劍為銅錫合金製成,含有微量的鎳、鋁、鐵、鋅等十多種金屬元素。之所以還鋒利如新,是因為一種叫做「鉻鹽氧化」的技術。簡單來說,就是在劍的表面加上一層10至15微米的含鉻氧化物保護層,自然就不會生鏽了。」
然後重點來了……
這類「鉻鹽氧化」的處理方法,由德國在1937年,美國在1950年先後申請專利。事過兩千年,春秋戰國時期是怎麼做到的?答案是三個字:
不知道
不光不知道,令人感慨的發現一樣接著一樣。
在考古人員清理秦皇一號坑的第一過洞時,發現一把青銅劍被一尊重達150公斤的陶俑壓彎了,其彎曲的程度超過 45度,當人們移開陶俑之後,令人驚詫的奇蹟出現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銅劍,竟在一瞬間反彈平直,自然恢復。當代冶金學家夢想的「形狀記憶合金」,竟然出現在2000 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這些熟悉的故事,相信大家也不是第一次看到了。這些令人震驚的故事總是出現在中小學的教材中,告訴我們,我們的古人,我們中國的古人,多麼聰慧,多麼睿智,使用了超前世界那麼多年的技術。
這是怎樣聰明的一個民族?
是一個創造造紙術,創造活字印刷術,劃時代的實現世界文明傳播的民族。
更讓人震驚的是,這樣聰明的民族還有很多。
古埃及人的「金字塔」同樣包含著十大未解之謎,其中使用到了類似今天澆築混凝土的施工方式。然而在公元前2600年,通過這個方法做到了條石之間相互緊密連接,連一張紙都插不進去,這樣的高超技術以20世紀80年代的現代科學技術進行製作也需要十分認真,精確計算才可以做到。
在秘魯,也有發現的一系列令人無法解釋的先進科技。奧揚泰坦博是一座大型廟宇,位於秘魯南部山脈海拔9,160英呎高的庫斯科區,裡面用到了世界上最大的岩石,有些重達100噸,難以想像當時人們如何做到採石、輸送、建造巨石的問題。
對於這些石頭,有精確的切割,完美的鑽孔,還沒有先進工具的古人怎麼操作?
相信老外也很迷茫這些問題,除了記錄下這些事情,告訴孩子們,人類祖先多麼睿智以外,還能從中得到什麼啟示?
是否,我們現代人,其實並沒有比古人聰明多少?
又或者說,其實,人類其實是會退步的?
我相信,當人類從藍田人這個時代(就是腦容量比較小的時期)變成了現代人的樣子之後,腦容量基本相似了。
然而,智商總是相似的,智慧卻各有各的慧法。
藍田人頭部模型
人類腦容量演變史
首先,要先回答一個問題,
為什麼現代人會覺得自己更聰明?
人類已經存在了幾十萬年了,不過對大多數人來說,也許更多的認知還停留在一兩千年上下,原因也很簡單,那個時候開始有了文字、文物的記載。然而文字那麼寶貴,總不能什麼都寫吧,偏偏至少中國古時候是瞧不起匠人的,士農工商,工人階級一直到1949年之後才翻身做主人。然後我們的匠人也很浪漫,信奉這樣幾句話:「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所以我們通常是有了新技術然後被遺忘。宋朝的清明上河圖可是用木頭搭的橋,可是清朝卻要用石頭才能達到一樣的效果。再加上古中國人並不注重發展,更在意穩定,在意「齊家治國平天下」。技術的不停斷代造就了現代人對古代人認知不明,直到近代開始有了技術圖紙的傳承,人們開始不停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漸漸的感受到,自己在不斷的進步,而和古人相比如何?我們不知道。
清明上河圖
既然現代人覺得自己更聰明則這件事也許是錯覺,
那麼我們為何總是對古代人做出的成就那麼的震驚?
上文說到,從晚期智人開始,人類的腦容量就幾乎保持不變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類的思維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我們得到了一套全新的技能來度日,卻犧牲了祖先的古老知識。想像一下,如果我們突然「穿越」到茂密的原始叢林,只能運用身邊的資源自謀生路,相信今天的大多數人都會感到撲面而來的絕望感。相比於人類遠古的祖先,也許我們會顯得像嬰兒一樣無助。
幾次工業革命改變了人類的思維,交通的發展讓人類把眼光放到了更遠的地方,更長的時間,信息越來越多,人類有時候需要做的更多的是閉上眼睛,堵上耳朵,梳理已有的知識。
我們通常把它叫做抽象能力和邏輯。
古人的生活就在眼前,一點一滴,他們要做的是睜大眼睛,豎起耳朵,敏銳的感受身邊的一切,他們用這顆與我們相同的大腦,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
敏銳的追蹤和捕獵
當人類跨入狩獵時代後,學習跟蹤獵物、最終成為敏銳的觀察者已經成為人們的必備技能。當人們外出狩獵時,有關動物出沒的路線、動物行為的細微差別、動物致命的部位等,他們都得了解清楚,他們有令人驚異的知覺辨別能力。而今天大多數人,在沒有任何輔助工具的情況下,完全沒有這樣的能力。
高技巧的導航
考古學家從古代人類使用的工具的來源,追蹤古人類到底走了多遠。他們發現,大約在1.2萬年前的中石器時代,人類就能夠從居住的地方,前往約數百千米之遠的地方旅行或進行貿易,這代表這時的人們已經具備了導航能力。
美國的印第安人仍舊保留著不同藝術形式的「點、線」的記號,比如小石碓、路條或彎曲的樹木,以指出他們想要去的正確方向。地球另一端的澳大利亞原住民,在廣闊且景觀相似的澳大利亞內陸,常常使用原始的象形圖、故事和藝術品的組合物來幫助人們正確導航。
還有一種特殊的地圖,由繩子或者線和貝殼以蜘蛛結網的方式構成,位於西太平洋的密克羅尼西亞群島上的土著水手就是用這種方法,傳達不同島嶼之間的相對距離,以及到達每個島嶼最安全的方向和方法。
從零開始做衣服
我們的遠古祖先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製作服裝來禦寒保暖。不同地區的服裝,因氣候和資源的差異而不同,有寒冷地區皮革縫製的服裝、有熱帶地區棕櫚葉編織的服裝,以及由高度加工的雪松樹皮製成的衣物。
例如奧茨冰人——是1991年被發現於嵌入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脈的冰川中的5300歲的古人類。奧茨冰人身上的衣服,不同部位所用的皮革各不相同,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用途。比如,他穿著整齊的綿羊皮袍,但是鞋子的底部是由厚的熊皮縫製而成,而鞋面是柔軟的鹿皮,鞋子裡面則是網格狀的皮拼湊起來的,此外他的斗篷是用草編織的,既可以防水,又可以在休息時覆蓋在地上兼作床墊。
由此可以看出,那個時期的人類已經有很複雜的服裝縫製技術了,正是這項技能,在凜冽寒冬來臨時,為人類生存提供了保障。
奧茨冰人還原圖
這些技能是當時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卻成為了令現代人羨慕的「生存技能」。我們似乎認為他們的能力與生俱來,然而這只是他們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學習的環境,和我們不同而已。
在非洲南部卡拉哈里沙漠生活的孩子,學習如何跟蹤昆蟲和蜥蜴,觀察動物留下的印記和動物行為的細微差別,用他們自製的小弓進行追捕。這是生活在現代社會的小孩無法做到的。
所以人類真的在退步嗎?
某些角度來說,現代人越來越強大了,互聯網可以幫助人們完成一切,飛機可以把人送到任何地方,因此對大自然的依賴也越來越少,少到一度認為可以輕視它。對此,大自然已經給了答案。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現代人越來越弱了,弱到看第二天的天氣要看手機,出門1公里要看手機,感覺自己可以完成一切,和大自然越來越格格不入。
我們喪失了對大自然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方式,也許這正是未解之謎的答案。
我的微信號:oliver_lyq
我的公眾號「好琦心」,歡迎你的關注。
http://weixin.qq.com/r/CzvRybDEie32rfSq924Z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從崇拜、改造、征服自然到謀求協調發展
※人類進化最早可追溯到一條魚
※這是300年後的人類生活!你相信嗎?
※你感受不到深海恐懼,也許是克服了人類天生的本能
※淺議解放人類生育